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唯美古诗两首赏析(明日是新春,春风生鬓云)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3 09:4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5 20:52
传统春季固然是农历的一月二月三月,但是那是通俗的算法。实际真正春天和春季的开始,是以节气立春,作为重要的标志时间的。
这里有着古代历法的科学。因为二十四节气历,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太阳历。以太阳每年在地面有规律移动的光影,作为划分。这样能够更精确地掌握一年之中气候的变化,且这种变化,非常有规律,能够比较精确的指导农业生产。
比如立春,就是 太阳到达黄经315°时的一个时间节点。我们知道地球的植物生长,要依赖光照,温度,水分,而在这个节点左右,日照时间逐渐增加,地面的积温也增加,日常气温通常在零度以上,冰河解冻,而随着地球自转,由海洋的暖湿气流,带来东南风和雨水,逐渐散入内陆
草木在休整了漫长的时段后,迎来新一轮的萌发。
所以立春,在古代非常重要,就是一年春天的正式到来。
虽然年首和立春相隔不远,但是古代帝王对于立春,是别有隆重的祭祀,而民间对立春,则是别有风俗和情怀的。
比如先秦时代,帝王在立春日会率领百官,去都城的东面迎接代表春天到来的天神,祈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而度过漫长冬天的民众,因为春天的正式到来,会开启新一轮的耕作,关于丰收的愿景,人生的美好,都寄托在立春的祈福里。
立春通常在一年的开头,往往叫作新春,是新一年的春天,是新一轮的春天,是让人清新的春天春色,是告别冬天寒冷的重要日子,是身心的新开始。
新年固然是一年重要的开头,但是历史上关于年首的定位,在各个朝代都有所不同,更是一种国家和社会的统计需求,比如周朝的岁月,在农历冬至,而汉朝的岁首在农历元月一日,当代的岁首,实际是西历的一月一日。但是立春不一样,自先秦有立春这个节气,立春不因朝代更迭而固定存在,因为立春是对自然春天的划定,这种传承,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和延续力。
所以立春,是比年还重要持久的坐标,对应着自然的,人生的。因为春天总会如期到来。
关于立春的诗词,不计其数,但今天我选择两首别致古词,来看看古人对于立春的美好感悟。
“三年流落巴山道。
破尽青衫尘满帽。
身如西瀼渡头云,愁抵瞿塘关上草。
春盘春酒年年好。
试戴银幡判醉倒。
今朝一岁大家添,不是人间偏我老。 ”南宋 · 陆游《玉楼春 立春日作》(1172年1月)
春天总会年年来到,而年与立春间,有着相对的时间隔差。
历史发展,产生出城市都邑,日历年月,是作为重要的时间存在的,无论是公历还是农历。今年这个月在哪里做了哪些事,和季节的关系很少。
但是对于广大的农村地区而言,节气历在日常生活中比日历重要,因为什么节气,就会应对什么气候,哪些植物在生长,哪些作物需要耕种。
所以立春在古代乡村是大事,等同过年,且立春含着实际的耕作需求,关于自然,作物和人的。那么在立春这天,吃最新鲜的蔬菜,喝蕴含春气的酒水,去农田鞭打春牛,俯瞰土地,定下耕作计划并且实行,从上古就流行而流传。
而此时是早春,春天萌动的气息,清新的景象,也往往让人真切地回归自然。
城市里的人在乡村,感受美好浩大的春气,更觉得生命的可贵,那么“立春”,这个时间定义,对于很多文化人,就有着比年更深邃的岁月青春之感。因为那是社会之外,最自然的春天,是能唤起你作为自然人存在的一种季节时间之美。
有了这个前提铺垫,你就会清楚为什么历代诗词文学中的“立春”作品非常多,因为春天的到来,共振身心。
46岁的陆游,来四川已经三年。他的老家是浙江绍兴山阴。四川在当时是南宋的边境地区,这里驻扎军队。陆游就是在这里从地方判官转为军政幕僚,在这里,他有着艰苦的从军生活,并且亲临抗金一线,在厉兵秣马中度过着壮年的豪迈岁月。
陆游是主战派,所以他热爱军旅,愿意用自己的才智,铁马冰河收复国土,但是当时南宋主和,军中也有很多矛盾,忧患爱国的陆游,虽然慷慨于这样的军旅生涯,但是心情也并非舒畅,因为他不知道自己会在这里多久,又是否能实现他从少年时代就拥有的收复国土的壮怀。
又一年过去,又一个春天到了。
这里的人们在新年之外,还有特别隆重的迎春,大家簪花喝酒,共贺新春。
比起年的厚重,立春节日让人欢悦清新,过年朋友见面还总要说吉利话,但是到了立春节气,多是朋友之间的轻型聚会,反而更能表达内心真实的情感情怀。
我三年就在这巴山蜀水间度过,和大家一样,艰苦于军旅生活。
那身上的衣衫都穿破了,没有时间也没有条件像在京城和家里一样,逢年过节换新的。
我也经常接到命令,今天向东,明天向西。
就像这河水上的云一样东西飘荡,而我的忧愁,就像瞿塘峡边上的草,风霜雪雨,一样不落呀。
今天是难得的立春,立春休息,有着立春节日的春菜美酒,吃了觉得新的春天又到了。
我今天也带着这迎接春天来到的银白色的花朵,我和大家一起喝醉。
今天是新春,新春和新年一样,大家一起又增加了一岁。
好在,我们一起老去,我虽然劳苦颠沛,但是不是我一个人在这样的春天变老,因为大家同行,同行在岁月里,同行在这边关的春天,同行在国家多难之时。
宋朝人有应节簪花的风俗,人人都戴着迎接春天的白色手工梅花,所以这里不要觉得突兀,在宋朝,这种风俗像夏天戴茉莉栀子一样正常。
窗外和门外是早春的气息,对于46岁的陆游来讲,更能照应岁月青春的流逝。
但是这首诗词,沉郁中有豪放,在沉郁中释放豪放。
破衣,艰苦,颠沛,然而他觉得值得。
多年以后,陆游八十多岁了,他还时常梦回这里,从晚年上来讲,这就是他最热血的青春,因为他实践着投笔从戎的报国梦,他的人生的春天,立在此处。
所以这首立春词,真实耐读。
“丝金缕翠幡儿小。裁罗捻线花枝袅。
明日是新春。春风生鬓云。
吴霜看点点。愁里春来浅。
只愿此花枝。年年长带伊。”南宋 · 张孝祥《菩萨蛮 其一 立春》
宋朝有按季节节令节日簪花的习俗。
唐朝也有,但是在宋朝,这种美,更加广泛蓬勃。尤其立春这样的大日子,男女头上都会插着迎春的吉利花饰和发簪。
这是早春时节,自然界中除了梅花,没有很多花饰,但是也挡不住人们爱花的热情。
各种手工绢纱,金银铂纸,制作的仿生花柳和饰品缀满了发髻,帽子。
新春的祝福和新年一样浓厚而隆重。
这是一对伉俪,妻子在制作精美的头花,用金线和绿色的丝带制作成迎春的春幡,准备戴在头上,但是觉得这饰品单薄,另外用丝绸薄罗攒成了花朵花枝,将春幡挂在上面。
而这样的花饰戴在头上帽子边,别有一种华丽和春天的感觉。
女人要戴,男人也要戴。
这是为立春准备的,明天就是立春,戴上妻子手工做的花,仿佛是春风吹开了鬓边的繁花,春意盎然,喜庆欢愉。
张孝详,将花枝缀上妻子的发鬓,发现她和自己一样,鬓边白发如霜,星星点点的斑白。
这一感叹,略有岁月流逝的伤愁,仿佛这春天来得也不是那么饱满,那么鲜艳,因为人老了,衬托不起这么华美的装饰。
但是两人情深,又何惧岁月的流逝,现在忧患的,不是青春美貌,而是但愿人长久。
所以他写下了最深情的祝福和愿望。
我愿意这么美丽的手工花枝,年年都能戴在你的鬓边,起言下之意,是年年今日,岁岁今朝,永远相陪,真正白头长久而偕老。
这首诗词写了中年夫妻的伉俪情深,岁月温慰。
谁说古人不浪漫,谁说古人不深情?
这是中年的丈夫写给同样华发的妻子,总有些爱,在岁月里沉淀和升华。
你我相爱相守,即是春天。
又是一年立春,立春之美,是季节,亦是人心。祝你立春快乐,真正新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