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靖宇的资料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0 03:33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9-17 01:46
1、杨靖宇(1905年2月-1940年2月23日),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河南省确山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
2、1932年,受命党中央委托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历任抗日联军总指挥政委等职。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他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紧急情况下,最后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杨靖宇将军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3、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06 09:01
人物姓名:杨靖宇 (1905~1940)
人物国别:中国
爱国英雄
杨靖宇(1905-1940),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河南确山李家湾人。
1927年5月杨靖宇加入中国*党,1929年春,到达东北,化名张贯一,任*抚顺特别支部*,组织煤矿工人进行反日运动。在组织运动中,杨靖宇被日本*署抓捕入狱两次,受到日本军警的严刑拷打,但其始终不承认自己是*党员和从事反日运动。九一八事变后,杨靖宇被营救出狱,并出任*哈尔滨市道外区委*,随后历任*哈尔滨市**、满洲**代理*。
1932年,杨靖宇在东北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32军南满游击队,以罄石县红石砬子为根据地从事抗日运动,历任东北人民*军第1军独立第1师师长兼政委、第1军军长兼政委、东北抗日联军第1军军长兼政委、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总司令兼政委。组建抗联的同时,杨靖宇按照“不击中敌人要害不打”、“对当地人民损害大的不打”的原则,采用“敌合我分,敌进我退,乘敌之虚,各个击破”的战术,与日伪军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麓展开激烈的斗争,很快建立了蒙江(今吉林省靖宇县)、那尔轰、金川(今吉林省辉南县)、河里、辑安(今吉林省集安市)、老岭山区和辽宁老秃顶子山等抗日游击根据地,给日军以沉重打击,极大地推动了东北地区的抗日运动的发展。
日军看到抗联势力的不断壮大,感到十分恐惧,在1938年下半年调集重兵对抗联进行“围剿”,并以万元巨金悬赏杨靖宇头颅。1940年初的50多天里,杨靖宇率抗联战士与日军作战40多次,在日军的疯狂“围剿”下,抗联陷入困境,几乎弹尽粮绝,战士们只好以草根、树皮充饥,甚至将衣中棉絮掏出来吞咽。日军曾千方百计诱其投降,但杨靖宇坚定地表示:“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头颅不惜抛掉,热血可以喷洒,而忠贞不二的意志是不可动摇的。”
在斗争进入异常艰难状况下,杨靖宇决定将抗联编成几股小部队,分散活动,保存实力。杨靖宇率400多名抗联战士准备在蒙江方向突围,因叛徒的告密,日军很快就发现了他们的行踪,为使部队安全转移,杨靖宇决定再一次分散突围,自己率一部分抗联战士牵制日军。1940年2月23日,经过几次战斗后,杨靖宇负了伤并且身边只剩下几名抗联战士。日伪军追踪杨靖宇的血迹,很快将杨靖宇与几名抗联战士包围,此时的杨靖宇已经数日粒米未进,以皮带、棉絮充饥,身体虚弱到了极点。敌人的“讨伐队”围了上来,呼喊着要他投降,杨靖宇沉着地掏出双*向日伪军射击,击毙数名敌人。敌人想抓活的,停止射击高声劝降。他没有应声,乘机烧毁文件,又向敌人开*射击。敌人活捉杨靖宇的希望落空后,向他进行了疯狂的扫射,杨靖宇身中数弹,壮烈牺牲。杨靖宇牺牲后,日军割下其头颅,又剖开遗体的腹部,发现他的胃里除了没消化的树皮、草根和棉絮外,竟没有一粒粮食,残暴的敌人都感到十分震惊。
为纪念杨靖宇英勇抗日的光荣一生,1946年,中国*党决定将杨靖宇牺牲的蒙江县改名为靖宇县。1949年,郭沫若为杨靖宇题词为:“头颅可断腹可剖,烈忾难消志不磨,碧血青蒿两千古,于今赤旗满山河。” 1958年 2月23日,杨靖宇的遗首和遗体被隆重公祭并合葬在吉林省通化靖宇陵园。**、*和*、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金日成、崔庸健等国际友人分别送了花圈,高度评价了他光辉的战斗一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06 09:01
杨靖宇 密林雪原驻英魂
民族英魂
气贯长虹
满腹棉絮草根,
战至最后一人。
纵然肠剖颅断,
犹令倭奴惊魂。
凭吊密营旧地,
萦怀九宵英灵。
长存浩然正气,
尚遗篝火余尘。
显扬中华血性,
赢得赤*春。
于今忠骨眠处,
陵园葱郁柏森。
杨靖宇的名字,多少年来在中华大地作为民族英雄的楷模广为传扬。他率领东北抗日联军在密林雪原的艰苦环境中与敌寇血战,为全民抗战建立了具有战略意义的功绩。他本人以草根棉絮充饥战至最后一人的气概,更在亿万国人心头树立起不朽的精神丰碑。
■他引诱一个军阀部队士兵出来,突然冲上去只身夺*。那个士兵追赶,他丢下银元说:“这是你的路费。”确山县农协就此得到第一支*
■长年反复与日寇重兵拼杀,陷入重围仍战斗到最后一人一*一息
杨靖宇,原姓马,名尚德,字骥生,1905年生于河南确山一个农民家庭。杨靖宇是他到东北工作时的化名。他幼年丧父,7岁时靠叔父资助进入本村私塾,13岁考入县城第一高小。在校期间受五四运动影响,他出面领导了罢课和焚烧日货。1923年秋,杨靖宇考入开封工业学校,学习期间接受了*主义思想,于1926年夏加入了共青团,不久转党。
1926年末,*河南*为配合北伐,派杨靖宇回确山任县农民协会会长。当时农协只有刀矛没有*,杨靖宇巧设一计,引诱一个军阀部队士兵出来后,突然冲上去只身夺*。那个士兵追赶时,杨靖宇便掏出准备好的银元丢在后面,说:“这是你的路费。”那个士兵得到钱便开了小差,确山县农协就此得到第一支*。1927年大*失败后,确山县委于10月末发动秋收*,杨靖宇担任新建的农民*军的总指挥。不久,他在与“进剿”之敌作战中腿部负伤,被送到驻马店治疗。1928年春,他伤愈后在河南从事地下工作,年末奉命赴上海,在党*办的秘密训练班学习,1929年春天被派赴东北工作。
杨靖宇到东北后,首先到抚顺煤矿搞工人运动,被矿上的日本特务逮捕并引渡给东北军阀。他入狱两年多,1932年初才得以出狱。随后,他代理*满洲***,重点整合了以吉林盘石地区为中心的抗日游击队,派党的干部开展工作,使其成为*党在南满掌握的最早的武装,并命名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1933年初,杨靖宇亲自到这支只有250人的部队当政委。为团结各阶层,他又把队伍的名称改为人民*军。他吸取党在南方建立红军的经验,亲手制定了*工作、参军和士兵优待、作战奖励等条例,使部队在打击日伪军的战斗中不断发展壮大,于1934年成为拥有4000余人的人民*军第一军,他担任了军长。同年,江西瑞金召开的中华苏维埃二次大会缺席将杨靖宇选为**执行委员,这表明党*已将他作为东北*力量的代表。
1935年,东北人民*军联合其他抗日武装组成抗日联军,杨靖宇任第一军军长兼政委,随后又任第一路军总指挥(下属第一、第二军),在东边道(如今的吉林东部及辽东)几十个县开辟了广大的游击区。他的基本部队有7000余人,还领导了一万人左右的*关系部队,成为抗联中最大一支主力军。
日寇为巩固其战略后方,1938年内将关东军的兵力扩大了3倍以上,并以伪蒙军替换作战不积极的伪满军,加强对南满的“大讨伐”。一些非党的山林武装经不起艰苦考验纷纷瓦解和叛变,杨靖宇率部突围进入长白山区建立密营。日寇在诱降碰壁后,于1939年冬大雪封山时又展开封锁和“讨伐”。因敌追踪雪地脚印和炊烟,部队又衣食无着,杨靖宇决定分散突围。最后,他自己带60余人东进。因有一个参谋叛变使行踪暴露,激战后他身边只剩两人,被日寇封锁在伐木场附近的山中。1940年2月18日,两个警卫员下山买粮牺牲。2月23日,他孤身下山也被围,战至最后,壮烈就义。
■东北抗联的转战密林雪原与红军长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并列为党 史上最艰苦的三次斗争
杨靖宇由一个贫苦农家出身的知识分子,在斗争中成为东北抗日联军的重要创建者和领导人,是中华民族遭受外寇入侵和内部压迫深重的特定历史环境塑造的。民族仇、阶级恨,再加上*思想的指引,在那个时代会使人焕发出平时难以想像的顽强斗志和拼搏精神。
东北抗日联军“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的密林生活与红军长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并列为党史上最为艰苦的三次斗争。抗联奋战的条件艰难,不仅在于东北地区党的工作和群众基础相对薄弱,更在于敌寇将当地视为侵华攻苏的战略跳板,还有交通不发达、边远农村人烟稀少和冬季长达半年等特殊困难。杨靖宇在最后关头,虽然明知本人及自己的部队已经陷入绝境,却坚信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的光明前途,愿牺牲个人以求全局的胜利。这不仅是*党员奉献精神的突出体现,也反映出中华民族仁人志士的可贵美德。
■他曾入狱两年,被日本特务施以灌辣椒水、灌煤油、上大挂、坐老虎凳等酷刑,他顽强不屈
■他是抗联军中一个擅长写作歌词的*诗人
杨靖宇曾对人说过,自己上过两个大学,一个是“社会大学”,一个是“监狱大学”。他从事白区工作时,曾五次被捕,入狱两年多。1929年,他到抚顺日本人开办的矿山搞工运,被叛徒出卖。日本特务认定他是“头目”,施以灌辣椒水、灌煤油、上大挂、坐老虎凳等酷刑,连续折磨了五六天。他虽奄奄一息,却始终不招供。在狱中,他刻苦学习,出狱后便带着新学到的知识和更坚强的意志奔赴新的战场。
在抗日联军中,杨靖宇也是一位擅长写作歌词的*诗人。部队休整时,他总是亲自教唱歌曲鼓舞斗志。除了最喜欢教唱的《国际歌》外,他还在密营中写下了不少诗歌,有些谱上了曲在全军传唱,其中比较有名的诗作有《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歌》、《西征胜利歌》,那雄壮的词句——“铁骑纵横,满洲境内,已有十六军。万众蜂起,勇敢杀敌,祖国恢复矣”——多少年后读来还感气势磅礴。
■孤身下山买粮被日寇包围,他挥动双*连续*五个敌军
■日寇剖开遗体,腹中只有草根棉絮;解放后英雄的头颅被发现时,脸上的冻伤仍清晰可见
杨靖宇牺牲前五天,两名警卫员下山找粮殉难。日寇从遗体上搜到杨靖宇的印章,估计他就在附近山上,于是加紧封锁各条道路。五天后的下午,杨靖宇只身到三道崴子路边,碰到几个打柴人,便请他们代买粮食、棉鞋。这几人中有一个是伪满的“牌长”,回村便告密。“讨伐队”迅速开到,将已无力奔跑的杨靖宇包围在一片小树林中。
日军留下的记载称,他们逐步*近到50米处,喊话劝降,对方“连答应的神色也没有,依然用手*向讨伐队射击”。讨伐队连续有5人中弹(1死4伤)。日军见生擒困难就猛烈开火,被围者左腕中弹一支手*落地后,仍以右手持驳壳*应战。有一弹击中*,对方才“被*而绝命”。日军根据追踪估算,认为他缺粮已有半个月,完全断粮也至少在5天以上,能够在零下20摄氏度且没有房屋的山林中坚持下来简直不可思议,于是将遗体送到县医院解剖。当肠胃被切开后,看到的只是草根和棉絮。在场的中国*禁不住流下热泪,日本军官则狠狠地说:“算他是支那的一条好汉!”
日本关东军为庆祝所谓“胜利”,将杨靖宇的头颅切下送到伪满的“新京”(长春)保存,同时又在烈士殉难处破例举行了一个祭奠仪式和对躯体的葬礼,以杨靖宇的顽强为例训戒部属。 长春解放后,泡在药液中的英雄头颅被找到,脸上冻伤的痕迹还清晰可见。杨靖宇的头颅留下印模后(用于制作塑像),与躯体合葬于通化烈士陵园。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06 09:02
杨靖宇,中国无产阶级*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在抗日战争中壮烈牺牲,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汉族,河南确山人。原名马尚德,字骥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06 09:03
抗日英雄杨靖宇简介:
杨靖宇(1905——1940),著名抗日英雄。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汉族,河南省确山县人,中国*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家,军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1932年,受命党*委托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历任抗日联军总指挥政委等职。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他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紧急情况下,最后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杨靖宇将军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