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3 01:1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3 02:06
蒙、汉族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不仅在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就连文化艺术也深受彼此滋养。蒙古民族以其淳朴的热情和卓越的歌舞才能闻名,他们的民情风俗自然而然地渗透到了汉族文化中。
以"漫瀚调"曲目为例,如《白菜花》、《达乎尔希里》等,这些歌曲的词曲固定,内容主要围绕爱情生活展开。然而,随着社会变迁,部分曲目如《双山梁小调》和《二少爷招兵》等,歌词已逐渐简化甚至遗忘,只剩下动人的旋律。现代的蒙汉人民依然热爱这些曲调,演唱方式各异。有的预先编好歌词,根据情境和情感选择合适的曲调;有的则现场即兴创作,根据演唱环境和人物情感进行演唱,这种即兴表演深情且引人入胜,深受群众喜爱。
"漫瀚调"在演唱时,通常伴以四胡、扬琴、笛子和三弦等民间乐器的室内小乐队,音乐结构完整,主题鲜明。无论是讲述故事的始末,还是表达思想感情,都兼具抒情和叙事的特色。近年来,随着民间音乐的发展,"漫瀚调"不再局限于民间,而是正式走上城镇舞台,以独唱、对唱或齐唱等形式,频繁地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成为一种深受群众欢迎的艺术表现形式。
“蒙汉调”,俗称“漫瀚调”。明、清以来,由于汉族群众的逐步迁入,鄂尔多斯大部分地区形成了蒙汉杂居区。汉族群众在学习蒙古民歌时,往往把一部分旋律吸收后变作内蒙古西部地区“二人台”音乐的牌子曲。如《森吉德玛》、《巴音杭盖》、《敏金杭盖》、《大青马》、《四公主》等。还有一部分鄂尔多斯民歌,汉族群众在演唱和流传中,一方面保持原有的一系列特点,同时,也慢慢地融入汉族的“山曲儿”、“二人台”音乐的调式因素。这样,渐渐地就形成了兼有两个民族民歌的的某些特征的民歌品种,当地群众称之为“漫瀚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