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0 02:51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08:15
找一个好的交易平台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08:15
最近有三则消息在古董圈疯传,并得到广泛热议:其一,面对疫情带来的影响,上拍标的数量减少,佳士得香港2020年秋季拍卖成交总额达30亿港元,香港苏富比2020年秋季拍卖成交总额达33.5亿港元,国内古董圈欢呼雀跃,疯狂转发,可惜没有一件所征集的藏品来自国内(*)藏家;其二,国内艺术品交易机构2020年已倒闭2396家艺术品相关机构;其三,北京某艺术品正规拍卖机构在广州征集拍品,出现无人应征的奇怪现象。
以上三件事情虽无关联,但都很好地反映出了当前时期国内收藏家们对古董领域的崇高热情,尤其是对佳士得、苏富比春、秋两季拍卖成交结果更是异常敏感。无怪乎要说,北京保利拍卖公司总经理王蔚表示国内民间藏家对于古董的宗教般狂热是推高古董经济价值不断升高的根本原因。确实如此,这些年来,很多人把古董当作升值赚钱的工具,大家一窝蜂都希望推高其价格,那它的发展势必会“跑偏”。
中国艺术品市场监察网一组数据显示:2010年至2020年,中国(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共注册234567家艺术品相关机构,倒闭232412家,仅2019年,注册3819家艺术品相关机构,倒闭3651家。大量的皮包拍卖公司、文物鉴定机构存在,直接或间接导致民藏损失,成天文数字。
到底是什么在支撑收藏家对精品古董“热情不减”?答案其实就十二个字:古董经济价值不断上涨,过去20年,古董均价上涨了1800%以上,以陶瓷为例:鸡缸杯、天字罐、元青花、康熙、雍正、乾隆瓷器交易价格涨幅普遍高达70倍,甚至宋代汝窑、官窑、哥窑、柴窑交易价格普遍高涨100倍以上。古董的造富效应惊人,更堪称是“稳赚不赔”的生意。在这种现实环境下,收藏家们和一些大型企业老板们早就形成了“有钱就买古董”的定式思维,而且是敢于把工资收入的近80%拿来买古董。
古董为何“不能正常流通”?莫非民间藏家手上古董稀少,这是绝对错误的,仅青岛的张明华先生家中就收藏有古董多达2万多件,那么为什么“不能正常流通”,是什么原因导致,其实归根结底是,有人在“阻碍”古董正常流通。
到底是谁在“阻碍”古董正常流通?北京陈启山先生一语戳中要害
陈启山曾经直言不讳指出,表示有以下五点原因:其一,古董不能正常流通的主要动力就是民间藏家对于手中的古董,期望获得更高的收益;其二,国内数万家的皮包公司横行,相互勾结,大批无良知鉴宝专家杨伯达、潘深亮、李宗扬、李知宴、古方、李彦君、杨震华、蔡国声、鲁力等,还有无数花钱就可以买到正规的鉴定评估师资格证的虚假鉴定师,配合皮包公司虚假鉴定、虚高估价,缴纳大量出关费、拍卖费、图录费、展览费、鉴定费、收购等等,动则几万元至几十万元不等的诈骗费用,虽然已经采取相应措施,艺术品导致民藏经济受损严重,对于目前的艺术品交易机构处于极度不信任状态;其三,以佳士得、苏富比为首的国际巨头不希望国内民藏手中的藏品正常流通,包括国内一些顶级机构保利、嘉德、瀚海、匡时、朵云轩、西冷印社均需缴纳会员费50万元不等,才有机会送进去藏品合作,而大量民藏手中恰恰身无分文。其四,以程寿康、仇国仕、李鉴宸、江炳强为首的顶级古董经纪人团体不希望民藏正常流通,因为这样他们赚不了更多的钱,找他们需要同样前期需要支付一定数额金钱,才会帮忙办事;其五,大量的虚假检测机构、鉴定机构的存在也是大问题,因为民藏手中的古董正常流通的前提条件就是鉴定、估价,而大量伪科学的仪器存在,因为机器是由人操控的,稍微改变数据,型号就可以,反而导致古董交易更加混乱。
说得露骨点就是,民间手中的古董是否正常流通是由这些因素控制的。本质上还是不良的艺术品组织和个人,他们是最大“阻碍”。那么能解决么,但现实是,假设古董在鉴定、评估环节突破,比如说雅昌艺术网在2017年已经开始启动书画备案,那么交易环节怎么办?佳士得、苏富比、保利、嘉德、瀚海、匡时,还有以程寿康、仇国仕、李鉴宸、江炳强为首的顶级古董经纪人团体都会“阻挠”。
古董实现正常流通还为时过早,如果让国内藏家产生信任感,我个人提几点建议:其一,大量的虚假皮包公司就要处理,而不是每家虚假拍卖公司、虚假文物鉴定公司仅存在半年就关闭;其二,保利、嘉德、瀚海、匡时对于普通收藏民众全面开放,不收取会员费,不在征集时候走过场,真正按照拍卖法,同时这些古董经纪人也不得收取任何费用,真正服务于普通民众,这样假拍卖公司、假鉴定机构才会无所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