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3 16:1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5 06:41
程颢与程颐是宋代的博学之士。进士杨时为了增广学问,毅然放弃高官厚禄,远赴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杨时已近四十,仍立志求学,前往洛阳拜程颐为师。他与朋友游酢一同前往程家,正逢程颐闭目养神。外面开始下雪,两人恭敬地站立一旁,静待程颐醒来。不久,程颐睁开眼,惊讶地发现杨时和游酢仍在门外等候。此时,门外积雪已有一尺多厚,而杨时与游酢毫无疲倦与不耐烦的神色。这则故事后人称之为“程门立雪”。
“程门立雪”是杨时为了求学而表现出的执着与毅力的象征。他放弃仕途的舒适与荣耀,远赴千里,只为求得真知灼见。在严寒的雪夜,他与朋友静立门外,等待恩师的醒来,这种等待不仅考验了他们的决心,更体现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与尊重。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只为追求真理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后人。
这一典故不仅展现了杨时对知识的执着追求,也反映了他对于老师的尊敬与忠诚。在“程门立雪”的背后,是他对学术的热爱,对学问的敬畏,以及对求知过程的坚定信念。这种精神,跨越时空,成为了后世学子们学习的榜样。
“程门立雪”的故事,不仅是一个关于求学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追求卓越、坚持理想的故事。它告诉我们,在追求知识和真理的道路上,需要有坚定的意志、不懈的努力以及对目标的执着追求。杨时与游酢的行为,启示着我们在面对困难与挑战时,应保持谦逊、坚韧的品质,持续探索,不懈追求。
在现代社会,无论是在学术研究、职业发展还是个人成长的道路上,“程门立雪”的精神都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它鼓励我们面对未知与挑战时,勇于突破自我,不断求索,以实现个人与社会的进步。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坚持学习、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将是我们持续前进的不竭动力。
程颐(1033~1107年),字正叔,汉族,北宋理学家和教育家。为程颢之胞弟。历官汝州团练推官、西京国子监教授。元祐元年(1086)除秘书省校书郎,授崇政殿说书。与其胞兄程颢共创“洛学”,为理学奠定了基础。幼承家学熏陶,其政治思想颇受父亲的影响,推举其父反对王安石新法乃“独公一人”,又说其兄程颢对荆公(王安石)之说,“意多不合,事出必论列”,极加称许。与其兄程颢不但学术思想相同,而且教育思想基本一致,合称“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