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3 11:0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5 20:38
蒙古族的长调民歌,作为其音乐宝库中的两大瑰宝,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乌日汀道,即长调,以及短调(boginou)。长调在蒙古社会中占据着特殊且备受尊崇的地位,它在各种盛大庆典和仪式上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如婚礼、迁徙新居、婴儿诞生、马驹标记等社交活动,以及宗教节庆,甚至是摔跤、射箭和马术比赛的“那达慕”大会。
长调本身是一种深情的歌曲,由32种富含装饰音的旋律组成,它们歌颂着草原的壮丽景色、山川的雄浑、河流的潺潺,以及父母间深厚的爱情和亲密的友谊。它通过大量使用装饰音和假声,展现出悠长而流动的旋律,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节奏变化,音域宽广且允许即兴创作。上行旋律以缓慢稳定的节奏呈现,下行旋律则经常插入活跃的三音重复句,这种设计灵感来源于草原生活的节奏韵律。
长调与蒙古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紧密相连,它反映了牧民们田园式的生活方式,这种传统至今在蒙古国和中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的牧民中依然广泛流传。从古至今,长调的足迹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的文学记载,历经岁月沉淀,它在当代表演和音乐创作中依然保持着丰富的地域特色和活力,是蒙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蒙古族长调蒙古语称“乌日图道”,意即长歌,它的特点为字少腔长、高亢悠远、舒缓自由,宜于叙事,又长于抒情;歌词一般为上、下各两句,内容绝大多数是描写草原、骏马、骆驼、牛羊、蓝天、白云、江河、湖泊等。蒙古族长调以鲜明的游牧文化特征和独特的演唱形式讲述着蒙古民族对历史文化、人文习俗、道德、哲学和艺术的感悟,所以被称为“草原音乐活化石”。2005年11月2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宣布了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蒙古国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 荣列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