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2 21:1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4 17:26
一生虽疯癫但却纯粹的沙耆天才也好,疯子也罢,沙耆只是个想好好画画并能报效祖国的好青年!
比利时留学伊始,抗日战争爆发,一心想要回来参加抗争的沙耆被父亲“摁”在比利时,并告知他,此时需要的是武夫,不是秀才,希望他学成之后为国效力。
或许是父亲的谆谆教导以及对于祖国落魄山河的期盼,沙耆把这份信仰都转化到艺术创作中,但是命运就是这样的戏弄人,正值壮年的沙耆竟然患上了精神疾病。
沙耆在一家人的合影上写满了字迹有人说是沙耆在回国之后因为妻离子散一时受不住打击,才导致了精神分裂。甚至还有传言说,沙耆在比利时名声大噪成为社会名流等等,这些强加给沙耆的电视剧式的人生经历,远远比不上他真实的生活写照。
1942年时沙耆还远在比利时,时年29岁的沙耆第一次精神病发作,那时的沙耆已经成为当时家喻户晓的中国绘画青年,他被送到当地的医院治疗,一个月之后病愈出院,继续艺术创作和展览等相关事宜。
沙耆(左)与父亲同一时期的中国,沙耆的父亲进入到生命的倒计时,但父亲甚至连沙耆是死是活都不知道,父亲临终前未能相见,这是沙耆与父亲一生的遗憾。
1946年沙耆的精神病再度发作,无奈被送回至中国。“家里人看到父亲拿着圣经做祷告,知道他已经入天主教了。当晚吵闹得很厉害,乱敲东西,大声吵闹要见我母亲和我,这时大家发觉他的神经不太正常。”沙耆之子沙天行曾经说到。
沙耆故居沙耆的一生几乎都在“寄养”的状态中渡过,病重时连基本的生活都没有办法自理,从自己的家乡浙江沙村,到大姐所嫁的童村,到后来的韩村等等,用李大钧的话说,沙耆是靠着中国传统乡村邻里传统世俗的人际关系的力量支撑自己的生活,并且被照顾的很好,虽然患病但是有尊严的生活。
也正是在这段时期之内,沙耆被沙村之外的世人所遗忘,人们似乎认为沙耆早已经不在人世了。
据后来看到沙耆笔记和信件的人所讲述,回到沙村之后的沙耆,的确是因为家庭关系而导致病情加重,但即便如此,每年早晨也会在洗漱好之后到村口去看报纸和等待妻子,但却再也没有等到妻子回来。
沙耆为村里年长者画画另外一件让村民觉得沙耆是个疯子的表现还在于其生活习惯,沙耆青年时期在比利时留下的生活习惯——晒日光浴,这在当时当地的中国大地简直是令人惊世骇俗的。村民们回忆沙耆在沙村时的情景,说他很有意思,走来走去,一直画画。谁要是请他喝酒或是叫他画画,他就会给你画,大家都叫他傻子公公。
沙耆 风景 77×67.5cm 布面油画 1989年但是据沙耆的弟子余毅所回忆,初次见到沙耆并不是一个精神病人的状态,他穿得干干净净,待人很客气,虽然生活很清贫,但是内心对艺术充满了激情。
这或许就是沙耆即便是在病中还要保持的绅士生活和艺术创作,这也是时代在他脑海中的烙印。
“有次法国大使馆请他参加一个宴会,我有点担心,担心他会在宴会上失态,结果令我吃惊的是,他西装笔挺,端着酒杯应付自如,偶尔点头微笑,用法语给人打招呼,根本看不出他是个精神病患者。”沙耆的儿子沙天行曾经回忆到。
是的,这样的一个性格的沙耆,怎么会允许自己脏兮兮的出现在众人面前?所以,我更愿意称呼沙耆为一个绅士,而不是一个“精神病患者”。
沙耆 女神 117×77cm 布面油画 1988年在北京匡时拍卖与势象空间联合推出的沙耆艺术展中,称沙耆为“天才画家”,的确,这和沙耆在艺术世界中所取得的成就是相匹配的。
沙耆曾经获得的“优秀美术金质奖章”早在比利时时期,沙耆在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深造,沙耆对传统欧洲绘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在1939年以优秀成绩毕业,并两次获得”优秀美术金质奖“。沙耆毕业后继续在布鲁塞尔从事艺术创作,其作品曾与毕加索等著名画家一起参加”阿特利亚蒙展览会“。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沙耆滞留比利时。并且多次举办个人展览,比利时王太后伊丽莎白收藏了他的作品《吹笛女》。
沙耆的名字(左二)国立北平艺专留下的教员名册中后1946年沙耆带着自己的大批作品回国,刚刚回国之后就受到了徐悲鸿的邀请,他聘任沙耆为北平国立艺专的教授,现中央美术学院(微博)院长范迪安的研究中,还找到过带有沙耆名字,1947年和1948年度的北平艺专教员名册,更幸运的是连续两年有沙耆签名并盖名章的“应聘书”原件,还依然完好的保存下来了,但是沙耆因病家中,并未成行。
当时对于沙耆情况的调查与落实此时的沙耆依然被比利时和中国所铭记,1949年欧洲一艺术代表团访问北京时,向周恩来总理称赞沙耆的艺术成就,周恩来之前没有听说过沙耆,转问徐悲鸿,才知晓其经历与造诣,并知其养病在家,通知中央统战部,每月拨给生活津贴。
沙耆 静物 45.5×55cm 布面油画 1996年今天,我们在“天才画家——沙耆艺术展”看到的作品,非常幸运能够保存下来,其中以油画和纸上绘画(报纸)为主,其中的“报纸画”更是具有特别的意义。
沙耆 猛虎下山 54×77cm 纸本水墨沙耆 女人与老虎 54×77cm 纸本水墨“这批我们称之为纸上绘画的作品,是当时沙耆在《文汇报》报纸上所作的水墨画,创造的时间大约是在1971-1978年,实际上是包括了中国历史中的重要时期,其中既有当时中国社会历史的变迁,比如有着“红光亮”口号式的报纸内容上,绘有纯艺术的作品,而非当时流行的正值色彩浓厚的美术内容,报纸的内容上亦有文革之后,中国开始沐浴改革开放春风的内容,这不得不说是来自沙耆的个案和奇迹。”李大钧说道。
沙耆 偷食禁果 54×77cm 纸本水墨有意思的是,在这些“报纸画”上,沙耆的落款多为“省主席”,或许很多人会认为沙耆是个“官迷”,或者是沙耆在患病期间对自己的臆想。
“省主席”沙耆曾经的作诗但沙耆曾经作诗:“忽闻中华已解放,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比国回故乡,便上浙江做省长。”也有人曾经写到,沙耆在老家沙村的时候,别人叫他一声“省主席”,他都会高兴好半天,这其中不难看到沙耆对于衣锦还乡、报效祖国的热忱,此后,虽然患病,但是心中依然不会忘记自己的抱负,绝不是什么“官迷”。
虽远去但值得铭记的沙耆(1914-2005)正如我们今天对于沙耆的研究以及寻找那本该在美术史上留名的沙耆,沙耆以一个特别的角度留下了谜面,也许我们无法以常人的思维去揭开谜底,但至少沙耆应该活在“当下”。
来源:雅昌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