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地理发展历程中的关键节点和里程碑作品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2 22:1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4 21:24
中国经济地理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几个关键阶段:
起步阶段: 1937年,《中国经济地理》的翻译标志着这一领域的诞生。这本书以中国经济及资源分布为核心,深刻剖析了当时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和浓厚封建残余下的经济地理特性。尽管政治制度色彩浓厚,但其内容主要围绕自然资源、人口与交通、农村与工业四个章节,构建了早期的基础框架,展现地理要素在经济描述中的重要作用。
领域发展阶段:
1978年后,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的学术会议和地理学会代表大会推动了全面的审视与系统研究。这些活动为中国经济地理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需求,标志着领域扩展和使用范围的迅速扩大。
新世纪阶段: 以吴传钧1998年的《中国经济地理》为代表,这一时期实现了体系的突破和观念创新。胡兆量和邬翊光的评价强调了这本书对学科进程的深远影响,它融入了规律、系统、时代和弹性观念,打破了传统模式,将理论与地理知识紧密结合,引领了新的研究方向。
最后,我们呼唤新的中国经济地理教材的诞生,以适应时代的挑战和学科发展:
教学改革:面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教材需适应教师和学生知识结构的转变,应对时代变迁并保持学科竞争力。
理论建设:需要弥补长期以来过于侧重实践研究而理论建设不足的问题,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
国际接轨:借鉴国际区域经济地理的先进经验,引入国际化的整体构思、内容体系和论述方式,以提升教材的国际化水平。
扩展资料
中国经济地理是研究我国“区域发展与运行”的一门学科,对象是全国及各个区域经济发展与运行的条件、特点、规律与前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地理作为地理学科区域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在高等教育中的发展是健康的。问世了诸多版本的中国经济地理教材,培养了大批的经济地理人才。同时,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一直以“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为主旨,根据国家各个时期的战略要求又开展了大规模的规划工作,为制定区域发展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