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9 22:1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18:28
正常发育的宝宝是这样的:
大多数宝宝在10-18月之间开始走路。但宝宝真正开始独走一般需要经过独坐、爬、扶站、巡航(到处扶走)、走路的过程。
坐(4~7个月)
爬(7~10个月)
扶站(8个月)
站立掌握平衡(8~ 9个月)
独站(不需要帮助,9~ 12个月)
走第一步(9~ 12个月)
走路(12~ 15个月)
也就是说从宝宝4 月开始就已经开始储备走所需要的肌肉和技能,爸爸妈妈们也是从这个时候,就要开始积极帮助宝宝学习各项技能了。
正常发育的宝宝不需要太多的干扰
不论是宝宝运动发育的那个阶段,爸爸妈妈最好都遵循两个原则:不过分参与以及充分鼓励。有了这两点,宝宝自然就会学会走路了。
1,孩子两岁前出现内,外八字步态,扁平足(鸭子步态)。
2,宝宝在开始准备学走路的时候,先开始尝试用脚尖踩地。
3,两岁之内有些宝宝会走路之后,本来走的好好的孩子,又突然喜欢用脚尖走路了,可能是跟孩子的习惯或者乐趣有关,基本会在2-3个月之后恢复正常。
以上三个问题很少会长期困扰孩子,如果随着宝宝继续发育,没有得到改善,应该尽早就医。
妈妈们很容易进入的误区有哪些?
1,不要过早走路-婴儿的趴和爬非常重要
眼瞅着宝宝能够稳稳当当地单独坐了,不少妈妈就着急买来学步车想让宝宝学走路。
爬对上肢力量---肩膀手肘手腕手指力量都是锻炼,很多正常孩子有写字画画握笔等上肢问题,就是因为当初没有足够时间爬。
学步车的坐垫较高,小宝宝坐在上面只能用脚尖触地滑行,这就容易使足关节变形,形成趾外翻,甚至扁平足。婴儿骨骼中含钙少,骨骼较软,过早过多使用学步车行走,容易出现“X”或“O”型腿。
3?13岁儿童中,有10%?30%的儿童不同程度地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平衡能力差、易摔倒、胆小、内向、手脚笨拙、爱哭等症状,这是儿童大脑发育过程中某些功能不协调所致,医学上称为“感觉统和失调”。感觉统和失调的儿童90%以上不会爬行或爬行时间很短,而爬行是目前国际公认的预防感觉统和失调的最佳手段。
2,牵着娃学走路有那些坏处呢?
容易形成宝宝错误的走路习惯,比如踮着脚走;
大人不注意力道会导致宝宝胳膊骨折或脱臼;
会让宝宝失去自身探索走路的兴趣;
如果家长急于求成,会不经意的打击宝宝的自信心。
总结而言就是――费力不讨好,大人腰酸背痛累得不行,宝宝也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
3,宝宝学走路时需不需要鞋?
赤脚是最好的,宝宝如果不穿鞋子(或穿防滑袜子),学会走路更容易,以帮助宝宝脚和脚踝的肌张力,帮助宝宝足弓的形成,并帮助宝宝学习平衡和协调能力。
当外出的时候,宝宝需要一双有弹性的鞋底(能够将鞋子对折)。避免高筒靴或高帮运动鞋,因为太多的脚踝支撑实际上会*宝宝的收缩运动。
4,市面上的“叫叫鞋”走路的时候要使劲将脚后跟使劲这地才可以发声,吸引宝宝去弯腰注意,对大脑的冲击力加大,伤害听力,容易发生意外,影响宝宝胸廓和脊柱的发育。
出现宝宝走路姿势不对,这些情况要积极应对
1、如果宝宝在16个月还不会走,独走不稳,运动发育落后,尖足,异常姿势,肌张力正常,考虑孩子发育迟缓,建议儿童康复科就诊,行颅脑核磁共振检查。
如果有智力等方面的问题,有其他肢体活动异常,最坏的诊断:脑瘫。
2,宝宝踮脚走路的情况超过几个月,或者在2-3岁之后,还基本采取踮脚走路的方式,排除宝宝的鞋子不合脚,就要考虑宝宝的神经肌肉发育情况(屈肌张力增高),既往有缺血缺氧史,导致基底神经节功能受损。
3,宝宝跌倒严重,双腿似乎非常僵硬,或者宝宝一条腿一直蹒跚行走,可能存在神经、关节或脊柱损伤的迹象。
4,髋关节滑膜炎:家长无意中发现:1-3岁左右的宝宝在玩耍中一侧跛行,上楼梯时跛行一侧往往略显无力而后上,患儿常无痛苦表情及不适主诉,跑跳玩耍如常,检查下肢关节也多未发现有压痛、红肿、活动受限等,X线常无异常,而个别做核磁者发现髋关节腔内积液。
临床所见患儿,常在一周左右跛行达高峰,再持续5-7天左右的严重期后逐渐缓解,髋关节活动恢复正常,总病程多在2-3周。
本病治疗方法简单,避免负重和卧床休息是基本的治疗方法,避免下肢负重,尤其不要使髋关节伸展及内旋,以免增加关节囊内压力而危及股骨头的血液供应。
5,宝宝腿纹(臀部到膝盖背部)不对称,观察宝宝有跛行,走路左右肩不平行,有点歪,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不一定都出现臀纹不对称,臀纹不对称也可见于正常儿童。
检查臀纹时患儿应处于仰卧位,提患儿双足使双髋关节屈曲90度,观察臀纹。臀纹对称与否仅有参考价值,不作为诊断的必要条件,确诊要拍X平片。
6,孩子有行走困难,经常摔倒,之后很难再站起来,再站起来的时候,他会试图用双手扶着腿,走路时摇摇晃晃。可能的原因:肌营养不良症或其他神经肌肉问题。
如果宝宝出现宝宝走路姿势不对,我们建议去正规医院行步态分析检查。步态分析是严谨的,宝宝只穿内裤,赤脚走,包括腰、肩、正面、侧面、后面都要观察到,排除器质性疾病。
让宝宝自己探索,学习走路,不仅是给宝宝更多的尝试机会,也是对宝宝自信心的建立,宝宝偶尔的跌倒和失败(安全保障下),也可以锻炼他们的抗挫能力。
让我们放下焦虑,给宝宝多一些时间和鼓励,放手让他们自己成长吧!
参考文献:小儿内科学(高级教程)桂永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