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7 13:1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1 06:28
红土型铝土矿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铝土矿类型,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范围内的南美、西非、东南亚、印度、澳大利亚等地的热带雨林地区。
南美北部成矿带:主要分布在圭亚那地盾及圭亚那北部海岸平原、苏里南和法属圭亚那、亚马逊河流域和巴西地盾北部。
西非成矿带:遍布西非板块,主要位于几内亚以及喀麦隆、马里、加纳等国家。
印度成矿带:位于印度半岛东加茨境内。
东南亚成矿带:主要分布在越南、老挝、柬埔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
澳大利亚成矿带: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北部、西部。
以上几个成矿带铝土矿资源储量占红土型铝土矿储量的96%(巴多西,1994)。成矿时代以新生代为主。
红土型铝土矿一般产出于高原台地、圆丘、长形单面山、山岭斜坡、平坦海岸准平原和沉积平地、平坦准平原上的小型洼地等地貌环境下。高原台地最为重要,印度、几内亚、喀麦隆、巴西、圭亚那、澳大利亚、越南、老挝等地的铝土矿产于该地貌环境条件下,这些台地一般是地质历史时期古夷平面的残留。
大部分的红土型铝土矿(储量占红土型铝土矿的95%)位于地表,未被新的沉积物覆盖。其母岩主要为不含石英的岩石及含石英少的岩石,只有少量矿床由含石英量高的花岗岩、流纹岩、砂岩风化形成。
矿体形态多呈层状、似层状。多数矿区剖面上可以分为四层:顶部的土壤层、铁质硬结层、铝土矿层、残余层。硬结层一般呈鲜艳的红、深红、棕色,结核状、团块状、胶状结构,坚硬,含铁量较高。铝土矿层一般呈黄-褐色,局部红色、红褐色,主要结构有结核状、团块状、豆状等。残余层一般为浅色或杂色,呈松软土状,多保留原岩结构构造。
矿石Al2O3平均质量分数一般40%~45%,SiO2质量分数4%~8%,Fe2O3质量分数一般10%~25%,部分矿区发生脱铁作用含铁量较低。三水铝石是主要矿石矿物,其次是一水软铝石,一水硬铝石少见。高岭石是最常见硅酸盐矿物。
老挝占巴色省巴松县铝土矿床为第四纪红土型铝土矿,具有红土型铝土矿的典型地质特征。
矿床位于老挝南部占巴色省波罗芬高原,地理坐标为东经106°33′36″~106°39′15″,北纬15°00′00″~15°07′48″。属热带雨林气候区,植物密布、通行困难,每年5~10月为雨季,降雨丰沛。高原表面覆盖古近系、新近系及第四系玄武岩,红土型铝土矿由玄武岩风化形成,覆盖于玄武岩之上,局部玄武岩风化殆尽,铝土矿覆盖于中生界砂砾岩上。
矿区范围内地形高差较小,矿区最高处和最低处高差约100m,高地和临近沟谷高差一般小于50m,铝土矿体出现于山脊、山包等较高位置,向两侧矿体厚度变小、品位变低。沟谷之中基岩出露,无矿体出现。
矿区红土风化层从下到上可以划分为四层:底部为杂色粘土层,中部为铝土矿层,上部为铁质层,地表为土壤、腐殖质层。
底部粘土层厚度0~8.13m,平均2.05m,呈黄、红、白等杂色,主要矿物成分有粘土、铁质及少量的铝土矿结核,局部见到残留的玄武岩残块、砂砾岩之上的见石英砂、砾石;中部铝土矿层,厚度0~11.62m,平均4.55m,一般呈黄褐色,局部红褐色,矿石呈大小不等的结核产出于松软红土中。下部为直径1~3cm的管状、片状结构铝土矿,含结核量约为30%~40%;向上出现结核状、豆状、肾状铝土矿,结核直径大者可达15cm,局部相互连接成直径1~2m的块状,含结核量50%~70%。上部铁质层,厚度0.40~6.50m,红褐色、红色铁质结核、团块分布于红土中,含结核量可达60%~80%。矿区的大部分地区,铁质层结核Fe2O3质量分数最高可达60.45%,大部样品达赤铁矿矿石边界品位要求。
矿石为红土型三水铝石矿石,呈黄褐色、红褐色、紫红色等。主要矿物为三水铝石,其次为高岭石、针铁矿、赤铁矿、锐钛矿等。矿石结构构造具有典型胶状成因的结构构造特征。主要有结核状、豆状、片状、管状等结构,为红土中水铝石、赤铁矿、褐铁矿等矿物成分,周期性析出、聚集所形成。结核、豆石出现于矿体上部,局部相互联结形成块状结构,矿体下部出现片状、管状结构铝土矿,结核直径变小,结核数量变少。矿石构造为地表风化沉积作用形成的,主要有似层状、帽状、壳状构造。
铝土矿矿石主要化学成分为Al2O3、SiO2、Fe2O3、TiO2等(表4.8),Al2O3质量分数28.04%~55.79%,算术平均值42.07%;SiO2质量分数为0.94%~20.22%,平均6.31%;Fe2O3质量分数7.75%~45.50%,平均23.55%;TiO2质量分数1.35%~7.98%,平均3.07%。
表4.8 老挝铝土矿岩矿石化学成分特征表 wB/%
相关分析表明,铝土矿中Al2O3质量分数与SiO2质量分数、Fe2O3质量分数、TiO2质量分数均成明显的反比例变化关系,1595个铝土矿样品Al2O3与SiO2相关系数为-0.37,与Fe2O3相关系数为-0.92、与TiO2相关系数为-0.48。和铁矿相比,铝土矿钛率较高,高品位铝土矿具有较高的钛率。
推测铝土矿形成过程中,强烈的红土化作用导致了上部铁质层中铝质的迁移,氧化铁在氧化条件下最为稳定,残留下来形成铁质层,铝质向下迁移使铝质层Al2O3质量分数增加。由于TiO2性质稳定,从而显示出铁质层较低的钛率、铝土矿Al2O3与SiO2负相关的特征。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1 06:28
红土型铝土矿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铝土矿类型,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范围内的南美、西非、东南亚、印度、澳大利亚等地的热带雨林地区。
南美北部成矿带:主要分布在圭亚那地盾及圭亚那北部海岸平原、苏里南和法属圭亚那、亚马逊河流域和巴西地盾北部。
西非成矿带:遍布西非板块,主要位于几内亚以及喀麦隆、马里、加纳等国家。
印度成矿带:位于印度半岛东加茨境内。
东南亚成矿带:主要分布在越南、老挝、柬埔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
澳大利亚成矿带: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北部、西部。
以上几个成矿带铝土矿资源储量占红土型铝土矿储量的96%(巴多西,1994)。成矿时代以新生代为主。
红土型铝土矿一般产出于高原台地、圆丘、长形单面山、山岭斜坡、平坦海岸准平原和沉积平地、平坦准平原上的小型洼地等地貌环境下。高原台地最为重要,印度、几内亚、喀麦隆、巴西、圭亚那、澳大利亚、越南、老挝等地的铝土矿产于该地貌环境条件下,这些台地一般是地质历史时期古夷平面的残留。
大部分的红土型铝土矿(储量占红土型铝土矿的95%)位于地表,未被新的沉积物覆盖。其母岩主要为不含石英的岩石及含石英少的岩石,只有少量矿床由含石英量高的花岗岩、流纹岩、砂岩风化形成。
矿体形态多呈层状、似层状。多数矿区剖面上可以分为四层:顶部的土壤层、铁质硬结层、铝土矿层、残余层。硬结层一般呈鲜艳的红、深红、棕色,结核状、团块状、胶状结构,坚硬,含铁量较高。铝土矿层一般呈黄-褐色,局部红色、红褐色,主要结构有结核状、团块状、豆状等。残余层一般为浅色或杂色,呈松软土状,多保留原岩结构构造。
矿石Al2O3平均质量分数一般40%~45%,SiO2质量分数4%~8%,Fe2O3质量分数一般10%~25%,部分矿区发生脱铁作用含铁量较低。三水铝石是主要矿石矿物,其次是一水软铝石,一水硬铝石少见。高岭石是最常见硅酸盐矿物。
老挝占巴色省巴松县铝土矿床为第四纪红土型铝土矿,具有红土型铝土矿的典型地质特征。
矿床位于老挝南部占巴色省波罗芬高原,地理坐标为东经106°33′36″~106°39′15″,北纬15°00′00″~15°07′48″。属热带雨林气候区,植物密布、通行困难,每年5~10月为雨季,降雨丰沛。高原表面覆盖古近系、新近系及第四系玄武岩,红土型铝土矿由玄武岩风化形成,覆盖于玄武岩之上,局部玄武岩风化殆尽,铝土矿覆盖于中生界砂砾岩上。
矿区范围内地形高差较小,矿区最高处和最低处高差约100m,高地和临近沟谷高差一般小于50m,铝土矿体出现于山脊、山包等较高位置,向两侧矿体厚度变小、品位变低。沟谷之中基岩出露,无矿体出现。
矿区红土风化层从下到上可以划分为四层:底部为杂色粘土层,中部为铝土矿层,上部为铁质层,地表为土壤、腐殖质层。
底部粘土层厚度0~8.13m,平均2.05m,呈黄、红、白等杂色,主要矿物成分有粘土、铁质及少量的铝土矿结核,局部见到残留的玄武岩残块、砂砾岩之上的见石英砂、砾石;中部铝土矿层,厚度0~11.62m,平均4.55m,一般呈黄褐色,局部红褐色,矿石呈大小不等的结核产出于松软红土中。下部为直径1~3cm的管状、片状结构铝土矿,含结核量约为30%~40%;向上出现结核状、豆状、肾状铝土矿,结核直径大者可达15cm,局部相互连接成直径1~2m的块状,含结核量50%~70%。上部铁质层,厚度0.40~6.50m,红褐色、红色铁质结核、团块分布于红土中,含结核量可达60%~80%。矿区的大部分地区,铁质层结核Fe2O3质量分数最高可达60.45%,大部样品达赤铁矿矿石边界品位要求。
矿石为红土型三水铝石矿石,呈黄褐色、红褐色、紫红色等。主要矿物为三水铝石,其次为高岭石、针铁矿、赤铁矿、锐钛矿等。矿石结构构造具有典型胶状成因的结构构造特征。主要有结核状、豆状、片状、管状等结构,为红土中水铝石、赤铁矿、褐铁矿等矿物成分,周期性析出、聚集所形成。结核、豆石出现于矿体上部,局部相互联结形成块状结构,矿体下部出现片状、管状结构铝土矿,结核直径变小,结核数量变少。矿石构造为地表风化沉积作用形成的,主要有似层状、帽状、壳状构造。
铝土矿矿石主要化学成分为Al2O3、SiO2、Fe2O3、TiO2等(表4.8),Al2O3质量分数28.04%~55.79%,算术平均值42.07%;SiO2质量分数为0.94%~20.22%,平均6.31%;Fe2O3质量分数7.75%~45.50%,平均23.55%;TiO2质量分数1.35%~7.98%,平均3.07%。
表4.8 老挝铝土矿岩矿石化学成分特征表 wB/%
相关分析表明,铝土矿中Al2O3质量分数与SiO2质量分数、Fe2O3质量分数、TiO2质量分数均成明显的反比例变化关系,1595个铝土矿样品Al2O3与SiO2相关系数为-0.37,与Fe2O3相关系数为-0.92、与TiO2相关系数为-0.48。和铁矿相比,铝土矿钛率较高,高品位铝土矿具有较高的钛率。
推测铝土矿形成过程中,强烈的红土化作用导致了上部铁质层中铝质的迁移,氧化铁在氧化条件下最为稳定,残留下来形成铁质层,铝质向下迁移使铝质层Al2O3质量分数增加。由于TiO2性质稳定,从而显示出铁质层较低的钛率、铝土矿Al2O3与SiO2负相关的特征。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1 06:28
红土型铝土矿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铝土矿类型,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范围内的南美、西非、东南亚、印度、澳大利亚等地的热带雨林地区。
南美北部成矿带:主要分布在圭亚那地盾及圭亚那北部海岸平原、苏里南和法属圭亚那、亚马逊河流域和巴西地盾北部。
西非成矿带:遍布西非板块,主要位于几内亚以及喀麦隆、马里、加纳等国家。
印度成矿带:位于印度半岛东加茨境内。
东南亚成矿带:主要分布在越南、老挝、柬埔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
澳大利亚成矿带: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北部、西部。
以上几个成矿带铝土矿资源储量占红土型铝土矿储量的96%(巴多西,1994)。成矿时代以新生代为主。
红土型铝土矿一般产出于高原台地、圆丘、长形单面山、山岭斜坡、平坦海岸准平原和沉积平地、平坦准平原上的小型洼地等地貌环境下。高原台地最为重要,印度、几内亚、喀麦隆、巴西、圭亚那、澳大利亚、越南、老挝等地的铝土矿产于该地貌环境条件下,这些台地一般是地质历史时期古夷平面的残留。
大部分的红土型铝土矿(储量占红土型铝土矿的95%)位于地表,未被新的沉积物覆盖。其母岩主要为不含石英的岩石及含石英少的岩石,只有少量矿床由含石英量高的花岗岩、流纹岩、砂岩风化形成。
矿体形态多呈层状、似层状。多数矿区剖面上可以分为四层:顶部的土壤层、铁质硬结层、铝土矿层、残余层。硬结层一般呈鲜艳的红、深红、棕色,结核状、团块状、胶状结构,坚硬,含铁量较高。铝土矿层一般呈黄-褐色,局部红色、红褐色,主要结构有结核状、团块状、豆状等。残余层一般为浅色或杂色,呈松软土状,多保留原岩结构构造。
矿石Al2O3平均质量分数一般40%~45%,SiO2质量分数4%~8%,Fe2O3质量分数一般10%~25%,部分矿区发生脱铁作用含铁量较低。三水铝石是主要矿石矿物,其次是一水软铝石,一水硬铝石少见。高岭石是最常见硅酸盐矿物。
老挝占巴色省巴松县铝土矿床为第四纪红土型铝土矿,具有红土型铝土矿的典型地质特征。
矿床位于老挝南部占巴色省波罗芬高原,地理坐标为东经106°33′36″~106°39′15″,北纬15°00′00″~15°07′48″。属热带雨林气候区,植物密布、通行困难,每年5~10月为雨季,降雨丰沛。高原表面覆盖古近系、新近系及第四系玄武岩,红土型铝土矿由玄武岩风化形成,覆盖于玄武岩之上,局部玄武岩风化殆尽,铝土矿覆盖于中生界砂砾岩上。
矿区范围内地形高差较小,矿区最高处和最低处高差约100m,高地和临近沟谷高差一般小于50m,铝土矿体出现于山脊、山包等较高位置,向两侧矿体厚度变小、品位变低。沟谷之中基岩出露,无矿体出现。
矿区红土风化层从下到上可以划分为四层:底部为杂色粘土层,中部为铝土矿层,上部为铁质层,地表为土壤、腐殖质层。
底部粘土层厚度0~8.13m,平均2.05m,呈黄、红、白等杂色,主要矿物成分有粘土、铁质及少量的铝土矿结核,局部见到残留的玄武岩残块、砂砾岩之上的见石英砂、砾石;中部铝土矿层,厚度0~11.62m,平均4.55m,一般呈黄褐色,局部红褐色,矿石呈大小不等的结核产出于松软红土中。下部为直径1~3cm的管状、片状结构铝土矿,含结核量约为30%~40%;向上出现结核状、豆状、肾状铝土矿,结核直径大者可达15cm,局部相互连接成直径1~2m的块状,含结核量50%~70%。上部铁质层,厚度0.40~6.50m,红褐色、红色铁质结核、团块分布于红土中,含结核量可达60%~80%。矿区的大部分地区,铁质层结核Fe2O3质量分数最高可达60.45%,大部样品达赤铁矿矿石边界品位要求。
矿石为红土型三水铝石矿石,呈黄褐色、红褐色、紫红色等。主要矿物为三水铝石,其次为高岭石、针铁矿、赤铁矿、锐钛矿等。矿石结构构造具有典型胶状成因的结构构造特征。主要有结核状、豆状、片状、管状等结构,为红土中水铝石、赤铁矿、褐铁矿等矿物成分,周期性析出、聚集所形成。结核、豆石出现于矿体上部,局部相互联结形成块状结构,矿体下部出现片状、管状结构铝土矿,结核直径变小,结核数量变少。矿石构造为地表风化沉积作用形成的,主要有似层状、帽状、壳状构造。
铝土矿矿石主要化学成分为Al2O3、SiO2、Fe2O3、TiO2等(表4.8),Al2O3质量分数28.04%~55.79%,算术平均值42.07%;SiO2质量分数为0.94%~20.22%,平均6.31%;Fe2O3质量分数7.75%~45.50%,平均23.55%;TiO2质量分数1.35%~7.98%,平均3.07%。
表4.8 老挝铝土矿岩矿石化学成分特征表 wB/%
相关分析表明,铝土矿中Al2O3质量分数与SiO2质量分数、Fe2O3质量分数、TiO2质量分数均成明显的反比例变化关系,1595个铝土矿样品Al2O3与SiO2相关系数为-0.37,与Fe2O3相关系数为-0.92、与TiO2相关系数为-0.48。和铁矿相比,铝土矿钛率较高,高品位铝土矿具有较高的钛率。
推测铝土矿形成过程中,强烈的红土化作用导致了上部铁质层中铝质的迁移,氧化铁在氧化条件下最为稳定,残留下来形成铁质层,铝质向下迁移使铝质层Al2O3质量分数增加。由于TiO2性质稳定,从而显示出铁质层较低的钛率、铝土矿Al2O3与SiO2负相关的特征。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1 06:28
红土型铝土矿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铝土矿类型,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范围内的南美、西非、东南亚、印度、澳大利亚等地的热带雨林地区。
南美北部成矿带:主要分布在圭亚那地盾及圭亚那北部海岸平原、苏里南和法属圭亚那、亚马逊河流域和巴西地盾北部。
西非成矿带:遍布西非板块,主要位于几内亚以及喀麦隆、马里、加纳等国家。
印度成矿带:位于印度半岛东加茨境内。
东南亚成矿带:主要分布在越南、老挝、柬埔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
澳大利亚成矿带: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北部、西部。
以上几个成矿带铝土矿资源储量占红土型铝土矿储量的96%(巴多西,1994)。成矿时代以新生代为主。
红土型铝土矿一般产出于高原台地、圆丘、长形单面山、山岭斜坡、平坦海岸准平原和沉积平地、平坦准平原上的小型洼地等地貌环境下。高原台地最为重要,印度、几内亚、喀麦隆、巴西、圭亚那、澳大利亚、越南、老挝等地的铝土矿产于该地貌环境条件下,这些台地一般是地质历史时期古夷平面的残留。
大部分的红土型铝土矿(储量占红土型铝土矿的95%)位于地表,未被新的沉积物覆盖。其母岩主要为不含石英的岩石及含石英少的岩石,只有少量矿床由含石英量高的花岗岩、流纹岩、砂岩风化形成。
矿体形态多呈层状、似层状。多数矿区剖面上可以分为四层:顶部的土壤层、铁质硬结层、铝土矿层、残余层。硬结层一般呈鲜艳的红、深红、棕色,结核状、团块状、胶状结构,坚硬,含铁量较高。铝土矿层一般呈黄-褐色,局部红色、红褐色,主要结构有结核状、团块状、豆状等。残余层一般为浅色或杂色,呈松软土状,多保留原岩结构构造。
矿石Al2O3平均质量分数一般40%~45%,SiO2质量分数4%~8%,Fe2O3质量分数一般10%~25%,部分矿区发生脱铁作用含铁量较低。三水铝石是主要矿石矿物,其次是一水软铝石,一水硬铝石少见。高岭石是最常见硅酸盐矿物。
老挝占巴色省巴松县铝土矿床为第四纪红土型铝土矿,具有红土型铝土矿的典型地质特征。
矿床位于老挝南部占巴色省波罗芬高原,地理坐标为东经106°33′36″~106°39′15″,北纬15°00′00″~15°07′48″。属热带雨林气候区,植物密布、通行困难,每年5~10月为雨季,降雨丰沛。高原表面覆盖古近系、新近系及第四系玄武岩,红土型铝土矿由玄武岩风化形成,覆盖于玄武岩之上,局部玄武岩风化殆尽,铝土矿覆盖于中生界砂砾岩上。
矿区范围内地形高差较小,矿区最高处和最低处高差约100m,高地和临近沟谷高差一般小于50m,铝土矿体出现于山脊、山包等较高位置,向两侧矿体厚度变小、品位变低。沟谷之中基岩出露,无矿体出现。
矿区红土风化层从下到上可以划分为四层:底部为杂色粘土层,中部为铝土矿层,上部为铁质层,地表为土壤、腐殖质层。
底部粘土层厚度0~8.13m,平均2.05m,呈黄、红、白等杂色,主要矿物成分有粘土、铁质及少量的铝土矿结核,局部见到残留的玄武岩残块、砂砾岩之上的见石英砂、砾石;中部铝土矿层,厚度0~11.62m,平均4.55m,一般呈黄褐色,局部红褐色,矿石呈大小不等的结核产出于松软红土中。下部为直径1~3cm的管状、片状结构铝土矿,含结核量约为30%~40%;向上出现结核状、豆状、肾状铝土矿,结核直径大者可达15cm,局部相互连接成直径1~2m的块状,含结核量50%~70%。上部铁质层,厚度0.40~6.50m,红褐色、红色铁质结核、团块分布于红土中,含结核量可达60%~80%。矿区的大部分地区,铁质层结核Fe2O3质量分数最高可达60.45%,大部样品达赤铁矿矿石边界品位要求。
矿石为红土型三水铝石矿石,呈黄褐色、红褐色、紫红色等。主要矿物为三水铝石,其次为高岭石、针铁矿、赤铁矿、锐钛矿等。矿石结构构造具有典型胶状成因的结构构造特征。主要有结核状、豆状、片状、管状等结构,为红土中水铝石、赤铁矿、褐铁矿等矿物成分,周期性析出、聚集所形成。结核、豆石出现于矿体上部,局部相互联结形成块状结构,矿体下部出现片状、管状结构铝土矿,结核直径变小,结核数量变少。矿石构造为地表风化沉积作用形成的,主要有似层状、帽状、壳状构造。
铝土矿矿石主要化学成分为Al2O3、SiO2、Fe2O3、TiO2等(表4.8),Al2O3质量分数28.04%~55.79%,算术平均值42.07%;SiO2质量分数为0.94%~20.22%,平均6.31%;Fe2O3质量分数7.75%~45.50%,平均23.55%;TiO2质量分数1.35%~7.98%,平均3.07%。
表4.8 老挝铝土矿岩矿石化学成分特征表 wB/%
相关分析表明,铝土矿中Al2O3质量分数与SiO2质量分数、Fe2O3质量分数、TiO2质量分数均成明显的反比例变化关系,1595个铝土矿样品Al2O3与SiO2相关系数为-0.37,与Fe2O3相关系数为-0.92、与TiO2相关系数为-0.48。和铁矿相比,铝土矿钛率较高,高品位铝土矿具有较高的钛率。
推测铝土矿形成过程中,强烈的红土化作用导致了上部铁质层中铝质的迁移,氧化铁在氧化条件下最为稳定,残留下来形成铁质层,铝质向下迁移使铝质层Al2O3质量分数增加。由于TiO2性质稳定,从而显示出铁质层较低的钛率、铝土矿Al2O3与SiO2负相关的特征。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1 06:28
红土型铝土矿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铝土矿类型,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范围内的南美、西非、东南亚、印度、澳大利亚等地的热带雨林地区。
南美北部成矿带:主要分布在圭亚那地盾及圭亚那北部海岸平原、苏里南和法属圭亚那、亚马逊河流域和巴西地盾北部。
西非成矿带:遍布西非板块,主要位于几内亚以及喀麦隆、马里、加纳等国家。
印度成矿带:位于印度半岛东加茨境内。
东南亚成矿带:主要分布在越南、老挝、柬埔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
澳大利亚成矿带: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北部、西部。
以上几个成矿带铝土矿资源储量占红土型铝土矿储量的96%(巴多西,1994)。成矿时代以新生代为主。
红土型铝土矿一般产出于高原台地、圆丘、长形单面山、山岭斜坡、平坦海岸准平原和沉积平地、平坦准平原上的小型洼地等地貌环境下。高原台地最为重要,印度、几内亚、喀麦隆、巴西、圭亚那、澳大利亚、越南、老挝等地的铝土矿产于该地貌环境条件下,这些台地一般是地质历史时期古夷平面的残留。
大部分的红土型铝土矿(储量占红土型铝土矿的95%)位于地表,未被新的沉积物覆盖。其母岩主要为不含石英的岩石及含石英少的岩石,只有少量矿床由含石英量高的花岗岩、流纹岩、砂岩风化形成。
矿体形态多呈层状、似层状。多数矿区剖面上可以分为四层:顶部的土壤层、铁质硬结层、铝土矿层、残余层。硬结层一般呈鲜艳的红、深红、棕色,结核状、团块状、胶状结构,坚硬,含铁量较高。铝土矿层一般呈黄-褐色,局部红色、红褐色,主要结构有结核状、团块状、豆状等。残余层一般为浅色或杂色,呈松软土状,多保留原岩结构构造。
矿石Al2O3平均质量分数一般40%~45%,SiO2质量分数4%~8%,Fe2O3质量分数一般10%~25%,部分矿区发生脱铁作用含铁量较低。三水铝石是主要矿石矿物,其次是一水软铝石,一水硬铝石少见。高岭石是最常见硅酸盐矿物。
老挝占巴色省巴松县铝土矿床为第四纪红土型铝土矿,具有红土型铝土矿的典型地质特征。
矿床位于老挝南部占巴色省波罗芬高原,地理坐标为东经106°33′36″~106°39′15″,北纬15°00′00″~15°07′48″。属热带雨林气候区,植物密布、通行困难,每年5~10月为雨季,降雨丰沛。高原表面覆盖古近系、新近系及第四系玄武岩,红土型铝土矿由玄武岩风化形成,覆盖于玄武岩之上,局部玄武岩风化殆尽,铝土矿覆盖于中生界砂砾岩上。
矿区范围内地形高差较小,矿区最高处和最低处高差约100m,高地和临近沟谷高差一般小于50m,铝土矿体出现于山脊、山包等较高位置,向两侧矿体厚度变小、品位变低。沟谷之中基岩出露,无矿体出现。
矿区红土风化层从下到上可以划分为四层:底部为杂色粘土层,中部为铝土矿层,上部为铁质层,地表为土壤、腐殖质层。
底部粘土层厚度0~8.13m,平均2.05m,呈黄、红、白等杂色,主要矿物成分有粘土、铁质及少量的铝土矿结核,局部见到残留的玄武岩残块、砂砾岩之上的见石英砂、砾石;中部铝土矿层,厚度0~11.62m,平均4.55m,一般呈黄褐色,局部红褐色,矿石呈大小不等的结核产出于松软红土中。下部为直径1~3cm的管状、片状结构铝土矿,含结核量约为30%~40%;向上出现结核状、豆状、肾状铝土矿,结核直径大者可达15cm,局部相互连接成直径1~2m的块状,含结核量50%~70%。上部铁质层,厚度0.40~6.50m,红褐色、红色铁质结核、团块分布于红土中,含结核量可达60%~80%。矿区的大部分地区,铁质层结核Fe2O3质量分数最高可达60.45%,大部样品达赤铁矿矿石边界品位要求。
矿石为红土型三水铝石矿石,呈黄褐色、红褐色、紫红色等。主要矿物为三水铝石,其次为高岭石、针铁矿、赤铁矿、锐钛矿等。矿石结构构造具有典型胶状成因的结构构造特征。主要有结核状、豆状、片状、管状等结构,为红土中水铝石、赤铁矿、褐铁矿等矿物成分,周期性析出、聚集所形成。结核、豆石出现于矿体上部,局部相互联结形成块状结构,矿体下部出现片状、管状结构铝土矿,结核直径变小,结核数量变少。矿石构造为地表风化沉积作用形成的,主要有似层状、帽状、壳状构造。
铝土矿矿石主要化学成分为Al2O3、SiO2、Fe2O3、TiO2等(表4.8),Al2O3质量分数28.04%~55.79%,算术平均值42.07%;SiO2质量分数为0.94%~20.22%,平均6.31%;Fe2O3质量分数7.75%~45.50%,平均23.55%;TiO2质量分数1.35%~7.98%,平均3.07%。
表4.8 老挝铝土矿岩矿石化学成分特征表 wB/%
相关分析表明,铝土矿中Al2O3质量分数与SiO2质量分数、Fe2O3质量分数、TiO2质量分数均成明显的反比例变化关系,1595个铝土矿样品Al2O3与SiO2相关系数为-0.37,与Fe2O3相关系数为-0.92、与TiO2相关系数为-0.48。和铁矿相比,铝土矿钛率较高,高品位铝土矿具有较高的钛率。
推测铝土矿形成过程中,强烈的红土化作用导致了上部铁质层中铝质的迁移,氧化铁在氧化条件下最为稳定,残留下来形成铁质层,铝质向下迁移使铝质层Al2O3质量分数增加。由于TiO2性质稳定,从而显示出铁质层较低的钛率、铝土矿Al2O3与SiO2负相关的特征。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1 06:28
红土型铝土矿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铝土矿类型,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范围内的南美、西非、东南亚、印度、澳大利亚等地的热带雨林地区。
南美北部成矿带:主要分布在圭亚那地盾及圭亚那北部海岸平原、苏里南和法属圭亚那、亚马逊河流域和巴西地盾北部。
西非成矿带:遍布西非板块,主要位于几内亚以及喀麦隆、马里、加纳等国家。
印度成矿带:位于印度半岛东加茨境内。
东南亚成矿带:主要分布在越南、老挝、柬埔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
澳大利亚成矿带: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北部、西部。
以上几个成矿带铝土矿资源储量占红土型铝土矿储量的96%(巴多西,1994)。成矿时代以新生代为主。
红土型铝土矿一般产出于高原台地、圆丘、长形单面山、山岭斜坡、平坦海岸准平原和沉积平地、平坦准平原上的小型洼地等地貌环境下。高原台地最为重要,印度、几内亚、喀麦隆、巴西、圭亚那、澳大利亚、越南、老挝等地的铝土矿产于该地貌环境条件下,这些台地一般是地质历史时期古夷平面的残留。
大部分的红土型铝土矿(储量占红土型铝土矿的95%)位于地表,未被新的沉积物覆盖。其母岩主要为不含石英的岩石及含石英少的岩石,只有少量矿床由含石英量高的花岗岩、流纹岩、砂岩风化形成。
矿体形态多呈层状、似层状。多数矿区剖面上可以分为四层:顶部的土壤层、铁质硬结层、铝土矿层、残余层。硬结层一般呈鲜艳的红、深红、棕色,结核状、团块状、胶状结构,坚硬,含铁量较高。铝土矿层一般呈黄-褐色,局部红色、红褐色,主要结构有结核状、团块状、豆状等。残余层一般为浅色或杂色,呈松软土状,多保留原岩结构构造。
矿石Al2O3平均质量分数一般40%~45%,SiO2质量分数4%~8%,Fe2O3质量分数一般10%~25%,部分矿区发生脱铁作用含铁量较低。三水铝石是主要矿石矿物,其次是一水软铝石,一水硬铝石少见。高岭石是最常见硅酸盐矿物。
老挝占巴色省巴松县铝土矿床为第四纪红土型铝土矿,具有红土型铝土矿的典型地质特征。
矿床位于老挝南部占巴色省波罗芬高原,地理坐标为东经106°33′36″~106°39′15″,北纬15°00′00″~15°07′48″。属热带雨林气候区,植物密布、通行困难,每年5~10月为雨季,降雨丰沛。高原表面覆盖古近系、新近系及第四系玄武岩,红土型铝土矿由玄武岩风化形成,覆盖于玄武岩之上,局部玄武岩风化殆尽,铝土矿覆盖于中生界砂砾岩上。
矿区范围内地形高差较小,矿区最高处和最低处高差约100m,高地和临近沟谷高差一般小于50m,铝土矿体出现于山脊、山包等较高位置,向两侧矿体厚度变小、品位变低。沟谷之中基岩出露,无矿体出现。
矿区红土风化层从下到上可以划分为四层:底部为杂色粘土层,中部为铝土矿层,上部为铁质层,地表为土壤、腐殖质层。
底部粘土层厚度0~8.13m,平均2.05m,呈黄、红、白等杂色,主要矿物成分有粘土、铁质及少量的铝土矿结核,局部见到残留的玄武岩残块、砂砾岩之上的见石英砂、砾石;中部铝土矿层,厚度0~11.62m,平均4.55m,一般呈黄褐色,局部红褐色,矿石呈大小不等的结核产出于松软红土中。下部为直径1~3cm的管状、片状结构铝土矿,含结核量约为30%~40%;向上出现结核状、豆状、肾状铝土矿,结核直径大者可达15cm,局部相互连接成直径1~2m的块状,含结核量50%~70%。上部铁质层,厚度0.40~6.50m,红褐色、红色铁质结核、团块分布于红土中,含结核量可达60%~80%。矿区的大部分地区,铁质层结核Fe2O3质量分数最高可达60.45%,大部样品达赤铁矿矿石边界品位要求。
矿石为红土型三水铝石矿石,呈黄褐色、红褐色、紫红色等。主要矿物为三水铝石,其次为高岭石、针铁矿、赤铁矿、锐钛矿等。矿石结构构造具有典型胶状成因的结构构造特征。主要有结核状、豆状、片状、管状等结构,为红土中水铝石、赤铁矿、褐铁矿等矿物成分,周期性析出、聚集所形成。结核、豆石出现于矿体上部,局部相互联结形成块状结构,矿体下部出现片状、管状结构铝土矿,结核直径变小,结核数量变少。矿石构造为地表风化沉积作用形成的,主要有似层状、帽状、壳状构造。
铝土矿矿石主要化学成分为Al2O3、SiO2、Fe2O3、TiO2等(表4.8),Al2O3质量分数28.04%~55.79%,算术平均值42.07%;SiO2质量分数为0.94%~20.22%,平均6.31%;Fe2O3质量分数7.75%~45.50%,平均23.55%;TiO2质量分数1.35%~7.98%,平均3.07%。
表4.8 老挝铝土矿岩矿石化学成分特征表 wB/%
相关分析表明,铝土矿中Al2O3质量分数与SiO2质量分数、Fe2O3质量分数、TiO2质量分数均成明显的反比例变化关系,1595个铝土矿样品Al2O3与SiO2相关系数为-0.37,与Fe2O3相关系数为-0.92、与TiO2相关系数为-0.48。和铁矿相比,铝土矿钛率较高,高品位铝土矿具有较高的钛率。
推测铝土矿形成过程中,强烈的红土化作用导致了上部铁质层中铝质的迁移,氧化铁在氧化条件下最为稳定,残留下来形成铁质层,铝质向下迁移使铝质层Al2O3质量分数增加。由于TiO2性质稳定,从而显示出铁质层较低的钛率、铝土矿Al2O3与SiO2负相关的特征。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1 06:28
红土型铝土矿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铝土矿类型,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范围内的南美、西非、东南亚、印度、澳大利亚等地的热带雨林地区。
南美北部成矿带:主要分布在圭亚那地盾及圭亚那北部海岸平原、苏里南和法属圭亚那、亚马逊河流域和巴西地盾北部。
西非成矿带:遍布西非板块,主要位于几内亚以及喀麦隆、马里、加纳等国家。
印度成矿带:位于印度半岛东加茨境内。
东南亚成矿带:主要分布在越南、老挝、柬埔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
澳大利亚成矿带: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北部、西部。
以上几个成矿带铝土矿资源储量占红土型铝土矿储量的96%(巴多西,1994)。成矿时代以新生代为主。
红土型铝土矿一般产出于高原台地、圆丘、长形单面山、山岭斜坡、平坦海岸准平原和沉积平地、平坦准平原上的小型洼地等地貌环境下。高原台地最为重要,印度、几内亚、喀麦隆、巴西、圭亚那、澳大利亚、越南、老挝等地的铝土矿产于该地貌环境条件下,这些台地一般是地质历史时期古夷平面的残留。
大部分的红土型铝土矿(储量占红土型铝土矿的95%)位于地表,未被新的沉积物覆盖。其母岩主要为不含石英的岩石及含石英少的岩石,只有少量矿床由含石英量高的花岗岩、流纹岩、砂岩风化形成。
矿体形态多呈层状、似层状。多数矿区剖面上可以分为四层:顶部的土壤层、铁质硬结层、铝土矿层、残余层。硬结层一般呈鲜艳的红、深红、棕色,结核状、团块状、胶状结构,坚硬,含铁量较高。铝土矿层一般呈黄-褐色,局部红色、红褐色,主要结构有结核状、团块状、豆状等。残余层一般为浅色或杂色,呈松软土状,多保留原岩结构构造。
矿石Al2O3平均质量分数一般40%~45%,SiO2质量分数4%~8%,Fe2O3质量分数一般10%~25%,部分矿区发生脱铁作用含铁量较低。三水铝石是主要矿石矿物,其次是一水软铝石,一水硬铝石少见。高岭石是最常见硅酸盐矿物。
老挝占巴色省巴松县铝土矿床为第四纪红土型铝土矿,具有红土型铝土矿的典型地质特征。
矿床位于老挝南部占巴色省波罗芬高原,地理坐标为东经106°33′36″~106°39′15″,北纬15°00′00″~15°07′48″。属热带雨林气候区,植物密布、通行困难,每年5~10月为雨季,降雨丰沛。高原表面覆盖古近系、新近系及第四系玄武岩,红土型铝土矿由玄武岩风化形成,覆盖于玄武岩之上,局部玄武岩风化殆尽,铝土矿覆盖于中生界砂砾岩上。
矿区范围内地形高差较小,矿区最高处和最低处高差约100m,高地和临近沟谷高差一般小于50m,铝土矿体出现于山脊、山包等较高位置,向两侧矿体厚度变小、品位变低。沟谷之中基岩出露,无矿体出现。
矿区红土风化层从下到上可以划分为四层:底部为杂色粘土层,中部为铝土矿层,上部为铁质层,地表为土壤、腐殖质层。
底部粘土层厚度0~8.13m,平均2.05m,呈黄、红、白等杂色,主要矿物成分有粘土、铁质及少量的铝土矿结核,局部见到残留的玄武岩残块、砂砾岩之上的见石英砂、砾石;中部铝土矿层,厚度0~11.62m,平均4.55m,一般呈黄褐色,局部红褐色,矿石呈大小不等的结核产出于松软红土中。下部为直径1~3cm的管状、片状结构铝土矿,含结核量约为30%~40%;向上出现结核状、豆状、肾状铝土矿,结核直径大者可达15cm,局部相互连接成直径1~2m的块状,含结核量50%~70%。上部铁质层,厚度0.40~6.50m,红褐色、红色铁质结核、团块分布于红土中,含结核量可达60%~80%。矿区的大部分地区,铁质层结核Fe2O3质量分数最高可达60.45%,大部样品达赤铁矿矿石边界品位要求。
矿石为红土型三水铝石矿石,呈黄褐色、红褐色、紫红色等。主要矿物为三水铝石,其次为高岭石、针铁矿、赤铁矿、锐钛矿等。矿石结构构造具有典型胶状成因的结构构造特征。主要有结核状、豆状、片状、管状等结构,为红土中水铝石、赤铁矿、褐铁矿等矿物成分,周期性析出、聚集所形成。结核、豆石出现于矿体上部,局部相互联结形成块状结构,矿体下部出现片状、管状结构铝土矿,结核直径变小,结核数量变少。矿石构造为地表风化沉积作用形成的,主要有似层状、帽状、壳状构造。
铝土矿矿石主要化学成分为Al2O3、SiO2、Fe2O3、TiO2等(表4.8),Al2O3质量分数28.04%~55.79%,算术平均值42.07%;SiO2质量分数为0.94%~20.22%,平均6.31%;Fe2O3质量分数7.75%~45.50%,平均23.55%;TiO2质量分数1.35%~7.98%,平均3.07%。
表4.8 老挝铝土矿岩矿石化学成分特征表 wB/%
相关分析表明,铝土矿中Al2O3质量分数与SiO2质量分数、Fe2O3质量分数、TiO2质量分数均成明显的反比例变化关系,1595个铝土矿样品Al2O3与SiO2相关系数为-0.37,与Fe2O3相关系数为-0.92、与TiO2相关系数为-0.48。和铁矿相比,铝土矿钛率较高,高品位铝土矿具有较高的钛率。
推测铝土矿形成过程中,强烈的红土化作用导致了上部铁质层中铝质的迁移,氧化铁在氧化条件下最为稳定,残留下来形成铁质层,铝质向下迁移使铝质层Al2O3质量分数增加。由于TiO2性质稳定,从而显示出铁质层较低的钛率、铝土矿Al2O3与SiO2负相关的特征。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1 06:28
红土型铝土矿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铝土矿类型,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范围内的南美、西非、东南亚、印度、澳大利亚等地的热带雨林地区。
南美北部成矿带:主要分布在圭亚那地盾及圭亚那北部海岸平原、苏里南和法属圭亚那、亚马逊河流域和巴西地盾北部。
西非成矿带:遍布西非板块,主要位于几内亚以及喀麦隆、马里、加纳等国家。
印度成矿带:位于印度半岛东加茨境内。
东南亚成矿带:主要分布在越南、老挝、柬埔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
澳大利亚成矿带: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北部、西部。
以上几个成矿带铝土矿资源储量占红土型铝土矿储量的96%(巴多西,1994)。成矿时代以新生代为主。
红土型铝土矿一般产出于高原台地、圆丘、长形单面山、山岭斜坡、平坦海岸准平原和沉积平地、平坦准平原上的小型洼地等地貌环境下。高原台地最为重要,印度、几内亚、喀麦隆、巴西、圭亚那、澳大利亚、越南、老挝等地的铝土矿产于该地貌环境条件下,这些台地一般是地质历史时期古夷平面的残留。
大部分的红土型铝土矿(储量占红土型铝土矿的95%)位于地表,未被新的沉积物覆盖。其母岩主要为不含石英的岩石及含石英少的岩石,只有少量矿床由含石英量高的花岗岩、流纹岩、砂岩风化形成。
矿体形态多呈层状、似层状。多数矿区剖面上可以分为四层:顶部的土壤层、铁质硬结层、铝土矿层、残余层。硬结层一般呈鲜艳的红、深红、棕色,结核状、团块状、胶状结构,坚硬,含铁量较高。铝土矿层一般呈黄-褐色,局部红色、红褐色,主要结构有结核状、团块状、豆状等。残余层一般为浅色或杂色,呈松软土状,多保留原岩结构构造。
矿石Al2O3平均质量分数一般40%~45%,SiO2质量分数4%~8%,Fe2O3质量分数一般10%~25%,部分矿区发生脱铁作用含铁量较低。三水铝石是主要矿石矿物,其次是一水软铝石,一水硬铝石少见。高岭石是最常见硅酸盐矿物。
老挝占巴色省巴松县铝土矿床为第四纪红土型铝土矿,具有红土型铝土矿的典型地质特征。
矿床位于老挝南部占巴色省波罗芬高原,地理坐标为东经106°33′36″~106°39′15″,北纬15°00′00″~15°07′48″。属热带雨林气候区,植物密布、通行困难,每年5~10月为雨季,降雨丰沛。高原表面覆盖古近系、新近系及第四系玄武岩,红土型铝土矿由玄武岩风化形成,覆盖于玄武岩之上,局部玄武岩风化殆尽,铝土矿覆盖于中生界砂砾岩上。
矿区范围内地形高差较小,矿区最高处和最低处高差约100m,高地和临近沟谷高差一般小于50m,铝土矿体出现于山脊、山包等较高位置,向两侧矿体厚度变小、品位变低。沟谷之中基岩出露,无矿体出现。
矿区红土风化层从下到上可以划分为四层:底部为杂色粘土层,中部为铝土矿层,上部为铁质层,地表为土壤、腐殖质层。
底部粘土层厚度0~8.13m,平均2.05m,呈黄、红、白等杂色,主要矿物成分有粘土、铁质及少量的铝土矿结核,局部见到残留的玄武岩残块、砂砾岩之上的见石英砂、砾石;中部铝土矿层,厚度0~11.62m,平均4.55m,一般呈黄褐色,局部红褐色,矿石呈大小不等的结核产出于松软红土中。下部为直径1~3cm的管状、片状结构铝土矿,含结核量约为30%~40%;向上出现结核状、豆状、肾状铝土矿,结核直径大者可达15cm,局部相互连接成直径1~2m的块状,含结核量50%~70%。上部铁质层,厚度0.40~6.50m,红褐色、红色铁质结核、团块分布于红土中,含结核量可达60%~80%。矿区的大部分地区,铁质层结核Fe2O3质量分数最高可达60.45%,大部样品达赤铁矿矿石边界品位要求。
矿石为红土型三水铝石矿石,呈黄褐色、红褐色、紫红色等。主要矿物为三水铝石,其次为高岭石、针铁矿、赤铁矿、锐钛矿等。矿石结构构造具有典型胶状成因的结构构造特征。主要有结核状、豆状、片状、管状等结构,为红土中水铝石、赤铁矿、褐铁矿等矿物成分,周期性析出、聚集所形成。结核、豆石出现于矿体上部,局部相互联结形成块状结构,矿体下部出现片状、管状结构铝土矿,结核直径变小,结核数量变少。矿石构造为地表风化沉积作用形成的,主要有似层状、帽状、壳状构造。
铝土矿矿石主要化学成分为Al2O3、SiO2、Fe2O3、TiO2等(表4.8),Al2O3质量分数28.04%~55.79%,算术平均值42.07%;SiO2质量分数为0.94%~20.22%,平均6.31%;Fe2O3质量分数7.75%~45.50%,平均23.55%;TiO2质量分数1.35%~7.98%,平均3.07%。
表4.8 老挝铝土矿岩矿石化学成分特征表 wB/%
相关分析表明,铝土矿中Al2O3质量分数与SiO2质量分数、Fe2O3质量分数、TiO2质量分数均成明显的反比例变化关系,1595个铝土矿样品Al2O3与SiO2相关系数为-0.37,与Fe2O3相关系数为-0.92、与TiO2相关系数为-0.48。和铁矿相比,铝土矿钛率较高,高品位铝土矿具有较高的钛率。
推测铝土矿形成过程中,强烈的红土化作用导致了上部铁质层中铝质的迁移,氧化铁在氧化条件下最为稳定,残留下来形成铁质层,铝质向下迁移使铝质层Al2O3质量分数增加。由于TiO2性质稳定,从而显示出铁质层较低的钛率、铝土矿Al2O3与SiO2负相关的特征。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1 06:28
红土型铝土矿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铝土矿类型,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范围内的南美、西非、东南亚、印度、澳大利亚等地的热带雨林地区。
南美北部成矿带:主要分布在圭亚那地盾及圭亚那北部海岸平原、苏里南和法属圭亚那、亚马逊河流域和巴西地盾北部。
西非成矿带:遍布西非板块,主要位于几内亚以及喀麦隆、马里、加纳等国家。
印度成矿带:位于印度半岛东加茨境内。
东南亚成矿带:主要分布在越南、老挝、柬埔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
澳大利亚成矿带: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北部、西部。
以上几个成矿带铝土矿资源储量占红土型铝土矿储量的96%(巴多西,1994)。成矿时代以新生代为主。
红土型铝土矿一般产出于高原台地、圆丘、长形单面山、山岭斜坡、平坦海岸准平原和沉积平地、平坦准平原上的小型洼地等地貌环境下。高原台地最为重要,印度、几内亚、喀麦隆、巴西、圭亚那、澳大利亚、越南、老挝等地的铝土矿产于该地貌环境条件下,这些台地一般是地质历史时期古夷平面的残留。
大部分的红土型铝土矿(储量占红土型铝土矿的95%)位于地表,未被新的沉积物覆盖。其母岩主要为不含石英的岩石及含石英少的岩石,只有少量矿床由含石英量高的花岗岩、流纹岩、砂岩风化形成。
矿体形态多呈层状、似层状。多数矿区剖面上可以分为四层:顶部的土壤层、铁质硬结层、铝土矿层、残余层。硬结层一般呈鲜艳的红、深红、棕色,结核状、团块状、胶状结构,坚硬,含铁量较高。铝土矿层一般呈黄-褐色,局部红色、红褐色,主要结构有结核状、团块状、豆状等。残余层一般为浅色或杂色,呈松软土状,多保留原岩结构构造。
矿石Al2O3平均质量分数一般40%~45%,SiO2质量分数4%~8%,Fe2O3质量分数一般10%~25%,部分矿区发生脱铁作用含铁量较低。三水铝石是主要矿石矿物,其次是一水软铝石,一水硬铝石少见。高岭石是最常见硅酸盐矿物。
老挝占巴色省巴松县铝土矿床为第四纪红土型铝土矿,具有红土型铝土矿的典型地质特征。
矿床位于老挝南部占巴色省波罗芬高原,地理坐标为东经106°33′36″~106°39′15″,北纬15°00′00″~15°07′48″。属热带雨林气候区,植物密布、通行困难,每年5~10月为雨季,降雨丰沛。高原表面覆盖古近系、新近系及第四系玄武岩,红土型铝土矿由玄武岩风化形成,覆盖于玄武岩之上,局部玄武岩风化殆尽,铝土矿覆盖于中生界砂砾岩上。
矿区范围内地形高差较小,矿区最高处和最低处高差约100m,高地和临近沟谷高差一般小于50m,铝土矿体出现于山脊、山包等较高位置,向两侧矿体厚度变小、品位变低。沟谷之中基岩出露,无矿体出现。
矿区红土风化层从下到上可以划分为四层:底部为杂色粘土层,中部为铝土矿层,上部为铁质层,地表为土壤、腐殖质层。
底部粘土层厚度0~8.13m,平均2.05m,呈黄、红、白等杂色,主要矿物成分有粘土、铁质及少量的铝土矿结核,局部见到残留的玄武岩残块、砂砾岩之上的见石英砂、砾石;中部铝土矿层,厚度0~11.62m,平均4.55m,一般呈黄褐色,局部红褐色,矿石呈大小不等的结核产出于松软红土中。下部为直径1~3cm的管状、片状结构铝土矿,含结核量约为30%~40%;向上出现结核状、豆状、肾状铝土矿,结核直径大者可达15cm,局部相互连接成直径1~2m的块状,含结核量50%~70%。上部铁质层,厚度0.40~6.50m,红褐色、红色铁质结核、团块分布于红土中,含结核量可达60%~80%。矿区的大部分地区,铁质层结核Fe2O3质量分数最高可达60.45%,大部样品达赤铁矿矿石边界品位要求。
矿石为红土型三水铝石矿石,呈黄褐色、红褐色、紫红色等。主要矿物为三水铝石,其次为高岭石、针铁矿、赤铁矿、锐钛矿等。矿石结构构造具有典型胶状成因的结构构造特征。主要有结核状、豆状、片状、管状等结构,为红土中水铝石、赤铁矿、褐铁矿等矿物成分,周期性析出、聚集所形成。结核、豆石出现于矿体上部,局部相互联结形成块状结构,矿体下部出现片状、管状结构铝土矿,结核直径变小,结核数量变少。矿石构造为地表风化沉积作用形成的,主要有似层状、帽状、壳状构造。
铝土矿矿石主要化学成分为Al2O3、SiO2、Fe2O3、TiO2等(表4.8),Al2O3质量分数28.04%~55.79%,算术平均值42.07%;SiO2质量分数为0.94%~20.22%,平均6.31%;Fe2O3质量分数7.75%~45.50%,平均23.55%;TiO2质量分数1.35%~7.98%,平均3.07%。
表4.8 老挝铝土矿岩矿石化学成分特征表 wB/%
相关分析表明,铝土矿中Al2O3质量分数与SiO2质量分数、Fe2O3质量分数、TiO2质量分数均成明显的反比例变化关系,1595个铝土矿样品Al2O3与SiO2相关系数为-0.37,与Fe2O3相关系数为-0.92、与TiO2相关系数为-0.48。和铁矿相比,铝土矿钛率较高,高品位铝土矿具有较高的钛率。
推测铝土矿形成过程中,强烈的红土化作用导致了上部铁质层中铝质的迁移,氧化铁在氧化条件下最为稳定,残留下来形成铁质层,铝质向下迁移使铝质层Al2O3质量分数增加。由于TiO2性质稳定,从而显示出铁质层较低的钛率、铝土矿Al2O3与SiO2负相关的特征。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3 07:26
红土型铝土矿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铝土矿类型,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范围内的南美、西非、东南亚、印度、澳大利亚等地的热带雨林地区。
南美北部成矿带:主要分布在圭亚那地盾及圭亚那北部海岸平原、苏里南和法属圭亚那、亚马逊河流域和巴西地盾北部。
西非成矿带:遍布西非板块,主要位于几内亚以及喀麦隆、马里、加纳等国家。
印度成矿带:位于印度半岛东加茨境内。
东南亚成矿带:主要分布在越南、老挝、柬埔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
澳大利亚成矿带: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北部、西部。
以上几个成矿带铝土矿资源储量占红土型铝土矿储量的96%(巴多西,1994)。成矿时代以新生代为主。
红土型铝土矿一般产出于高原台地、圆丘、长形单面山、山岭斜坡、平坦海岸准平原和沉积平地、平坦准平原上的小型洼地等地貌环境下。高原台地最为重要,印度、几内亚、喀麦隆、巴西、圭亚那、澳大利亚、越南、老挝等地的铝土矿产于该地貌环境条件下,这些台地一般是地质历史时期古夷平面的残留。
大部分的红土型铝土矿(储量占红土型铝土矿的95%)位于地表,未被新的沉积物覆盖。其母岩主要为不含石英的岩石及含石英少的岩石,只有少量矿床由含石英量高的花岗岩、流纹岩、砂岩风化形成。
矿体形态多呈层状、似层状。多数矿区剖面上可以分为四层:顶部的土壤层、铁质硬结层、铝土矿层、残余层。硬结层一般呈鲜艳的红、深红、棕色,结核状、团块状、胶状结构,坚硬,含铁量较高。铝土矿层一般呈黄-褐色,局部红色、红褐色,主要结构有结核状、团块状、豆状等。残余层一般为浅色或杂色,呈松软土状,多保留原岩结构构造。
矿石Al2O3平均质量分数一般40%~45%,SiO2质量分数4%~8%,Fe2O3质量分数一般10%~25%,部分矿区发生脱铁作用含铁量较低。三水铝石是主要矿石矿物,其次是一水软铝石,一水硬铝石少见。高岭石是最常见硅酸盐矿物。
老挝占巴色省巴松县铝土矿床为第四纪红土型铝土矿,具有红土型铝土矿的典型地质特征。
矿床位于老挝南部占巴色省波罗芬高原,地理坐标为东经106°33′36″~106°39′15″,北纬15°00′00″~15°07′48″。属热带雨林气候区,植物密布、通行困难,每年5~10月为雨季,降雨丰沛。高原表面覆盖古近系、新近系及第四系玄武岩,红土型铝土矿由玄武岩风化形成,覆盖于玄武岩之上,局部玄武岩风化殆尽,铝土矿覆盖于中生界砂砾岩上。
矿区范围内地形高差较小,矿区最高处和最低处高差约100m,高地和临近沟谷高差一般小于50m,铝土矿体出现于山脊、山包等较高位置,向两侧矿体厚度变小、品位变低。沟谷之中基岩出露,无矿体出现。
矿区红土风化层从下到上可以划分为四层:底部为杂色粘土层,中部为铝土矿层,上部为铁质层,地表为土壤、腐殖质层。
底部粘土层厚度0~8.13m,平均2.05m,呈黄、红、白等杂色,主要矿物成分有粘土、铁质及少量的铝土矿结核,局部见到残留的玄武岩残块、砂砾岩之上的见石英砂、砾石;中部铝土矿层,厚度0~11.62m,平均4.55m,一般呈黄褐色,局部红褐色,矿石呈大小不等的结核产出于松软红土中。下部为直径1~3cm的管状、片状结构铝土矿,含结核量约为30%~40%;向上出现结核状、豆状、肾状铝土矿,结核直径大者可达15cm,局部相互连接成直径1~2m的块状,含结核量50%~70%。上部铁质层,厚度0.40~6.50m,红褐色、红色铁质结核、团块分布于红土中,含结核量可达60%~80%。矿区的大部分地区,铁质层结核Fe2O3质量分数最高可达60.45%,大部样品达赤铁矿矿石边界品位要求。
矿石为红土型三水铝石矿石,呈黄褐色、红褐色、紫红色等。主要矿物为三水铝石,其次为高岭石、针铁矿、赤铁矿、锐钛矿等。矿石结构构造具有典型胶状成因的结构构造特征。主要有结核状、豆状、片状、管状等结构,为红土中水铝石、赤铁矿、褐铁矿等矿物成分,周期性析出、聚集所形成。结核、豆石出现于矿体上部,局部相互联结形成块状结构,矿体下部出现片状、管状结构铝土矿,结核直径变小,结核数量变少。矿石构造为地表风化沉积作用形成的,主要有似层状、帽状、壳状构造。
铝土矿矿石主要化学成分为Al2O3、SiO2、Fe2O3、TiO2等(表4.8),Al2O3质量分数28.04%~55.79%,算术平均值42.07%;SiO2质量分数为0.94%~20.22%,平均6.31%;Fe2O3质量分数7.75%~45.50%,平均23.55%;TiO2质量分数1.35%~7.98%,平均3.07%。
表4.8 老挝铝土矿岩矿石化学成分特征表 wB/%
相关分析表明,铝土矿中Al2O3质量分数与SiO2质量分数、Fe2O3质量分数、TiO2质量分数均成明显的反比例变化关系,1595个铝土矿样品Al2O3与SiO2相关系数为-0.37,与Fe2O3相关系数为-0.92、与TiO2相关系数为-0.48。和铁矿相比,铝土矿钛率较高,高品位铝土矿具有较高的钛率。
推测铝土矿形成过程中,强烈的红土化作用导致了上部铁质层中铝质的迁移,氧化铁在氧化条件下最为稳定,残留下来形成铁质层,铝质向下迁移使铝质层Al2O3质量分数增加。由于TiO2性质稳定,从而显示出铁质层较低的钛率、铝土矿Al2O3与SiO2负相关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