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3 07:4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5 04:10
鹤拳,作为南拳的一种,其历史可追溯至清朝康熙年间(1662-1723),创始人是来自福建霞浦县的方七娘,她原籍浙江丽水。这种武术流传广泛,主要在永春、福州、福清、长乐、莆田、连江以及宁德一带,后随着华侨的传播,也影响到了港澳和东南亚地区。
传说中,正宗的白鹤拳源于永春方氏七娘之手,已有一段超过三百年的历史。经过岁月的演变,白鹤拳分化为了宗鹤、鸣鹤、飞鹤和食鹤(又名朝鹤或痹鹤)等多种拳种。这些不同形式的鹤拳虽然同根同源,但在福建南安,它们进一步发展成了一套独特的[鹤拳道]体系。
虽然各拳种在基本技法、气功*(如气沉丹田)和技击理念(内外合一,借助明暗二劲)上有所共通,如强调头颈稳定、肩腰胯的放松、以及稳固的步法(如五点金落地),但它们各自有其鲜明的特点。宗鹤拳以“宗劲”见长,刚柔并济;鸣鹤拳则以声音催发力量,表现出激烈勇猛;飞鹤拳以其舒展的动作形态示人;食鹤拳则以轻盈灵活著称,速度极快。
在身法、步法和手法上,每种鹤拳都有其独特的要求。例如,宗鹤拳对身法的要求注重“宗劲”的运用;鸣鹤拳强调声力的结合;飞鹤拳则以动作的开阔性和形象性为特点;食鹤拳则以其敏捷的身手和变化多端的招式为特征。这些差异使得每种鹤拳都有其独特的练习和应用策略。
鹤拳是南拳一种。原称“白鹤拳”,清康熙(1662-1723)年,福建(现霞浦县)方七娘创,方原籍浙江丽水人。多流传于永春、福州、福清、长乐、莆田、连江,宁德一带,并经过华侨传到港澳和东南亚。流传至今已演变为宗鹤(即宿鹤)、 鸣鹤、飞鹤、食鹤(即朝鹤,又名痹鹤)等四种不同的拳种。宗、鸣、飞、食四种鹤拳既然同出一源,它们在技法和训练要求方面就必然有许多共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