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痀偻承蜩。词语解释,译文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7 09:23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03:38
词语解释:
1。痀偻承蜩:驼背的人用长竿粘取蝉。 2。仲尼:指孔子。 3。掇(o)拾取。 4道:办法、方法、规律。 5。累丸:累叠圆形小弹丸。 6。锱铢(zi zhu):古重量单位,二十四铢一两,六铢为一锱。此处喻极少量。 7。厥(jue)同“橛”,木桩子。 8。株拘:枯树根。 9。唯……之知:只注意。 10。不反不侧:不反身,不侧视,一动不动
文章翻译:
孔子到楚国去,走出树林,看见一个驼背老人正在用竿子粘蝉,就好像在地上拾取一样。 孔子说:“先生技艺真是精巧啊!有门道吗?”驼背老人说:“我有我的办法。经过五、六个月的练习,在竿头累迭起两个丸子而不会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已经很少了;迭起三个丸子而不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十次不会超过一次了;迭起五个丸子而不坠落,也就会像在地面上拾取一样容易。我立定身子,犹如临近地面的断木,我举竿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树枝;即使天地很大,万物品种很多,但我一心只注意蝉的翅膀,一动不动,绝不因纷繁的万物而改变对蝉翼的注意,为什么不能成功呢!” 孔子回去对弟子们说:“运用心志不分散,就是高度凝聚精神,这就是驼背老人说的道理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03:39
【原文】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者承蜩(1),犹掇之也(2)。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3);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株拘(4);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5)。吾不反不侧(6),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
【译文】
孔子到楚国去,走出树林,看见一个驼背老人正用竿子粘蝉,就好像在地上拾取一样。
孔子说:“先生真是巧啊!有门道吗?”驼背老人说:“我有我的办法。经过五、六个月的练习,在竿头累迭起两个丸子而不会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已经很少了;迭起三个丸子而不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十次不会超过一次了;迭起五个丸子而不坠落,也就会像在地面上拾取一样容易。我立定身子,犹如临近地面的断木,我举竿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树枝;虽然天地很大,万物品类很多,我一心只注意蝉的翅膀,从不思前想后左顾右盼,绝不因纷繁的万物而改变对蝉翼的注意,为什么不能成功呢!”
孔子转身对弟子们说:“运用心志不分散,就是高度凝聚精神,恐怕说的就是这位驼背的老人吧!”
佝偻承蜩(tiáo) “佝偻承蜩”或“承蜩之巧”比喻做事精专,全神贯注,方能成功。两眼只盯着蝉的翅膀,别的什么也不去看。-----先秦《庄子》庄周
通假字
若厥株枸 “厥”通“橛”,断木
编辑本段原文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财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
编辑本段翻译
孔子到楚国去,走出树林,看见一个驼背老人正在用竿子粘蝉,就好像在地上拾取一样。 孔子说:“先生技艺真是精巧啊!有门道吗?”驼背老人说:“我有我的办法。经过五、六个月的练习,在竿头累迭起两个丸子而不会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已经很少了;迭起三个丸子而不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十次不会超过一次了;迭起五个丸子而不坠落,也就会像在地面上拾取一样容易。我立定身子,犹如临近地面的断木,我举竿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树枝;即使天地很大,万物品种很多,但我一心只注意蝉的翅膀,一动不动,绝不因纷繁的万物而改变对蝉翼的注意,为什么不能成功呢!” 孔子回去对弟子们说:“运用心志不分散,就是高度凝聚精神,这就是驼背老人说的道理吧!”
编辑本段感想
任何一件事情,只要我们心无旁骛的认真做个一年半载,把别的*、爱好暂时收敛和压抑一下,那肯定是可以取得很好的成绩的。佝偻老人的体质没有办法和一般人相比,但是他在捕蝉这件事情上却远远超过了一般人的水平,主要原因就是专一和刻苦。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读音tiao二声,蝉),犹掇(读音o一声,拾取)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 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读音zi、zhu一声,都是古代的极小重量单位,表示很少); 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读音jue二声,失去知觉)株拘;吾执臂也,若 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
编辑本段译文:
孔子前往楚国,行走在一座树林中,看见一个驼背人在粘知了,就象拣知了一样。 孔子(上前)问道:“您真灵巧啊!有什么诀窍吗?” (驼背人)答道:“我有诀窍啊。练习了五六个月,用两个(有粘性的)弹丸粘(知了)不掉,那样失手掉的知了很 少;用三个弹丸粘(知了)不掉,那样失手掉的知了有十分之一;用五个弹丸粘(知了)不掉,那就象拣一样了。 (粘知了时)我的身子站定在那,就象没有知觉的断木桩子;我举着的手臂,就象枯树枝;虽然天地很大,容有万物, (此时)而(我)就只知道有蝉翼。我不回头不侧身,不能用世上万物来换蝉翼,(这样)还有什么得不到呢!”孔子转身对弟子们说:“运用心志不分散,就是高度凝聚精神,恐怕说的就是这位驼背的老人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03:38
词语解释:
1。痀偻承蜩:驼背的人用长竿粘取蝉。 2。仲尼:指孔子。 3。掇(o)拾取。 4道:办法、方法、规律。 5。累丸:累叠圆形小弹丸。 6。锱铢(zi zhu):古重量单位,二十四铢一两,六铢为一锱。此处喻极少量。 7。厥(jue)同“橛”,木桩子。 8。株拘:枯树根。 9。唯……之知:只注意。 10。不反不侧:不反身,不侧视,一动不动
文章翻译:
孔子到楚国去,走出树林,看见一个驼背老人正在用竿子粘蝉,就好像在地上拾取一样。 孔子说:“先生技艺真是精巧啊!有门道吗?”驼背老人说:“我有我的办法。经过五、六个月的练习,在竿头累迭起两个丸子而不会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已经很少了;迭起三个丸子而不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十次不会超过一次了;迭起五个丸子而不坠落,也就会像在地面上拾取一样容易。我立定身子,犹如临近地面的断木,我举竿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树枝;即使天地很大,万物品种很多,但我一心只注意蝉的翅膀,一动不动,绝不因纷繁的万物而改变对蝉翼的注意,为什么不能成功呢!” 孔子回去对弟子们说:“运用心志不分散,就是高度凝聚精神,这就是驼背老人说的道理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03:39
【原文】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者承蜩(1),犹掇之也(2)。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3);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株拘(4);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5)。吾不反不侧(6),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
【译文】
孔子到楚国去,走出树林,看见一个驼背老人正用竿子粘蝉,就好像在地上拾取一样。
孔子说:“先生真是巧啊!有门道吗?”驼背老人说:“我有我的办法。经过五、六个月的练习,在竿头累迭起两个丸子而不会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已经很少了;迭起三个丸子而不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十次不会超过一次了;迭起五个丸子而不坠落,也就会像在地面上拾取一样容易。我立定身子,犹如临近地面的断木,我举竿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树枝;虽然天地很大,万物品类很多,我一心只注意蝉的翅膀,从不思前想后左顾右盼,绝不因纷繁的万物而改变对蝉翼的注意,为什么不能成功呢!”
孔子转身对弟子们说:“运用心志不分散,就是高度凝聚精神,恐怕说的就是这位驼背的老人吧!”
佝偻承蜩(tiáo) “佝偻承蜩”或“承蜩之巧”比喻做事精专,全神贯注,方能成功。两眼只盯着蝉的翅膀,别的什么也不去看。-----先秦《庄子》庄周
通假字
若厥株枸 “厥”通“橛”,断木
编辑本段原文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财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
编辑本段翻译
孔子到楚国去,走出树林,看见一个驼背老人正在用竿子粘蝉,就好像在地上拾取一样。 孔子说:“先生技艺真是精巧啊!有门道吗?”驼背老人说:“我有我的办法。经过五、六个月的练习,在竿头累迭起两个丸子而不会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已经很少了;迭起三个丸子而不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十次不会超过一次了;迭起五个丸子而不坠落,也就会像在地面上拾取一样容易。我立定身子,犹如临近地面的断木,我举竿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树枝;即使天地很大,万物品种很多,但我一心只注意蝉的翅膀,一动不动,绝不因纷繁的万物而改变对蝉翼的注意,为什么不能成功呢!” 孔子回去对弟子们说:“运用心志不分散,就是高度凝聚精神,这就是驼背老人说的道理吧!”
编辑本段感想
任何一件事情,只要我们心无旁骛的认真做个一年半载,把别的*、爱好暂时收敛和压抑一下,那肯定是可以取得很好的成绩的。佝偻老人的体质没有办法和一般人相比,但是他在捕蝉这件事情上却远远超过了一般人的水平,主要原因就是专一和刻苦。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读音tiao二声,蝉),犹掇(读音o一声,拾取)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 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读音zi、zhu一声,都是古代的极小重量单位,表示很少); 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读音jue二声,失去知觉)株拘;吾执臂也,若 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
编辑本段译文:
孔子前往楚国,行走在一座树林中,看见一个驼背人在粘知了,就象拣知了一样。 孔子(上前)问道:“您真灵巧啊!有什么诀窍吗?” (驼背人)答道:“我有诀窍啊。练习了五六个月,用两个(有粘性的)弹丸粘(知了)不掉,那样失手掉的知了很 少;用三个弹丸粘(知了)不掉,那样失手掉的知了有十分之一;用五个弹丸粘(知了)不掉,那就象拣一样了。 (粘知了时)我的身子站定在那,就象没有知觉的断木桩子;我举着的手臂,就象枯树枝;虽然天地很大,容有万物, (此时)而(我)就只知道有蝉翼。我不回头不侧身,不能用世上万物来换蝉翼,(这样)还有什么得不到呢!”孔子转身对弟子们说:“运用心志不分散,就是高度凝聚精神,恐怕说的就是这位驼背的老人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03:39
孔子到楚国去,走出树林,看见一个驼背老人正在用竿子粘蝉,就好像在地上拾取一样。 孔子说:“先生技艺真是精巧啊!有门道吗?”驼背老人说:“我有我的办法。经过五、六个月的练习,在竿头累迭起两个丸子而不会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已经很少了;迭起三个丸子而不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十次不会超过一次了;迭起五个丸子而不坠落,也就会像在地面上拾取一样容易。我立定身子,犹如临近地面的断木,我举竿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树枝;即使天地很大,万物品种很多,但我一心只注意蝉的翅膀,一动不动,绝不因纷繁的万物而改变对蝉翼的注意,为什么不能成功呢!” 孔子回去对弟子们说:“运用心志不分散,就是高度凝聚精神,这就是驼背老人说的道理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03:40
【译文】
孔子到楚国去,走出树林,看见一个驼背老人正用竿子粘蝉,就好像在地上拾取一样。
孔子说:“先生真是巧啊!有门道吗?”驼背老人说:“我有我的办法。经过五、六个月的练习,在竿头累迭起两个丸子而不会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已经很少了;迭起三个丸子而不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十次不会超过一次了;迭起五个丸子而不坠落,也就会像在地面上拾取一样容易。我立定身子,犹如临近地面的断木,我举竿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树枝;虽然天地很大,万物品类很多,我一心只注意蝉的翅膀,从不思前想后左顾右盼,绝不因纷繁的万物而改变对蝉翼的注意,为什么不能成功呢!”
孔子转身对弟子们说:“运用心志不分散,就是高度凝聚精神,恐怕说的就是这位驼背的老人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03:41
若厥株枸 “厥”通“橛”,断木
佝偻承蜩(tiáo) “佝偻承蜩”或“承蜩之巧”比喻做事精专,全神贯注,方能成功。两眼只盯着蝉的翅膀,别的什么也不去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03:38
词语解释:
1。痀偻承蜩:驼背的人用长竿粘取蝉。 2。仲尼:指孔子。 3。掇(o)拾取。 4道:办法、方法、规律。 5。累丸:累叠圆形小弹丸。 6。锱铢(zi zhu):古重量单位,二十四铢一两,六铢为一锱。此处喻极少量。 7。厥(jue)同“橛”,木桩子。 8。株拘:枯树根。 9。唯……之知:只注意。 10。不反不侧:不反身,不侧视,一动不动
文章翻译:
孔子到楚国去,走出树林,看见一个驼背老人正在用竿子粘蝉,就好像在地上拾取一样。 孔子说:“先生技艺真是精巧啊!有门道吗?”驼背老人说:“我有我的办法。经过五、六个月的练习,在竿头累迭起两个丸子而不会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已经很少了;迭起三个丸子而不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十次不会超过一次了;迭起五个丸子而不坠落,也就会像在地面上拾取一样容易。我立定身子,犹如临近地面的断木,我举竿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树枝;即使天地很大,万物品种很多,但我一心只注意蝉的翅膀,一动不动,绝不因纷繁的万物而改变对蝉翼的注意,为什么不能成功呢!” 孔子回去对弟子们说:“运用心志不分散,就是高度凝聚精神,这就是驼背老人说的道理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03:39
【原文】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者承蜩(1),犹掇之也(2)。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3);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株拘(4);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5)。吾不反不侧(6),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
【译文】
孔子到楚国去,走出树林,看见一个驼背老人正用竿子粘蝉,就好像在地上拾取一样。
孔子说:“先生真是巧啊!有门道吗?”驼背老人说:“我有我的办法。经过五、六个月的练习,在竿头累迭起两个丸子而不会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已经很少了;迭起三个丸子而不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十次不会超过一次了;迭起五个丸子而不坠落,也就会像在地面上拾取一样容易。我立定身子,犹如临近地面的断木,我举竿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树枝;虽然天地很大,万物品类很多,我一心只注意蝉的翅膀,从不思前想后左顾右盼,绝不因纷繁的万物而改变对蝉翼的注意,为什么不能成功呢!”
孔子转身对弟子们说:“运用心志不分散,就是高度凝聚精神,恐怕说的就是这位驼背的老人吧!”
佝偻承蜩(tiáo) “佝偻承蜩”或“承蜩之巧”比喻做事精专,全神贯注,方能成功。两眼只盯着蝉的翅膀,别的什么也不去看。-----先秦《庄子》庄周
通假字
若厥株枸 “厥”通“橛”,断木
编辑本段原文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财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
编辑本段翻译
孔子到楚国去,走出树林,看见一个驼背老人正在用竿子粘蝉,就好像在地上拾取一样。 孔子说:“先生技艺真是精巧啊!有门道吗?”驼背老人说:“我有我的办法。经过五、六个月的练习,在竿头累迭起两个丸子而不会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已经很少了;迭起三个丸子而不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十次不会超过一次了;迭起五个丸子而不坠落,也就会像在地面上拾取一样容易。我立定身子,犹如临近地面的断木,我举竿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树枝;即使天地很大,万物品种很多,但我一心只注意蝉的翅膀,一动不动,绝不因纷繁的万物而改变对蝉翼的注意,为什么不能成功呢!” 孔子回去对弟子们说:“运用心志不分散,就是高度凝聚精神,这就是驼背老人说的道理吧!”
编辑本段感想
任何一件事情,只要我们心无旁骛的认真做个一年半载,把别的*、爱好暂时收敛和压抑一下,那肯定是可以取得很好的成绩的。佝偻老人的体质没有办法和一般人相比,但是他在捕蝉这件事情上却远远超过了一般人的水平,主要原因就是专一和刻苦。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读音tiao二声,蝉),犹掇(读音o一声,拾取)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 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读音zi、zhu一声,都是古代的极小重量单位,表示很少); 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读音jue二声,失去知觉)株拘;吾执臂也,若 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
编辑本段译文:
孔子前往楚国,行走在一座树林中,看见一个驼背人在粘知了,就象拣知了一样。 孔子(上前)问道:“您真灵巧啊!有什么诀窍吗?” (驼背人)答道:“我有诀窍啊。练习了五六个月,用两个(有粘性的)弹丸粘(知了)不掉,那样失手掉的知了很 少;用三个弹丸粘(知了)不掉,那样失手掉的知了有十分之一;用五个弹丸粘(知了)不掉,那就象拣一样了。 (粘知了时)我的身子站定在那,就象没有知觉的断木桩子;我举着的手臂,就象枯树枝;虽然天地很大,容有万物, (此时)而(我)就只知道有蝉翼。我不回头不侧身,不能用世上万物来换蝉翼,(这样)还有什么得不到呢!”孔子转身对弟子们说:“运用心志不分散,就是高度凝聚精神,恐怕说的就是这位驼背的老人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03:39
孔子到楚国去,走出树林,看见一个驼背老人正在用竿子粘蝉,就好像在地上拾取一样。 孔子说:“先生技艺真是精巧啊!有门道吗?”驼背老人说:“我有我的办法。经过五、六个月的练习,在竿头累迭起两个丸子而不会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已经很少了;迭起三个丸子而不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十次不会超过一次了;迭起五个丸子而不坠落,也就会像在地面上拾取一样容易。我立定身子,犹如临近地面的断木,我举竿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树枝;即使天地很大,万物品种很多,但我一心只注意蝉的翅膀,一动不动,绝不因纷繁的万物而改变对蝉翼的注意,为什么不能成功呢!” 孔子回去对弟子们说:“运用心志不分散,就是高度凝聚精神,这就是驼背老人说的道理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03:39
孔子到楚国去,走出树林,看见一个驼背老人正在用竿子粘蝉,就好像在地上拾取一样。 孔子说:“先生技艺真是精巧啊!有门道吗?”驼背老人说:“我有我的办法。经过五、六个月的练习,在竿头累迭起两个丸子而不会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已经很少了;迭起三个丸子而不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十次不会超过一次了;迭起五个丸子而不坠落,也就会像在地面上拾取一样容易。我立定身子,犹如临近地面的断木,我举竿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树枝;即使天地很大,万物品种很多,但我一心只注意蝉的翅膀,一动不动,绝不因纷繁的万物而改变对蝉翼的注意,为什么不能成功呢!” 孔子回去对弟子们说:“运用心志不分散,就是高度凝聚精神,这就是驼背老人说的道理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03:40
【译文】
孔子到楚国去,走出树林,看见一个驼背老人正用竿子粘蝉,就好像在地上拾取一样。
孔子说:“先生真是巧啊!有门道吗?”驼背老人说:“我有我的办法。经过五、六个月的练习,在竿头累迭起两个丸子而不会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已经很少了;迭起三个丸子而不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十次不会超过一次了;迭起五个丸子而不坠落,也就会像在地面上拾取一样容易。我立定身子,犹如临近地面的断木,我举竿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树枝;虽然天地很大,万物品类很多,我一心只注意蝉的翅膀,从不思前想后左顾右盼,绝不因纷繁的万物而改变对蝉翼的注意,为什么不能成功呢!”
孔子转身对弟子们说:“运用心志不分散,就是高度凝聚精神,恐怕说的就是这位驼背的老人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03:41
若厥株枸 “厥”通“橛”,断木
佝偻承蜩(tiáo) “佝偻承蜩”或“承蜩之巧”比喻做事精专,全神贯注,方能成功。两眼只盯着蝉的翅膀,别的什么也不去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03:40
【译文】
孔子到楚国去,走出树林,看见一个驼背老人正用竿子粘蝉,就好像在地上拾取一样。
孔子说:“先生真是巧啊!有门道吗?”驼背老人说:“我有我的办法。经过五、六个月的练习,在竿头累迭起两个丸子而不会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已经很少了;迭起三个丸子而不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十次不会超过一次了;迭起五个丸子而不坠落,也就会像在地面上拾取一样容易。我立定身子,犹如临近地面的断木,我举竿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树枝;虽然天地很大,万物品类很多,我一心只注意蝉的翅膀,从不思前想后左顾右盼,绝不因纷繁的万物而改变对蝉翼的注意,为什么不能成功呢!”
孔子转身对弟子们说:“运用心志不分散,就是高度凝聚精神,恐怕说的就是这位驼背的老人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03:41
若厥株枸 “厥”通“橛”,断木
佝偻承蜩(tiáo) “佝偻承蜩”或“承蜩之巧”比喻做事精专,全神贯注,方能成功。两眼只盯着蝉的翅膀,别的什么也不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