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生常画的石膏像背后的故事-大卫篇 :人体完美的和谐!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8 18:0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5 14:59
美术生们熟知的《大卫》,米开朗琪罗的经典之作,你是否真的了解其背后的故事?
跟随树小花,一起探寻大卫的奥秘吧!
01 大卫雕塑-时代生动的人格化
1501年至1504年间,意大利雕塑家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创作了大理石雕塑《大卫》,现收藏于佛罗伦萨美术学院。
雕像描绘了一个年轻健壮、神情坚定的裸体男子,展现了他作为英雄的高大形象,体现了人体的神圣美和大卫即将迸发出的热情。
《大卫》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体现,对人体的赞美实质上表示着人们已从黑暗的中世纪桎梏中解脱出来,充分认识到了人在改造世界中的巨大力量。
米开朗基罗在雕刻过程中注入了热情,塑造出的不仅仅是雕像,更是思想解放运动在艺术上的表达。
大卫雕像是一个匀称的青年形象,身材修长且强壮,站姿优雅,从容不迫,全无牧羊少年的稚嫩。
他暴起的青筋、紧锁的眉头和睁大的眼睛,表情中充满了全神贯注的紧张情绪。
大卫的眼睛里有一对爱心的“桃心瞳孔”,是文艺复兴时期源自佛罗伦萨地区的一种新兴雕刻技法,让大卫的眼神更加立体、有神。
米开朗基罗没有将大卫塑造成随随便便就拯救世界的少年英雄,而是在人和神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
他的大卫比普通的少年要高大,但是比神化的英雄更多了一丝人的情感。
米开朗基罗在剧情上留白,在情绪上隐而不发,使得整座雕塑更加优美、庄重,并富有深意。
02 大卫-来自圣经的英雄
《大卫》取材于《旧约》中的神话故事,大卫是公元前1010年至970年以色列王,推翻了异族非利士人的统治,使以色列得到统一。
以色列王扫罗在位时,非利士人入侵以色列,哥利亚在战场上所向披靡。
大卫满腔怒火要求出战,扫罗王把自己的铠甲给他,大卫拒绝了盔甲,仍是一身牧童打扮,走上战场,打昏了哥利亚,挽救了以色列。
米开朗基罗没有沿用前人表现大卫战胜敌人后将敌人头颅踩在脚下的场景,而是选择了大卫迎接战斗时的状态。
03 大卫石膏像-人体完美的和谐
美国画家、艺术评论家约翰·基西克对大卫评论道:“其对立式”姿势象征着人体完美的和谐。
上世纪40年代,徐悲鸿用自己的画从法国换回第一个大卫石膏像,成为中国艺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人物。
1984年,中央美院读大一的喻红画下一张《大卫》素描习作,成功刊登上全国高校美术教材的封面,被公认为“中央美院史上最好的大卫像”,至今无人超越!
04 树华美术学生作品-大卫石膏像
美术生们拿起笔描绘大卫石膏像的时刻,如同回到文艺复兴时代。
描绘的不止一尊石膏像,而是对人体的赞美,是思想解放在艺术上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