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0 02:1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6:06
当下仍然热门的新能源造车局中,多数新势力车企最大的压力来自于资金。而在房地产大亨恒大集团的造车历程里,从不存在资金忧虑,但造车对恒大来说却仍非易事。
2018年开始涉足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恒大有着雄厚资金实力,也是基于此,恒大对造车势在必得,立下了“3-5年内成为世界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的目标。然而现在3年之期已过半,恒大的造车之旅显然并不一帆风顺,首款车的下线交付仍然遥遥无期。
“买买买”的背后:造车进程缓慢
作为房地产起家的企业,恒大虽有资本,但面对汽车行业却是“门外汉”。恒大跨界造车的初次尝试是牵手贾跃亭的法拉第未来,然而这次合作没能持续多久,最终因决策权争议在2018年末走向破裂。
在经历与贾跃亭的合作失败后,财大气粗的恒大集团决定自立门户,如恒大董事会*许家印所言,开启了“买买买、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好好好”之路。
2019年1月,恒大健康斥资9.3亿美元(约人民币65.5亿元)收购了国能电动汽车瑞典有限公司(NEVS)51%的股权,并获得多数董事席位。同年1月,恒大以1.5亿欧元(约人民币11.5亿元)入股柯尼塞格,并斥资1.5亿美元(约人民币10.1亿元)与柯尼塞格成立合资项目公司,被授权使用柯尼塞格的技术专利和品牌。在此后的半年时间内,恒大同样大手笔频出,斥资15.6亿先后拿下动力电池企业上海卡耐新能源58.07%股权,收购湖北泰特机电70%的股权,全资持有荷兰轮毂电机企业e-Traction,入股英国Protean轮毂电机公司。
今年6月10日,已经持股82.4%的恒大健康再次耗资3.795亿美元完成了对NEVS剩余股份的收购,至此,NEVS成为恒大健康全资子公司。
在拿钱解决问题的渠道下,全产业链的组合并不成问题,但对跨界造车的恒大而言,问题在于收购之后如何整合。
反观恒大当前的造车进程,据其目标可谓相去甚远。去年6月份,恒大基于国能已有车型和平台打造首款车型国能93,这款车的设计和平台都过于传统,且截至目前都没有进行交付。恒大方面也承认,国能93更多的是为了给投资人一个交代。
根据恒大规划,旗下车型恒驰1号原本计划今年上半年亮相,但这款车目前已知信息只有申报图片,产品参数等信息尚未公布。
相对于造车方面的进展缓慢,恒大集团在这场造车局中更多的收获在土地上。
造车路上圈地良多
自恒大开始造车以来,旗下已拥有多家控股、参股的新能源子公司,这对新业务开展而言并不奇怪,引起质疑的是恒大造车业务旗下都有专事房地产开发的子公司。
据统计,恒大汽车业务板块旗下至少有37家可以开展房地产开发经营的子公司。2019年,恒大汽车板块旗下公司总共拿下734万平方米土地,其中有约338万平方米住宅或商业用地,约398万平方米工业用地,总耗资156.45亿。
这些土地对房地产龙头企业恒大集团而言至关重要。有知名地产分析人士表示,目前虽然房地产商可以通过正常的招拍挂去获取土地,但是成本很高,竞争激烈。但是,“有产业导入,能够获得较好的拿地机会。”
事实也的确如此,恒大投资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地方拿到的土地,基本上都以底价成交,其中不乏好地块。
如此模式之下难免引发众人质疑恒大的动作是“名为造车,实为圈地”。据一位在房地产和汽车业均有工作经历的高管分析,恒大的这种模式,可以称为华夏幸福模式的2.0版本,重点在土地。
所谓华夏幸福模式,指的是华夏幸福基业的产业新城运营开发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华夏幸福基业与地方*签订排他性园区托管分成协议,由华夏幸福基业规划、建设、招商和后期维护工作,*通过收税和卖地赚取收益,并将收益和华夏幸福基业分成。
据该高管称,恒大的模式更为高效,携资本与产业同时入驻更受地方*欢迎。
对于该模式,恒大方面也有解读。据《财新》报道,恒大集团总裁夏海钧曾在分析师沟通会上表示,恒大在与地方*谈判时会建立一个模型,其中包括当地投资建厂的预计亏损、汽车产业带来的就业机会和税收增长,凭此模型要求地方*配套住宅和生活用地。夏认为,这是恒大在汽车领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别的汽车厂没有的”。
在该分析会上,夏海钧还表示,中国恒大未来会推出“买楼送车”,以带动房地产销售。
恒大集团斥巨资进军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决心和口号不可谓不真,但从恒大的造车历程来看,地产板块大面积融入了造车动作中。在精力投入方面,已拥有全产业链和资本支撑的恒大造车进程着实慢了。即便不论初衷,相比造车,恒大也已在圈地方面更加精进。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