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3 08:5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0 11:02
明清时期,徽商活动范围遍及全国,尤其是江南各地,“无徽不成镇”之说彰显了其重要地位。徽商的特色在于“贾而好儒”,他们或先儒后贾,或先贾后儒,或亦贾亦儒。这种结合是徽商成为“儒商”的内在依据。
许多徽商在从商前为儒生,他们自幼熟读经史,具有较高儒学修养。科举之路不畅后,转而“弃儒从贾”,即先儒后贾。这些儒生虽改换商服,却对儒学情有独钟,以儒学哲学与伦理指导经商。
“先贾后儒”现象亦频繁出现。如清代徽商江春,长期担任盐业总商,后归儒,广交儒士名流,成为乾隆皇帝的文友。年轻时从贾的汪廷榜,远抵汉江,受其壮丽景象启发,归而读书,学文词,最终中举人。程鱼门盐商,虽经商致富,却始终心向儒业,至四旬中进士。这些现象原因复杂,但“儒”与官场的内在联系被认为是关键,能保护个人利益。
徽商对儒学有深厚情感,在商务活动中自觉或不自觉地以儒家思想指导。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对经商有直接指导意义。以“仁”为本,强调德行,经商实践需坚持合理性与合德性,以达至善之目的。如吴?教导子孙存仁爱之心、宽厚之德,这是经商成功的秘诀。
儒家的义利观主张义、利并举,认为“礼以行义,义而生利,利以平民”,将义和利统一起来。舒遵刚对此有深入阐述,强调“以义为利”,认为“因义用财”能开辟财源,既获经济效益,又获社会效益。徽商的义利观源于儒家思想,见利思义、以义为利,符合儒家要求。
“贾而好儒”徽商特色之一。明代有人把徽商分为"儒贾"和"贾儒"两种。儒贾以经商为名而行儒教之事,贾儒以崇儒为名而行经商之事。两者都是具有相当文化程度的商人,或具有经商才干经验的文化人,是贾与儒的结合,是文与商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