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研系列之人际交往篇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3 08:4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4 10:49
俗话说“朋友多了路好走”,“叫化子也有三个穷朋友”,无数俚语名言劝诫我们重视人际交往。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生活在不愁吃穿的社会,当我们摆脱了对食物和水最急迫的需求后,转而追求情感和归属。生活中常见的老乡会、校友群都是人类寻求归属感的例证。
如果人际交往处理不好,情商低,自己烦恼焦虑,还让身边人心情郁闷,无形中为自己成长添堵。
高中前的我,觉得同学做啥都比我慢半拍,习惯于独来独往,尽量避免和别人一起走路、吃饭或做事。
高中那会,“朋友”仅限于少数几个女生,和别人相处总觉得别扭不舒服。高三,认识隔壁班一男生,约我隔天一起去食堂吃饭,当晚我就像热锅上的蚂蚁。
读大学那会,还清楚地记得,和男同学一起去吃火锅,跟他说话,自己都能感觉语无伦次,语气发颤。
读研后,意识到自己和异性之间交流少,和他们一说话就露怯,显得很不自然,平常就有意识地和异性多说话,多和别人打交道,说多了,和陌生异性说话也就正常了,也不再畏惧人际交往。
现在的我,打心底里乐于和人打交道,主动联系他人,表达关注、提供资讯。
不知道你处在我过往经历的哪一阶段?
1、以前的交友圈
进入一个新交友圈后,“只见新人笑,不闻旧人哭”,提醒我们,以往交友圈还是要用心维护。以往的同学、同事、朋友,当你去到一个新城市读研时,别忘了偶尔和他们联系。
读研后,我经常和以前同学朋友联系。一个相交10年的高中同学,我俩志趣相投,虽不在一个城市,但见面频率蛮高;另一高中同学,虽然我俩三四年没见面了,但感情依旧不减;一大学校友在上海铁路公司上班,是我在举目无亲的城市可交心的密友。
2、家人亲戚/对象
家人永远是我们坚强的后盾,“儿行千里母担忧”,饭后边走边跟家人聊天视频,免去他们的担忧,分享我们的喜悦。
身边很多同学,读研后,第一件事,就是解决“终生大事”,从班里到院里再到同校,总有个是你的菜,别不好意思表达你的感情,我们班就七八对是读研后成的。
3、研友/室友/同门
读研后,相处最多的就是同年级的研友或同门。你们一起上课,一起参加竞赛,一起庆祝,一起胡吃海喝,一起游山玩水。毕竟,这也许就是你人生中,最后三年同窗情。
刚开始,通过院微信大群,主动胡乱加,当时觉得贸然就加别人好友,人家会觉得莫名其妙。后来,是看到和他本人相关讯息后加,这样破冰有话聊,再到后来,我就想,说不定别人也想和我认识呢。
我一室友,初见她第一面,好高冷,后来住一起,原来是个幽默、好相处的girl,第一印象欺骗了我。
和同门,感情像兄弟姐妹,你们常会约着一起去见导师,会相互帮衬交学院要求的各种资料,会一起参加各种论文相关答辩,一起吐槽论文恶心。我有五个同门,就我专业和他们不一样,导致常常有被导师“抛弃”的感觉
有时学院要求交个啥表,还要导师签字,恰好,你不在学校,这时你同门就是救火员。
4、导师/辅导员
你的导师,可能比你大不了几岁,可能是最年轻的教授,业界领头🐏,可能各种title行政职位一大堆,可能手握上市公司……总之,超牛。如果遇到,就珍惜。当然,就算导师如此牛掰,读研也很有可能被放养,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最后怎样,还是看自己造化。
老师中,跟辅导员打交道最多,他们负责你的学习、生活、就业、升学等一系列事,对他们需多分体谅。我们院三个辅导员老师负责我们年级300号人,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
5、学长/姐、学弟/妹
学长/姐就是以榜样的身份存在,他们的经历为我们指明努力的方向,少走弯路。遇到牛叉的学长/姐,鼓起勇气,大胆和他们打招呼,微信互动,寻求他们帮助,他们获奖时表示祝贺,总有天,你也会成牛叉的学长/姐。
我们院,开学时,组织了新生交流会,邀请同院优秀学长/姐,分享他们的经验。当时,就暗下决心,我也要像他们,骄傲地站在台上,分享自己的过去。一年后,我确实做到了,在院里做了次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获奖分享,在校研会做了次经验分享。
读研期间,你也许会担任某种职位,和低年级学生发生关联,和他们相处能彰显自己的价值,你能为他们提供有用信息、帮他们该论文、解疑答惑,充当小老师。
古话说,“你若盛开,蝴蝶自来”。默默改变自己,提升自己,当你变得优秀,华丽转身时,自然会吸引他人向你靠拢。像马云,会有人际交往困惑吗?不会有!他们足够优秀,也就掌握着社交主动权。
上篇说到,读研你会遇见形形色色的人,他们会让你明白不同人有不同活法,人与人本就不同,对他人,要包容不同的口音,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做事方式等等。
为和他人有良好的关系,首先,要意识到自己是否有人际交往的恐惧,是否和他人相处会让自己感到不舒服。如果有,则可以看看相关的书,树立人际交往的信心;在生活中有意多和人打交道,久而久之,一切就自然而然啦。
如果觉得和人打交道,你非常在行,那要警惕无效社交。微信好友成百上千,能与之述说心事的有几个?宁愿高质量地独处,也不要无效社交。
听上海市优秀毕业生们谈他们的读研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