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3 09:2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4 14:57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一系列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1. 血液检查: 大多数病人会显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数值通常在1~2×109/L(病变主要在黏膜和黏膜下层)至8×109/L(浆细胞病变为主)。患者可能伴有缺铁性贫血、血清白蛋白降低、血清IgE增高和血沉增快的现象。
2. 粪便检查: 有助于排除肠道寄生虫感染,可能观察到夏科-雷登结晶,潜血试验阳性,部分病人会有轻度到中度的脂肪泻。检查中,Cr 标记白蛋白和α-抗胰蛋白酶清除率异常,D-木糖吸收试验结果不正常。
其他辅助检查包括:
3. X线检查: X线钡餐检查可能呈现黏膜水肿、皱襞增宽、结节状充盈缺损、胃肠壁增厚、腔道狭窄及梗阻等非特异性表现。
4. CT检查: 可发现胃肠壁增厚,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或者有腹水的征象。
5. 内镜及活检: 对于以黏膜和黏膜下层为主的患者,内镜检查至关重要,显示黏膜皱襞异常、充血、水肿、溃疡或结节,活检结果有助于证实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但对肌层和浆膜层病变的诊断价值有限。
6. 腹腔穿刺: 对于腹水患者,诊断性腹腔穿刺至关重要,因为腹水为渗出性,嗜酸性粒细胞含量高,需进行涂片染色鉴别。
7. 腹腔镜检查: 虽然缺乏特异性,但可用于获取腹腔黏膜组织样本进行病理诊断,观察程度从轻度的腹膜充血到重度类似腹膜转移癌的表现。
8. 手术探察: 一般情况下,不推荐剖腹探查以确诊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除非出现肠梗阻、幽门梗阻或疑似肿瘤等特殊情况。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 ,EG)是一种极少见的疾病,Kaijiser在1937年首次报告了3例EG病人,典型的EG以胃肠道的嗜酸粒细胞浸润、胃肠道水肿增厚为特点。本病通常累及胃窦和近端空肠,若一旦累及结肠,则以盲肠及升结肠较多见。此外,EG还可累及食管、肝脏和胆道系统,引起嗜酸粒细胞性食管炎、肝炎和胆囊炎,也有仅累及直肠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