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12:22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2 08:40
第一,弗洛伊德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对人格进行全面而深刻研究的心理学家,他的“人格三结构”理论是第一个完整的人格理论。他不仅注意到了人格的多层次性,而且率先提出了人格中的*、动机等非理性的无意识因素的存在和影响,这大大丰富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他的研究深入了人的内心世界,直面了人性的真实,这比以往的心理学对人的内心世界的认识更深刻。“人格三结构”理论的提出标志着西方人格心理学的开始。从此以后,人格心理学便蓬勃地开展起来,出现了许多较完整的影响较大的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推动了西方人格心理学的研究,为人类心理学研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弗洛伊德提出的人格结构理论中,包含有辩证法的思想。他深受黑格尔等德国古典哲学的影响,并师从叔本华,他的人格理论处处体现着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如有意识就有无意识,有生的本能就有死的本能,有本我就有超我;在人格结构内部,本我、超我二者始终处于相互矛盾、斗争、冲突的过程中,这个冲突又由自我去调节,从而处于一个统一的整体中。人格就是在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冲突、斗争和平衡中形成和发展的。
第三,弗洛伊德发现了本能在人格发展中的动力作用,对人们重视生物因素,从生物学的角度理解人格发展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他对本能的研究,也冲击了先前传统的、陈旧的观念,促进了科学的发展。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2 08:41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1873年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学习,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882—1885年在维也纳综合医院担任医师,从事脑解剖和病理学研究。然后私人开业治疗精神病。1895年正式提出精神分析的概念。1899年出版《梦的解析》,被认为是精神分析心理学的正式形成。 1919年成立国际精神分析学会,标志着精神分析学派最终形成。1930年被授予歌德奖。1936年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38年奥地利被德国侵占,赴英国避难,次年于伦敦逝世。他开创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促进了动力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和*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现代医学模式的新基础,为20世纪西方人文学科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柱。
弗洛伊德的启蒙教育是由父母在家实施的。在1865年,也就是9岁时——比正常的入学年龄早了一年——进入著名的利奥波德地区实科中学(初高中一贯制)读书。在这段时期,弗洛伊德学习了大量的从古希腊到古罗马古典文学,还学习了拉丁语、希腊语、法语和英语;他还自学了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在高中时,他受一位朋友的影响,想将来成为一名律师。
1873年秋,弗洛伊德进入维也纳大学学医学专业。在这里,他把名字从西格斯蒙德改为了西格蒙德。在这一阶段,他受到了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影响。他还认真阅读了费尔巴哈的著作,还听了布伦塔诺的课程。从大学第三年开始,他开始到恩斯特·布吕克的生理实验室学习生理学。
1895年,弗洛伊德与布洛伊尔将共同研究歇斯底里病症的成果写成《歇斯底里症研究》一书。这本书的出版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在研究歇斯底里症的过程中,弗洛伊德在医学史和心理学史上第一次使用了“精神分析学”这个概念。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2 08:41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是指在弗洛伊德的学说中,人格被视为从内部控制行为的一种心理机制,这种内部心理机制决定着一个人在一切给定情境中的行为特征或行为模式。弗洛伊德认为完整的人格结构由3大部分组成,即本我、自我和超我。
弗洛伊德认为完整的人格结构由3大部分组成,即本我、自我和超我。
所谓本我,就是本能的我,完全处于潜意识之中。本我是一个混饨的世界,它容纳一团杂乱无章、很不稳定的、本能性的被压抑的*,隐匿着各种为现代人类社会伦理道德和法律规范所不容的、未开发的本能冲动。本我遵循“快乐原则”,它完全不懂什么是价值,什么是善恶和什么是道德,只知道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不惜付出一切代价。
自我是面对现实的我,它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和环境的接触发展起来的,是意识结构的部分,自我是本我和外界环境的调节者,它奉行现实原则,它既要满足本我的需要,又要制止违*规范、道德准则和法律的行为。
超我,是道德化了的我,它也是从自我中分化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人在儿童时代对父母道德行为的认同,对社会典范的效仿,是接受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社会理想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它由道德理想和良心构成,是人格结构中专管道德的司法部门,是一切道德*的代表,是人类生活较高尚行动的动力,它遵循理想原则,它通过自我典范(即良心和自我理想)确定道德行为的标准,通过良心惩罚违反道德标准的行为,使人产生内疚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2 08:42
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提出了人格结构理论,人格结构包括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自我是人格结构中的“领导者”,在人格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他强调人格结构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他认为本我、自我、超我是人格结构中的“三位一体”,本我包含“伊索”,自我是“自我”的同一体,超我是“现实原则”或“道德原则”的体现和执行者,三者之间的冲突造*格结构的失调。他提出了人格的发展阶段理论,把人的一生分为八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有其独特的发展任务,顺利地通过一个阶段就为进入下一个阶段创造了条件。他还提出了“力比多”学说,用以解释人的性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