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2 20:0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3 01:06
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日本曾经普遍实行的终身雇佣制,其形成与特定历史时期和条件密切相关。
首先,战后至70年代初,日本劳动力市场供不应求,企业为稳定熟练工人和防止人才流失,实行了"年功序列工资制"。这种制度根据工龄和学历决定工资,工龄越长,工资和晋升机会越高。工龄仅在同一家公司内连续计算,这使得企业对员工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其次,日本的择业自由度较低,人们倾向于在一家公司长久工作,"跳槽"会导致工龄重置,收入可能下降。根据调查,调动工作后,尤其是35岁以上员工,终生收入通常会减少,除非具有特殊技能或从低收入行业转至高收入行业。
此外,日本的社会保险制度也是终身雇佣制的基石。职工退休养老金依赖于在职期间的养老保险基金,企业与个人都需参与,换工作后转移养老保险手续复杂,因此多数人选择在原企业长期工作。
传统道德观念也对终身雇佣制有影响。日本的忠诚文化要求员工对企业的忠诚,这在职业道德中占据重要地位,员工愿意在企业困难时共度难关,而非轻易更换工作。
然而,终身雇佣制并非普遍适用,底层的小时工、临时工和失业者并不享受这种福利。经济危机或企业困境时,这些群体往往首当其冲。终身雇佣制主要针对正式职员,其存在依赖于大量临时工和失业者的存在。
终身雇佣制,是日本企业战后的基本用人制度。 是指从各类学校毕业的求职者,一经企业正式录用直到退休始终在同一企业供职,除非出于劳动者自身的责任,企业主避免解雇员工的雇佣习惯 。终身雇佣制与年功序列制、企业内工会被称做日本式经营的“三件神器”或三大支柱 。 终身雇佣制不过是对二战后特定时期日本企业雇工惯例的归纳和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