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关键期,帮助孩子更完美的成长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3 12:3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7 09:56
孩子的第一个阶段:探索外在世界的过程
刚出生到2岁左右的孩子,普遍会出现大人不能理解的行为,比如吃手、乱抓乱摔东西之类的,这其实是他们用自己的身体探索物质世界的表现。
父母们都知道,当孩子在睡觉的时候,他们总是会不断地活动自己的身体,好像一刻也停不下来。之前还有很多宝妈分享自家宝贝的奇葩睡姿,但是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有很多研究都表明,孩子在刚出生的两年里,大脑还没有发育成熟,他们需要用感觉器官来探索世界、探索自己。当他们的口、手、脚,尝到、摸到、碰到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时,就能够收集到这些东西的信息,进而发现自己的能力。
其实婴儿这么小,虽然嘴巴和手都能活动得很欢实,但他们还不会用手拿着东西喂给自己吃。
这个时候他们能做的事情其实只有吃手了。咱们家长看见了宝宝吃手,就会很焦虑,觉得不干净啊、病从口入啊、坏毛病啊。但其实,吃手这件事,是宝宝健康成长的必经阶段。
为什么呢?难道婴儿吃手还有什么好处?确实如此。
在吃手的时候,除了嘴巴有感觉,手也会有感觉,这样一来,大脑就会对来自手和嘴巴的信息统筹管理,大脑就开始运动了。这样,婴儿自己就能对比出来吃手和吃奶的区别的:奶是别人给的,手是自己的。这一系列过程,就让宝宝身体里的神经元开始了连接,而神经元连接得越丰富,宝宝就会越聪明。
很快,孩子就会从吃手到用手的过程了,他们可能变成混世大魔王,把家里弄的一团糟,这时候很多父母也会烦恼。
最后,孩子总喜欢往不平的路上走也是一种探索物质世界的表现,当宝贝学会走路了,他是在探索自己的腿部能力。
面对宝宝的这些表现,应该怎么做?
1.当孩子学会吃手之后,父母尽快地把一些安全,干净的物品给孩子啃。
让孩子吃手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孩子通过啃东西来认识外部世界。如果后续没有其他东西代替手来让孩子啃,那他通过吃手获得快乐的印象会一直存在,这样他很可能长大之后仍然会有吃手的习惯,这样对孩子的未来就不好了。
啃东西这个阶段对人的成长很重要。不少专家认为,很多成人长大后的坏毛病,比方说爱吐唾沫、爱咬手、吃零食、爱骂人什么的,可能都和婴幼儿时期东西没啃好有关系。
2.把危险的东西和心爱的东西藏好,放到孩子抓不到的地方。
3.作为家长要静静陪伴,不需要过度引导和夸奖,因为引导太多反而不利于创造性发展,过度夸奖则会让孩子依赖夸奖。
孩子的第二个阶段:社交联系的建立
人类是群体动物,孩子在2岁多的时候会注意到谁跟自己的关系好,注意到其他小朋友和自己的感情联结,这种感觉会让他们非常着迷。
他们会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获得友谊,并在争取友谊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能力。
我之前遇到一位家长,适合护犊型的,他的孩子刚来到幼儿园,但是宝贝和其他人发生了争执,这位家长为了保护孩子就不让他来幼儿园了。这时候很多老师可能会苦于沟通,其实可以和家长讨论一下孩子社交能力的建立,来改变一下家长的想法。
如果真的怕孩子在外面或者受欺负,可以这样做。
先把一些同龄,性格差不多的孩子邀请到家里面一起玩,再逐渐接触不同性格,最后慢慢到集体生活中去。
当孩子在社交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我们不要那么容易代入其中。因为孩子找亲人抱怨,这个行为本身其实就是对他的一种安慰,他可能没有更多的诉求。而且,很多时候孩子们对事情的叙述也是不全面的,沮丧或者难过,并不一定是真的被欺负了,可能还有其他的原因。大人贸然出手干涉,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我们应该同情孩子的痛苦,帮助孩子分析背后的因果关系,再根据具体事情来采取具体行动。
孩子的第三个阶段:探索他人的精神世界
第一部分:
四五岁的孩子最让大人们头痛的事情就是撒谎了。其实这个时候撒谎,只是孩子们开始探索他人精神世界的一种手段。
很多大人都觉得撒谎是恶劣的习惯,一定要及时制止,否则将来孩子就会撒谎成性。
其实,面对孩子这种行为,咱们应该先搞清楚孩子究竟为什么撒谎。具体而言,可能存在很多种情况,比方说,有的孩子听来一个故事,还加上了自己的想象,他想要对别人转述这个故事和自己的想象,但他不知道该怎么说明白,哪些是自己听到的,哪些是自己想象的,于是就会说成是自己看到的。
在这些情况下,大人不必着急指出孩子是在撒谎,或者警告他不能撒谎。
因为孩子在陈述这件事情的时候,是为了和别人沟通,分享自己知道的事情或者自己的想象。
如果我们不问青红皂白直接训斥指责,很有可能会破坏孩子和别人沟通想法、分享故事的强烈渴望。
那么应该怎么做呢?
这种情况,我们可以给孩子几个月的时间,让他撒谎,留给他探索别人想法的空间。
但在此之后,家长要帮助孩子去发现他的谎言根本不成立,撒谎是可以被揭穿的。而且要让孩子明白,只要他撒谎,就会有人揭穿他。这样孩子慢慢就会失去撒谎的成就感,也就不再会去撒谎了。
第二部分:
随着孩子越来越大,他们对人们的内在想法越来越感兴趣,而且会对文化活动产生兴趣。
这时候很多家长就会帮孩子报很多兴趣班,殊不知其实这样更容易扼杀孩子的兴趣。
在孩子满怀热情探索文化世界的时候,更不能急功近利,要帮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愉悦。这才能让他们产生学习的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