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3 13:2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2 05:54
1936年7月,石声汉回国,决心植树造林,对抗戈壁沙漠的侵蚀。抵达南京后,他拒绝了众多知名大学的聘请,满怀热情地来到陕西武功的西北农林专科学校(西北农业大学的前身),试图在此实现自己的造林梦想。然而,随着1937年“七七事变”,西北地区的物资供应陷入困境,实验无法进行,一年半后,石声汉带着遗憾离开了学校。
1938年,石声汉受聘为同济大学生物系教授,辗转至广西八步。日寇入侵,他不得不带大学去昆明选址。面对破碎山河和颠沛流离,石声汉以诗词表达了深沉的情感。他以君子之风,不畏权势,不求名利,备受赞誉。1941年,他赴四川乐山的武汉大学任教,主讲植物生理学,还教授德文和动物生理学等课程。在条件艰苦的武大,石声汉从零开始,亲手建设实验室,以丰富的知识和生动的教学方式启发学生,尽管实验设备简陋,他仍积极创造条件,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
在武汉大学期间,石声汉忙于教学和译著。1944年,《生命新观》出版,体现了他的科学观和人生哲理。尽管工作繁重,健康状况恶化,他仍坚持科研和教学。1951年,他应辛树帜院长之邀回到陕西武功,除了教学,他还领导植物生理学教研组并培养研究生,积极参与农史研究。尽管疾病缠身,他仍深夜备课,用心至极。
石声汉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十分重视,编写教材,做学术报告,推动科研计划,特别是针对西北黄土高原的干旱问题。1955年,他成为西北生物土壤研究所兼职研究员,1956年又担任古农学研究室主任,全身心投入古农学研究。
石声汉,农史学家、农业教育家和植物生理学专家。晚年致力于整理、研究中国古代农业科学遗产工作,先后完成《齐民要术今释》、《农政全书校注》等14部巨著,是中国农史学科重要奠基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