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贸圣佳2017春拍张大千系列精品预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3 09:2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7 18:05
Lot 899 张大千(1899-1983)《天水旧游图》 立轴设色纸本 1944年作
12455.5cm.约6.2平尺 RMB: 8,000,000-12,000,000
题识:甲申夏日写天水旧游,似绳武先生方家正之。蜀郡张大千爰。
钤印:张爰、张大千、大千豪发、大风堂
说明:此作为美国重要藏家旧藏。
上款人龙绳武(1906-1994),时任国民革命军暂编第19师师长。龙绳武为国民党陆军中将、云南王龙云长子、蒋介石义子。先后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第18期、法国圣西尔军校骑兵科。1943年任暂编第19师师长。1945年12月任第60军副军长(未就职)。1949年8月随龙云在香港参加起义。后被人民政府任命为云南省人民政府委员,但滞留香港没有就任。1954年11月赴台湾,蒋介石即任命龙绳武为总统府中将参军。
龙绳武将军喜好丹青,大千作此画即为所谓的拜码头之作。画面描绘的是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附近的景色,画中山石树木率以繁密笔法皴之,淡花青、赭石渲染,重墨点缀矾头。主峰高耸,林木葱郁,岩峦界限分明,近中远景间错而置,大面积的留白大胆而又富有创造力,松下高士置于此境,颇有林泉之致。水纹采用铁丝线、游丝描的线条,出自于敦煌唐人的铁线银钩的笔法。此时的张大千46岁,刚刚结束了影响其整个艺术人生的敦煌之旅,正值创作最为旺盛的阶段,在敦煌几年的绘画磨砺又使得张大千的艺术造化更进一层。此作近看细节清晰,推远看气势洞达,色调淡雅,气氛空幽,实为高妙。可称为大千先生创作高峰时期的罕见精品。本件作品为细绫旧裱,悬之厅堂,古色古香,足可珍藏!
Lot644 张大千(1899-1983)《峨眉山色》 设色纸本 镜心
9045 cm.约3.6平尺 RMB: 2,000,000-3,000,000
释文:非云飞雾起层空,异彩奇辉自不同。试向石台高处望,人人都在佛光中。
款识:峨眉佛光,南海老画师黄君璧同见之,二人影俱摄入光中,今不可复得,重游也,写此怅然。八十四叟爰。
钤印:张爰、大千父、壬戌、大千豪髪、摩耶精舍、己亥己巳戊寅辛酉
出版:1.《张大千的世界》(张大千先生百年纪念展导览手册)P138,时报文化出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出版。2.《张大千百年纪念邮票》纪念张及明信片,故宫博物院、中国时报、张大千百年纪念展筹备小组共同主办,1998年出版。3.《张大千书画集》(6),P41 台湾历史博物馆。1985年7月。4.《张大千书画集》上集,图162,人民美术出版社。5.《张大千的世界》P361,义之堂文化有限公司,1998年9月。
大千先生年谱所述,先生第一次游峨眉山的时间是1939年6月。应黄君璧邀,赴峨眉山旅游。先生与君璧各拄手杖,从报国寺起逐庙游览至金顶,一路谈笑风生,对景写生,获得很多好画稿。并写《峨眉金顶合掌图》赠黄君璧。
据载,张大千先生曾经数次游览峨眉山。他于1939年6月首次和黄君璧一起游览峨眉山後,深深为峨眉山秀美风光所吸引,又先後於1944年9月、1945年4月、1946年8月、1948年8月游览峨眉山。在《题赞峨眉鸟瞰》中讲道:登峨眉绝顶,下视嘉州,青衣岷江,浅水缭绕,其下如栏槛间物,垂手可掬。丝风舞啸,衣裙飞动,便欲遐举,真胜游也。还作《游赞峨眉山》诗云:千重雪岭栖灵鹫,一片银涛护宝航。五岳归来恣坐卧,忽惊神秀在西方。
峨眉山给予了大千先生极其丰富的创作灵感,在去台和侨居巴西期间,他还创作了多幅以峨眉山为题材的画作。如1953年作《峨眉山水图》赠送波士顿美术博物馆;1955年在日本东京作《峨眉云霭图》;1960年在巴西八德园作《峨眉三顶》;1981年在台北摩耶精舍作《峨眉奇峰图》,题诗云:峨眉山仞插高天,五岳无因与并肩。削壁云峦看已遍,奇峰朵朵出青莲。此幅写於1982年,大千先生垂暮之年,回忆四十年前与黄君璧同游峨眉,此生之余不可能再亲眼得见故乡的壮美山川而怅然唏嘘。
Lot903 张大千(1899-1983)《策杖寻诗》 镜心 设色纸本 1973年作
6090.5 cm. 约4.9平尺 RMB: 1,800,000-2,600,000
题识:一嶂横西崦,两岑抱东壑。下有寻诗人,拄杖穿林薄。癸丑元月,似贤钫仁兄法教,蜀郡张大千爰。
钤印:大千唯印大年、大风堂、得心应手
出版:《张大千精品集》第410页,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年12月。
癸丑为1973年,张大千时74岁,此时处于风格转型之际。本件作品画面整体分为近中远三部分。近景画面右下角为一巨石,用笔干湿皴擦交替,机理清晰自然,后为一平台,上有松树四五株;后为一瀑布(近处为一小河)将树林为两岸。画面左下角一高士着白色长袍,手持杖行走于山间小路中。画面中部为两排茂密树林,中有一平台于树丛中裸露出来,坡部用淡赭石晕染,稍后部四五小屋掩映于树丛中。远景为山头数个,用墨或浓或淡,间有矾头点染。画面整体氤氲苍翠,画格高古,色彩与墨色交替运用极其自然,可谓大千先生晚年泼墨泼彩山水变法前过渡期的一幅典型作品。张大千在山水画创作中坚持勇于突破、大胆创新的精神。其绘画作品构图形式新颖、场面恢宏,粗犷中见精细,是对我国山水画构图的新突破。在他的作品中,可以通过较小的画面尺幅表现较大的气势场面,这幅作品就可窥见一般。其氤氲的笔墨意象很好融汇元人的笔墨成分并自成一家,将20世纪的山水画气息与格调带到一个新高度,张大千的山水绘画历经了早期仿古,中年后的成熟和晚年创新三个阶段,其绘画观念及与成功经验对当前我国山水绘画具有十分关键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