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姓氏的来源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7 10:0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1:05
潘
一、寻根溯祖
1、出自姬姓,是黄帝的后代。周文王姬昌第十五子毕公高在西周初年被封在毕,建立毕国。毕公高封其子季孙于潘,附庸于毕国。其地在今陕西省北部,子孙以封邑命氏。或言潘国被楚国所灭,亡国后的潘国人就有用国名作为姓氏的,从此改姓潘。 2、出自芈[mǐ]姓,是春秋时楚国公族的后代。见于家传者始祖为潘崇。潘崇官拜楚穆王太师。《通志?氏族略三》 :“潘氏,芈姓,楚之公族,以字为氏。潘崇之先,未详其始,或言毕公高之子季孙食采于潘,谬矣。潘岳家风诗自可见。晋亦有潘父,恐自楚往也。汉有潘瑾,后汉有潘勉。” 3、出自北方鲜卑族。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复姓「拔略罗氏」随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定居中原,代为汉姓「潘」氏。 4、清康熙年间,台湾高山族相继归顺,被赐姓潘。分别发源于南方和北方的两支潘氏,姓源虽然看起来有所不同,但认真推溯起来,根本都是黄帝轩辕氏的后代。因为,周文王固然是黄帝的姬姓嫡裔,而楚国所出的芈姓则是传自黄帝之孙颛顼。在血统方面实际上同出一源,没有太大的分别。
二、迁徙分布
潘姓早期在河南发展,唐代扩展到河北、陕西等地。第一次进入广东是在西晋年间,后又发展到湖北、江苏、浙江。第一次进入福建是在唐代(现福建省惠安县螺阳镇盘龙村涂楼自然村,全村共有100余口人,均为姓潘),后又迁居广东、云南.四川也有一支,清康熙年间,潘姓第一次移居台湾。由于《史记》载有潘崇的事迹,故潘氏大多以潘崇为始祖。潘崇之子潘尪[wāng]为楚大夫;孙子潘党,继为大夫。
三、郡望、堂号
1、堂号:黄门堂:西晋潘岳曾任河阳令、著作郎、给事黄门侍郎等职,故以其黄门侍郎之职称为堂号,又因其为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人,也称为荥阳堂。 2、郡望: 广宗郡:东汉永元五年(93年)置县,治所在今河北威县东。隋仁寿元年(601年)避太子广讳,改名宗城。十六国后赵为建兴郡治;北魏为广宗郡治。此支潘氏,出自潘勖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晋代广宗太守潘才。 河南郡:汉高帝二年(205年)改秦三川郡治。此支潘氏,多出自鲜卑破多罗氏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潘威。 荥阳郡:三国魏正始三年(242年)始置郡。此支潘氏为汉献帝时尚书左丞潘勖之族所在。 豫章郡:楚汉之际始置郡。此支潘氏为潘崇之后。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1:05
潘
一、寻根溯祖
1、出自姬姓,是黄帝的后代。周文王姬昌第十五子毕公高在西周初年被封在毕,建立毕国。毕公高封其子季孙于潘,附庸于毕国。其地在今陕西省北部,子孙以封邑命氏。或言潘国被楚国所灭,亡国后的潘国人就有用国名作为姓氏的,从此改姓潘。 2、出自芈[mǐ]姓,是春秋时楚国公族的后代。见于家传者始祖为潘崇。潘崇官拜楚穆王太师。《通志?氏族略三》 :“潘氏,芈姓,楚之公族,以字为氏。潘崇之先,未详其始,或言毕公高之子季孙食采于潘,谬矣。潘岳家风诗自可见。晋亦有潘父,恐自楚往也。汉有潘瑾,后汉有潘勉。” 3、出自北方鲜卑族。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复姓「拔略罗氏」随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定居中原,代为汉姓「潘」氏。 4、清康熙年间,台湾高山族相继归顺,被赐姓潘。分别发源于南方和北方的两支潘氏,姓源虽然看起来有所不同,但认真推溯起来,根本都是黄帝轩辕氏的后代。因为,周文王固然是黄帝的姬姓嫡裔,而楚国所出的芈姓则是传自黄帝之孙颛顼。在血统方面实际上同出一源,没有太大的分别。
二、迁徙分布
潘姓早期在河南发展,唐代扩展到河北、陕西等地。第一次进入广东是在西晋年间,后又发展到湖北、江苏、浙江。第一次进入福建是在唐代(现福建省惠安县螺阳镇盘龙村涂楼自然村,全村共有100余口人,均为姓潘),后又迁居广东、云南.四川也有一支,清康熙年间,潘姓第一次移居台湾。由于《史记》载有潘崇的事迹,故潘氏大多以潘崇为始祖。潘崇之子潘尪[wāng]为楚大夫;孙子潘党,继为大夫。
三、郡望、堂号
1、堂号:黄门堂:西晋潘岳曾任河阳令、著作郎、给事黄门侍郎等职,故以其黄门侍郎之职称为堂号,又因其为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人,也称为荥阳堂。 2、郡望: 广宗郡:东汉永元五年(93年)置县,治所在今河北威县东。隋仁寿元年(601年)避太子广讳,改名宗城。十六国后赵为建兴郡治;北魏为广宗郡治。此支潘氏,出自潘勖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晋代广宗太守潘才。 河南郡:汉高帝二年(205年)改秦三川郡治。此支潘氏,多出自鲜卑破多罗氏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潘威。 荥阳郡:三国魏正始三年(242年)始置郡。此支潘氏为汉献帝时尚书左丞潘勖之族所在。 豫章郡:楚汉之际始置郡。此支潘氏为潘崇之后。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1:05
潘
一、寻根溯祖
1、出自姬姓,是黄帝的后代。周文王姬昌第十五子毕公高在西周初年被封在毕,建立毕国。毕公高封其子季孙于潘,附庸于毕国。其地在今陕西省北部,子孙以封邑命氏。或言潘国被楚国所灭,亡国后的潘国人就有用国名作为姓氏的,从此改姓潘。 2、出自芈[mǐ]姓,是春秋时楚国公族的后代。见于家传者始祖为潘崇。潘崇官拜楚穆王太师。《通志?氏族略三》 :“潘氏,芈姓,楚之公族,以字为氏。潘崇之先,未详其始,或言毕公高之子季孙食采于潘,谬矣。潘岳家风诗自可见。晋亦有潘父,恐自楚往也。汉有潘瑾,后汉有潘勉。” 3、出自北方鲜卑族。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复姓「拔略罗氏」随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定居中原,代为汉姓「潘」氏。 4、清康熙年间,台湾高山族相继归顺,被赐姓潘。分别发源于南方和北方的两支潘氏,姓源虽然看起来有所不同,但认真推溯起来,根本都是黄帝轩辕氏的后代。因为,周文王固然是黄帝的姬姓嫡裔,而楚国所出的芈姓则是传自黄帝之孙颛顼。在血统方面实际上同出一源,没有太大的分别。
二、迁徙分布
潘姓早期在河南发展,唐代扩展到河北、陕西等地。第一次进入广东是在西晋年间,后又发展到湖北、江苏、浙江。第一次进入福建是在唐代(现福建省惠安县螺阳镇盘龙村涂楼自然村,全村共有100余口人,均为姓潘),后又迁居广东、云南.四川也有一支,清康熙年间,潘姓第一次移居台湾。由于《史记》载有潘崇的事迹,故潘氏大多以潘崇为始祖。潘崇之子潘尪[wāng]为楚大夫;孙子潘党,继为大夫。
三、郡望、堂号
1、堂号:黄门堂:西晋潘岳曾任河阳令、著作郎、给事黄门侍郎等职,故以其黄门侍郎之职称为堂号,又因其为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人,也称为荥阳堂。 2、郡望: 广宗郡:东汉永元五年(93年)置县,治所在今河北威县东。隋仁寿元年(601年)避太子广讳,改名宗城。十六国后赵为建兴郡治;北魏为广宗郡治。此支潘氏,出自潘勖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晋代广宗太守潘才。 河南郡:汉高帝二年(205年)改秦三川郡治。此支潘氏,多出自鲜卑破多罗氏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潘威。 荥阳郡:三国魏正始三年(242年)始置郡。此支潘氏为汉献帝时尚书左丞潘勖之族所在。 豫章郡:楚汉之际始置郡。此支潘氏为潘崇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