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8 13:50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5 19:11
人与人之间的界限感,始终都是存在的。
这种界限感,要是放到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上,有这样一个定律:对一个人的好,要控制在某个程度内,不要超过界限。如果做得过多的话,反倒会适得其反。
自古以来,就有这样一句话:“斗米恩,升米仇”,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
尤其是亲戚之间,很多人都容易高估这种血缘之间的关系,过分替对方去承担原本不属于自己的责任,到头来吃力不讨好,也只能是怪你自己。
我就听一个朋友说了这样一件事。
她的父亲,是那种特别看重亲情的人,她叔叔家条件比她家差,她的父亲一直以来各种操心,没少为叔叔家做事。
结果,她的叔叔就彻底地理所应当。
直到后来,她的父亲想到叔叔家还有一个儿子没有结婚,需要买房还差钱,让她的叔叔和婶婶可以学着做点生意,跟他一样卖水果,还是她的父亲在忙活,帮他们找门面,最后在一个学校门口找到一间性价比不错的门市。
结果,她的叔叔婶婶没有这个经验,亏了。
虽说她的父亲已经尽力在帮忙承担损失,把他们进的东西自己承担过来了,但因为没有赚到什么钱,白忙活一场,让她的叔叔生出埋怨,问是不是故意想整他们?
看吧,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有时就是这样脆弱,一丁点的利益就可以彻底破坏,包括原本的好,也都可以忽略。
要是对一个人太好,往往就是这段关系开始终结的信号。
很多人,在生活中其实是没有自知之明的,也不会反思自己。他们能够心安理得接受别人的帮助,一开始感恩戴德,后来也可能因为一丁点的变故,恩将仇报,并且不会有愧疚之心。
一个人,如果习惯了另外一个人的好,就会在这段关系里开始带着轻视之心。
人总是这样,他们往往不会去珍惜那个一直在身边的人,不管是爱情,还是亲情,都逃不开这个定律。
反而是那些给过自己为难,或者是看起来不好惹的人,容易让人更加上心甚至是带着一些讨好。
这种本能,说白了还是有点欺软怕硬的成分在里面。
但更多时候,这也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现象造成的。
在我的老家,有一个老人,今年75岁吧,这个老人有着比较严重的重男轻女的思想,他的老伴因为身体的原因,只生了两个女儿,这件事成了他心里的遗憾,始终认为儿子才是家中的一种继承。
好歹这个老人的弟弟,生了一个儿子,他很开心,认为弟弟的儿子也是他们家里的血脉,所以一直以来,他对待这个侄子,可以说是比自己两个亲生女儿还要好。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吧,他经常和老伴吵架。
他的老伴说他不爱自己的孩子,却对别人的孩子献殷勤,也不知究竟是怎么想的?
而他说老伴是妇人之仁,不懂,还怪她不能给他生儿子,反正两个人就是这样吵吵闹闹过了一辈子。
而他侄子的这个成长过程,他可以说是真的出钱也出力,各种帮忙,包括过年发压岁钱的话,他给侄子包的红包,都比自己两个女儿的金额要多不少。
他的两个女儿,必然也是有着埋怨的,认为父亲过分偏心。
老人不以为然。
他的老伴最后去世,也是因为他对侄子的过分溺爱,引发两个人的冲突,导致突然血压升高,后来没有抢救回来。
因为他侄子向他提出要求,说老人家里有套房子反正空着,想要过去自己住。是的,就是要过去,而他竟然答应了。
在他两个女儿看来,认为这个要求完全是得寸进尺,就是爸爸把这个叔叔家的弟弟惯坏了,所以导致他完全不考虑实际情况,乱提要求,怎么也轮不到他来继承自己家里的房子吧?
因为他老伴的去世,后来这套房子自然是没有给他的侄子。
这件事情过后,老人的侄子就不再怎么愿意继续往来,还说老人以前的好都是装的,真要实际拿点什么出来,立马就露出本性。
老人很失望,也有些难过。
后来,他生病了,那个他这辈子当作亲儿子对待的侄子,竟然就去看过他一次,此后再也没有哪怕打过一个电话。
家中的两个女儿,虽说原先有着埋怨,但是看到父亲身体不好,还是选择冰释前嫌,商量好两家轮流照看,后来很是孝顺他。
老人活到75岁,最终用血泪的惨痛教训,才终于看明白很多事,后悔说不要对亲戚太好,也不要过分看重亲戚。
因为如果没有过分的付出,自然就不会有相应的期待。
亲戚之间,其实只是简单的礼尚往来往往最好,做得多了,心中难免渴望会有回报,而现实的情况却有可能相去甚远。
真的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感恩于外人的付出。别说外人,哪怕是父母,如果对待自己的孩子过分宠溺,都完全可能会养出一个不孝顺只知道各种啃老的孩子。
人活一世,要想活得潇洒,活得肆意,很多时候就必须要拎得清,该看淡的关系就要看淡,不该执著的也别去执著。
最终,子女都是一场渐行渐远的旅途,更不用说那些隔着血缘关系的亲情,更是在这场远去的基础上,加上一份淡漠的筹码。
有的时候,在别人心里,只是把你当作一个普通的亲戚而已,你却对待别人掏心掏肺,盲目给两人的关系加上诸多亲近的理由。
你如此地失了分寸,最后怎么可能不失望?
亲戚之间,如果彼此都明理善良,可以是锦上添花的一种存在。但是如果放大这份情感,用它来弥补自己在人生中关于血缘亲情的空白,那就大错特错。
每样东西,都应该在相应的位置上,才能正确发挥出其作用。
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逃不开这个规律。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5 19:19
我觉得老人说法很对,因为很多亲戚都是见钱眼开的,有钱就当你是亲戚,没钱就当你是陌生人。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5 19:12
我认为老人说得非常有道理。因为现在的亲戚,有各自的工作环境,走动也不那么频繁,基本上感情也不亲密了,如果盲目有求于亲戚,可能会遭到拒绝,让自己陷入很被动的局面。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5 19:15
虽然是亲戚但是最需要的时候他们有可能会远离,只有自己的家人才是最值得依靠的,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5 19:13
人与人之间的界限感,始终都是存在的。
这种界限感,要是放到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上,有这样一个定律:对一个人的好,要控制在某个程度内,不要超过界限。如果做得过多的话,反倒会适得其反。
自古以来,就有这样一句话:“斗米恩,升米仇”,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
尤其是亲戚之间,很多人都容易高估这种血缘之间的关系,过分替对方去承担原本不属于自己的责任,到头来吃力不讨好,也只能是怪你自己。
我就听一个朋友说了这样一件事。
她的父亲,是那种特别看重亲情的人,她叔叔家条件比她家差,她的父亲一直以来各种操心,没少为叔叔家做事。
结果,她的叔叔就彻底地理所应当。
直到后来,她的父亲想到叔叔家还有一个儿子没有结婚,需要买房还差钱,让她的叔叔和婶婶可以学着做点生意,跟他一样卖水果,还是她的父亲在忙活,帮他们找门面,最后在一个学校门口找到一间性价比不错的门市。
结果,她的叔叔婶婶没有这个经验,亏了。
虽说她的父亲已经尽力在帮忙承担损失,把他们进的东西自己承担过来了,但因为没有赚到什么钱,白忙活一场,让她的叔叔生出埋怨,问是不是故意想整他们?
看吧,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有时就是这样脆弱,一丁点的利益就可以彻底破坏,包括原本的好,也都可以忽略。
要是对一个人太好,往往就是这段关系开始终结的信号。
很多人,在生活中其实是没有自知之明的,也不会反思自己。他们能够心安理得接受别人的帮助,一开始感恩戴德,后来也可能因为一丁点的变故,恩将仇报,并且不会有愧疚之心。
一个人,如果习惯了另外一个人的好,就会在这段关系里开始带着轻视之心。
人总是这样,他们往往不会去珍惜那个一直在身边的人,不管是爱情,还是亲情,都逃不开这个定律。
反而是那些给过自己为难,或者是看起来不好惹的人,容易让人更加上心甚至是带着一些讨好。
这种本能,说白了还是有点欺软怕硬的成分在里面。
但更多时候,这也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现象造成的。
在我的老家,有一个老人,今年75岁吧,这个老人有着比较严重的重男轻女的思想,他的老伴因为身体的原因,只生了两个女儿,这件事成了他心里的遗憾,始终认为儿子才是家中的一种继承。
好歹这个老人的弟弟,生了一个儿子,他很开心,认为弟弟的儿子也是他们家里的血脉,所以一直以来,他对待这个侄子,可以说是比自己两个亲生女儿还要好。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吧,他经常和老伴吵架。
他的老伴说他不爱自己的孩子,却对别人的孩子献殷勤,也不知究竟是怎么想的?
而他说老伴是妇人之仁,不懂,还怪她不能给他生儿子,反正两个人就是这样吵吵闹闹过了一辈子。
而他侄子的这个成长过程,他可以说是真的出钱也出力,各种帮忙,包括过年发压岁钱的话,他给侄子包的红包,都比自己两个女儿的金额要多不少。
他的两个女儿,必然也是有着埋怨的,认为父亲过分偏心。
老人不以为然。
他的老伴最后去世,也是因为他对侄子的过分溺爱,引发两个人的冲突,导致突然血压升高,后来没有抢救回来。
因为他侄子向他提出要求,说老人家里有套房子反正空着,想要过去自己住。是的,就是要过去,而他竟然答应了。
在他两个女儿看来,认为这个要求完全是得寸进尺,就是爸爸把这个叔叔家的弟弟惯坏了,所以导致他完全不考虑实际情况,乱提要求,怎么也轮不到他来继承自己家里的房子吧?
因为他老伴的去世,后来这套房子自然是没有给他的侄子。
这件事情过后,老人的侄子就不再怎么愿意继续往来,还说老人以前的好都是装的,真要实际拿点什么出来,立马就露出本性。
老人很失望,也有些难过。
后来,他生病了,那个他这辈子当作亲儿子对待的侄子,竟然就去看过他一次,此后再也没有哪怕打过一个电话。
家中的两个女儿,虽说原先有着埋怨,但是看到父亲身体不好,还是选择冰释前嫌,商量好两家轮流照看,后来很是孝顺他。
老人活到75岁,最终用血泪的惨痛教训,才终于看明白很多事,后悔说不要对亲戚太好,也不要过分看重亲戚。
因为如果没有过分的付出,自然就不会有相应的期待。
亲戚之间,其实只是简单的礼尚往来往往最好,做得多了,心中难免渴望会有回报,而现实的情况却有可能相去甚远。
真的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感恩于外人的付出。别说外人,哪怕是父母,如果对待自己的孩子过分宠溺,都完全可能会养出一个不孝顺只知道各种啃老的孩子。
人活一世,要想活得潇洒,活得肆意,很多时候就必须要拎得清,该看淡的关系就要看淡,不该执著的也别去执著。
最终,子女都是一场渐行渐远的旅途,更不用说那些隔着血缘关系的亲情,更是在这场远去的基础上,加上一份淡漠的筹码。
有的时候,在别人心里,只是把你当作一个普通的亲戚而已,你却对待别人掏心掏肺,盲目给两人的关系加上诸多亲近的理由。
你如此地失了分寸,最后怎么可能不失望?
亲戚之间,如果彼此都明理善良,可以是锦上添花的一种存在。但是如果放大这份情感,用它来弥补自己在人生中关于血缘亲情的空白,那就大错特错。
每样东西,都应该在相应的位置上,才能正确发挥出其作用。
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逃不开这个规律。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5 19:14
我认为老人说得非常有道理。因为现在的亲戚,有各自的工作环境,走动也不那么频繁,基本上感情也不亲密了,如果盲目有求于亲戚,可能会遭到拒绝,让自己陷入很被动的局面。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5 19:17
我觉得老人说法很对,因为很多亲戚都是见钱眼开的,有钱就当你是亲戚,没钱就当你是陌生人。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5 19:18
虽然是亲戚但是最需要的时候他们有可能会远离,只有自己的家人才是最值得依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