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7 09:0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13:10
4月25日中国核能行业协会23日首次发布《我国三代核电发展战略价值研究报告》。报告显示,我国三代核电发展的优势基本形成,将在“十三五”后期进入批量化建设阶段。
全球核电加速发展
“核电因其独具的低碳清洁、高效稳定发电等特点,适应电网基荷电源的要求,能大规模代替煤炭等化石能源,未来将继续成为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题首席专家、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研究组组长黄峰表示,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核电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2012年以来,全球核电发电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目前全球在运机组448台,总装机容量3.9174亿千瓦,分布在30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建设新核电站的国家有10多个,还有40多个国家计划新建核电站或者考虑发展核电。
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世界核协会(WNA)等组织预测,未来全球核电的装机容量会继续增长,预计2050年全球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0亿千瓦左右。
中国核电“容量大、占比小”
截止到2017年年底,中国在运机组37台,总装机容量3580万千瓦,位列世界第四,排在美国、法国、日本之后。
报告显示,2016年,全球核电发电量为24760亿千瓦时,在世界电力结构中的占比为10.6%。“目前,世界主要核电国家的核电发电量占比都保持在较高水平,核电是相关国家低碳能源的主要贡献者。”黄峰说。
其中,法国核电占比最高,达到72.3%;乌克兰核电占比超过一半,达到52.3%;其它如韩国为30.3%,英国为20.4%,美国为19.7%,俄罗斯为17.1%,加拿大为15.6%,均超过了15%。
“中国2016年的核电发电量占比仅为3.6%,是所有核电大国中最低的,而且远低于目前世界平均水平。”黄峰表示。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秘书长张廷克认为,当前我国的电力结构中,对煤电的依赖仍然较重,接近70%,“核电的发展在解决我国能源供应不平衡、调整能源电力结构、大规模减少污染排放、实现环境治理等方面能起到很大作用。”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张华祝表示,“在我国东南沿海省份,如广东、福建、浙江和海南,核发电量占比超过15%,最高已超过25%,达到美欧俄等核电先行国家的发展水平。”
实现“二代”向“三代”的跨越
近年来,我国核电产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核电技术研发和工程应用走在世界前列。以“华龙一号”开工建设和CAP1400成功研发为标志,我国成为继美国、法国、俄罗斯等核电强国后又一个拥有独立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和全产业链的国家。
“我国核电已经实现了由‘二代’向‘三代’的技术跨越。”黄峰介绍,我国*在运的37台核电机组在技术层面都属于“二代”或者“二代+”;在建的20台机组中,有10台属于“第三代”技术;今后新建的机组将全部采用“第三代”技术。
我国自主三代核电优势基本形成
黄峰表示,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有四大优势:一是全产业链的优势;二是不断创新发展,掌握核心技术;三是拥有核电发展良好的工程实践和人才基础;四是形成了强大的核电装备制造能力。
从技术安全性角度而言,我国自主研发的华龙一号与CAP1400均按照第三代核电技术的要求设计建造,安全水平达到国际公认的最高核安全标准。
从经济性来看,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完整的产业链与强大的核电工程建设能力,主要设备制造基于国内成熟的装备制造基础,有利于保证工程进度,降低建设成本。
我国三代核电将进入批量建设阶段
张华祝表示,近年来,我国核电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形成以华龙一号、CAP1400为代表的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同时,我国核电装备制造能力持续提升,自主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国产化率已达85%以上,具备年产8-10台套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主设备制造能力。
“中国三代核电目前已具备批量建设条件。”黄峰表示,预计三代核电将在“十三五”后期进入批量化建设阶段,今后一个时期每年将开工6至8台三代核电机组建设。
此外,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已实现出口且具有竞争优势,随着示范工程的开工,自主开发的CAP1400具备走出去的潜力,在“一带一路”沿线建设发展中充满机会。
内容来自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