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2 23:3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8 00:48
《上清大洞真经》作为道教上清经系的基石,源于东晋时期,孕育了茅山派,又被称为“茅山宗”。这部经典由陶弘景等茅山高道传承,其中杨羲和许谧的贡献尤为关键。杨羲以著作者身份载入史册,经魏华存传至后世,成为上清派的基石文献。许谧则以其儒雅修真的风格,对经教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茅山道院致力于上清经教的弘扬,研究古训是他们坚守正法的传统。
陶弘景归隐后整理的杨、许真迹,撰写了多部道教经典,对上清派产生了深远影响。《上清大洞真经》在魏华存的传承下广为流传,为教义和修炼实践提供了重要依据,如《正统道藏》中茅山宗坛传本因其内容详实而备受推崇。元朝卫琪对经文篇章有所争议,认为应为36章加一章,但这需要进一步的学术探讨。
《上清大洞真经》分为39章,包含诵经、存思和科仪等内容,北宋茅山宗坛版本尤其注重存思法。古籍如《宋志·神仙类》《云笈七签》中均有详细记载,展示了茅山宗的独特修炼体系。修炼过程中,强调呼吸调整、诵赞元气和符言理解,如张君房的解析。《太上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等经文涉及祈福、治病,并强调斋戒沐浴与诵咒存想的重要性。
《大洞真经》和其注释如《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等,深入探讨了神机、修真要义和存思方法,既有对《高上虚皇道君第一章》的解读,也有对经文篇章的划分。《上清大洞真经玉诀音义》则由陈景元详细校勘,对字音词义进行了详尽说明。修持《大洞真经》可期望调和三魂、炼化七魄,带来健康、延年益寿与升仙的可能。
总的来说,《上清大洞真经》是茅山派的核心修炼文本,融合了内丹、存思等多种修真方法,通过修炼过程中的存思、诵经、咽津服气和书符,为研究早期道教上清派的炼养法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与《黄庭经》相比,它展示了独特的修炼路径和体系。
《上清大洞真经》,一名《三十九章经》,作者不详,或说为东晋杨羲假托神灵所造。道教上清派的代表经典,上清派称之为道教三奇的第一奇,说若得《大洞真经》,不须金丹之道,读之万遍,便可成仙,因此历代传授不绝。自来有不同的传本,一般以《上清大洞真经》六卷本和陈景元《上清大洞真经玉诀义》为真传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