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9 07:4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5 01:02
石家庄丝弦班在三、四十年代曾邀请多位著名艺人如红旗、白旗、史登良等,他们将《铡子》、《五凤楼》等十多本戏剧带到石家庄,促进了不同剧种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其中,西调"三义班"在1946年底隶属于太行军区第五分区荣军学校,团长杨永清等人的努力下,剧团发展迅速,排演了《黄巢起义》等剧目。
1948年,西调剧团被邯郸市人民政府接管,史若虚等人接手后,剧团继续发展,演员阵容壮大,如刘书阁、李爱珍等人的加入。1955年,永年县西调剧团成立,汇集了多位杰出演员,如刘书阁、史同和等,剧团的演出作品如《海瑞告状》在1959年河北省戏曲汇演中获奖,并被电台播放。
西调剧团原本拥有昆、梆、罗、卷、簧五种声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昆腔、罗戏、簧腔和卷戏剧目逐渐减少,目前主要以梆子剧目为主,如《小过山》、《罗章跪楼》等。传统剧目丰富,约一百出,主要源自上党梆子,展示了西调剧种的独特魅力。
永年西调:原系流入河北的山西上党梆子。旧称泽州调,在永年还称“三搭板”。1956年2月,剧团登记时始正式命名为“西调”。流行于河北省南部的永年、广平、曲周、大名、邱县、武安、鸡泽、肥乡、磁县及邢台地区南和、沙河、邢台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