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主义理论发展过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3 09:1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3 09:32
结构主义理论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至20世纪初,当时一些西方学者对于现代文化中过于碎片化的“原子论”倾向表示不满,他们追求的是恢复自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科学传统,强调整体和系统的理解和研究。这一思想催生了“体系论”和“结构论”,主张从文化分支或文学体裁等大系统出发,探索它们的结构和内在规律。
1922年,奥地利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在其著作《逻辑哲学论》中首次提出了结构主义的雏形。他提出世界由众多“状态”构成,每个“状态”由众多事物组成并处于确定关系中,这种关系构成了“状态”的结构,成为研究的核心。维特根斯坦的理论被首先应用于语言学领域,标志着结构主义的初步形成。
1945年,法国人类学家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的《语言学的结构分析与人类学》将结构主义进一步推向深入。他将社会文化现象视为深层结构体系,将个体习俗和故事视为“语言”的元素,通过研究原始人的逻辑、图腾制度和神话,构建了一种“具体逻辑”。斯特劳斯的视角不再局限于社会功能,而是将习俗和故事视为概念体系,揭示了人类组织世界的内在逻辑。他的这些成果极大地推动了其他学科对结构主义的关注,到60年代,结构主义理论已经广泛渗透到多个重要学科中,实现了深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