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8 13:3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0 14:31
在美学领域中,"有用即是真理"这一观点被进一步延伸,形成了"有用即为美"的新理论。社会生理类事物的美丑评判标准被划分为价值论和认识论两部分:价值论关注其是否产生积极效益,而认识论则关乎其是否符合社会审美规范。通常,两者在多数情况下是一致的,但当两者冲突时,价值论标准会成为决定美丑的最终依据,认识论会服从于它。因此,社会普遍以"有用"作为衡量事物美的标准。
对于一般事物的审美,美往往与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如色香味俱全的食物、舒适的衣服和宜人的环境。然而,这并不是即时或局部的审美,而是从长远、整体、普遍和必然的角度出发。例如,罂粟花虽美丽,但其有害属性使其在整体评价中被视为丑陋。
在人的审美判断上,劳动能力是最基本的价值体现。男性美主要表现在体现体力、生理力和脑力劳动能力的特征,如健壮体魄、端庄五官等,这些都是美的具体表现,反映了其劳动能力。女性的美则往往与生育能力相关,表现在端庄秀丽、健康肤色等,这些审美特质同样反映其劳动能力,尤其是生殖能力。
总的来说,美不仅是主观感受,更是实用价值的体现。如果一种美没有实际效用,它可能仅限于偶然或局部,而真正无用的美,实质上可能隐藏着深层次的丑陋。
“有用就是真理”这是实用主义关于真理的著名命题,由美国哲学家、实用主义真正奠基人威廉·詹姆斯首先提出。他认为:“‘它是有用的,因为它是真的’,或者说,‘它是真的,因为它是有用的。’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一样的。”詹姆斯认为,一种观念只要能把新旧经验联系起来,给人带来具体利益和满意的效果就是真理;一种观念是不是真理,不是看它是否符合客观实际,而是看它是否具有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