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3 09:4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5 13:51
为纪念夏鼐诞辰101周年,2011年上海书展期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发布了《夏鼐日记》(十卷)[4]。这部珍贵的史料,历时五十余载,由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资深研究员王世民,以及夏鼐的四位子女与国内外十几位专家学者共同努力整理而成[5]。日记详实记录了夏鼐早年的学术成长历程,他在清华大学师从陈寅恪等名师,与吴晗等才子并称,从中国近代外交史转战经济史,显示出卓越的学术才能。留学英国期间,他深得埃及考古泰斗皮得里的赏识,钻研埃及象形文字,为古埃及串珠断代研究做出了开创性贡献,成为首位卓有成就的中国埃及考古学家[5]。
日记中的内容详尽到每日阅读书籍、考试题目,乃至论文写作过程,展现了他广泛且深厚的阅读范围,以及严谨的治学态度。夏鼐在考古学上造诣深厚,从史前考古学到科技史,都留下深远影响。他的足迹遍布国内各省区,甚至出访十多个国家,对学术考察中发现的遗址、文物有生动记录,同时,日记还记载了历史事件、社会新闻和风土人情,内容丰富,文笔生动。
整理者还添加了夏鼐先生的传略和自订年谱,使《夏鼐日记》成为一部完整展现其生平的实录。这部日记不仅是学术研究的珍贵资料,也是中国现代学术史的重要见证,生动地反映了夏鼐的学术生涯和个人生活。
夏鼐(1910.2.7—1985.6.19),男,原名作铭,浙江温州人,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历史系毕业。新中国考古工作的主要指导者和组织者,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荣获英国学术院、德意志考古研究所、美国全国科学院等七个外国最高学术机构颁发的荣誉称号,人称“七国院士”。夏鼐十分重视在考古研究中应用现代自然科学方法,学术研究具有学识渊博、视野广阔和且治学严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