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0 01:56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7:44
蝙蝠中的多数还具有敏锐的听觉定向(或回声定位)系统,可以通过喉咙发出超声波然后再依据超声波回应来辨别方向、探测目标的。有一些种类的面部进化出特殊的增加声纳接收的结构,如鼻叶、脸上多褶皱和复杂的大耳朵。
蝙蝠的体型大小差异极大。最大的狐蝠翼展达1.5米,而基蒂氏猪鼻蝙蝠的翼展仅有15厘米。蝙蝠的颜色、皮毛质地及脸相也千差万别。蝙蝠的翼是进化过程中由前肢演化而来。除拇指外,前肢各指极度伸长,有一片飞膜从前臂、上臂向下与体侧相连直至下肢的踝部。拇指末端有爪。
多数蝙蝠于两腿之间亦有一片两层的膜,由深色裸露的皮肤构成。蝙蝠的吻部似啮齿类或狐狸。外耳向前突出,通常非常大,且活动灵活。许多蝙蝠也有鼻叶,由皮肤和结缔组织构成,围绕着鼻孔或在鼻孔上方拍动。据认为鼻叶影响发声及回声定位。
蝙蝠的胸肌十分发达,胸骨具有龙骨突起,锁骨也很发达,这些均与其特殊的运动方式有关。它非常善于飞行,但起飞时需要依靠滑翔,一旦跌落地面后就难以再飞起来。飞行时把后腿向后伸,起着平衡的作用。蝙蝠的脖子短;而髋及腿部细长。
除翼膜外,蝙蝠全身有毛,背部呈浓淡不同的灰色、棕*、褐色或黑色,而腹侧色调较浅。栖息于空旷地带的蝙蝠,皮毛上常自然秩序有斑点或杂色斑块,颜色也各不相同。
蝙蝠的取食习性各异,或为掠食性,或有助于传粉和散布果实,从而影响自然秩序。吸血蝙蝠对人类就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食虫蝙蝠的粪便一直在农业上用作肥料。
扩展资料
生存习性
1、夜行
蝙蝠夜行性,通常为群体活动,可达百万只,有些温带地区的种类在冬季前会有迁徙行为,主要栖息于洞穴、树洞、森林中。
2、繁殖
它们的繁殖力不高,而且有“延迟受精”的现象,即冬眠前交配时并不发生受精,精子在雌兽生殖道里过冬,至翌年春天醒眠之后,经交配的雌兽才开始排卵和受精,然后怀孕、产仔。
蝙蝠一年繁殖一次,妊娠约2-6个月,一次生产一胎,到了夏季,雌蝙蝠生出一只发育相当完全的幼体。初生的幼体长满了绒毛,用爪牢固地挂在母体的*吸乳,在母体飞行的时候也不会掉下来。
3、食性
蝙蝠类动物的食性相当广泛,有些种类喜爱花蜜、果实,有的喜欢吃鱼、青蛙、昆虫,吸食动物血液,甚至吃其他蝙蝠。一般来说,大蝙蝠类一般以果实或花蜜为食,而大多数小蝙蝠类则以捕食昆虫为主。分布在热带和*带的蝙蝠许多以植物的果实为食,它们的食量很大。
约有70%的蝙蝠捕食昆虫,它们通常发出超声波探索猎物,多在空中捕食。蝙蝠捕食猎物十分敏捷,通过高速摄影发现,某些蝙蝠直接用口捕食,有些用翅膀拦截猎物到嘴里,有的用尾膜像勺子一样将虫子舀到嘴里,捕食方法十分多样。蝙蝠的食虫量很大,每个晚上能吃掉约三分之一自重的昆虫。
食肉的蝙蝠很少,可能有两种假吸血蝠经常捕食啮齿类、小型鸟类、蛙和蜥蜴,目前对它们的行为了解很少,也不能确定它们是否是主动捕食。有的蝙蝠会钓鱼,墨西哥兔唇蝠一个晚上能捕获30多条小鱼。
食鱼的蝙蝠仅有墨西哥兔唇蝠、索诺拉鼠耳蝠和大足鼠耳蝠。食鱼蝙蝠的特点是腿长脚大,趾上有锋利的钩形爪。捕食时多贴近水面,用超声波探测小鱼激起的浪花,伺机用脚抓住猎物。
吸蜜的蝙蝠在生活习性上与蜂鸟有相似之处。它们进化出适宜吸蜜的特征,比如口鼻长且细,下颚骤然减小,有细长且延展性好的舌头。在吸蜜的同时,蝙蝠也为植物传粉,尤其是一些在夜间开放的植物(如葫芦树、仙人掌等)。
4、冬眠
蝙蝠一般都有冬眠的习性,从秋天开始,蝙蝠就在下腹部聚积了一层脂肪,至冬眠前体重变为夏天时的1.5倍以上。冬眠时新陈代谢的能力降低,呼吸和心跳每分钟仅有几次,血流减慢,体温降低到与环境温度相一致,但冬眠不深,在冬眠期有时还会排泄和进食,惊醒后能立即恢复正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夜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蝙蝠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7:44
蝙蝠夜间觅食是靠它嘴里发出超声波;超声波碰上昆虫形成反射,根据反回声波强弱确定目标远近,大小,科学领域里防生学,利用了蝙蝠这一特性。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7:45
回声定位,也就是超声波。高速上用于查超速的仪器也是这个原理。蝙蝠发出一定速度的信号,信号碰到物体后返回,根据时间及速度计算出物体的位置。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7:45
蝙蝠发出超声波,根据超声波反弹回来的时间以及位置,判断目标的距离和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