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士隐:好梦终难料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8 23:4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30 18:59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4v1LE7izAS8iBf7hxre4DA
“红袖添香夜读书”的生活是大多数知识分子满怀憧憬和汲汲追求的。有一份心仪的工作,有相对稳定的收入,虽然谈不上大富大贵,但也有车有房、衣食无忧,而且夫妻恩爱、孩子乖巧,偶尔西窗共剪、秉烛夜读,好不潇洒畅意!但是,这世间从来就没有一个与世隔绝的“桃花源”,尤其在残酷的社会条件下,想把一个小康之家维持下去、过上无忧无虑的小日子更是难上加难。本文将从《红楼梦》中甄士隐家的败落切入,分析甄家败落的原因并寻找给我们的启示。
壹
甄家是乡宦,家中虽不甚富贵,在当地也是望族了。这里所说的不甚富贵是指不能与贾史王薛等“诗礼簪缨之族”相比,甄士隐赠予贾雨村的财物出手就是五十两白银和两件冬衣,而当时的私塾先生一年的收入也不到二十两银子,放到如今甄家也完全算得上是身家成百上千万的中产阶级。而这样殷实的家境,为什么会在短短两三年的时间里迅速败落下去呢?
甄家的厄运始于元宵佳节,年近半百的甄士隐和妻子封氏只有一个独生爱女——英莲,在被家人霍启(谐音:祸起)带着去看花灯的时候,被人贩子拐走了。对于甄氏夫妇来说,可爱的小英莲就是自己的命根子啊。 但是,在人成为逐利工具和手段的社会环境下,就会有坏人从事丧尽天良的贩卖人口的勾当,身处其中的每户人家都有可能身受其害。 遍寻爱女不得,甄氏夫妇接连大病一场,思念之情难舍,家中的气氛想必是一天比一天萧索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三月十五日甄家隔壁的葫芦庙走了水,大火沿着竹篱木壁烧起来一发不可收拾,整整一条街都因此蒙难。甄家就在庙的隔壁,虽然人逃出来了,但是全部的房屋钱财都被烧成了瓦砾。数代积攒的家底就在一场大火中被烧光了大半,怎不令人跌足长叹?
好在甄家还有一些田庄地产,不至于完全被火烧光了安身之处。但是近些年又遇到水灾旱灾,收成不好,很多穷苦百姓根本活不下去,由于生存所迫做盗贼、土匪的人越来越多,这成为社会极其不安定的因素。无论是偷窃还是抢夺,都搅得民不聊生;官兵名义上追剿盗匪,但说不定也要对普通百姓再加一层巧取豪夺,于是甄士隐在田庄上也生活不下去了,变卖了地产,去投奔他的岳父。
这个时候甄家的处境几乎是走投无路了,孩子、房舍、田庄、地产都没有了,只有一点点刚刚变卖田产的银子,坐吃山空啊,如果不另起炉灶,这些钱很快也会花光的,家庭生活还能怎样维持呢?如果这个时候投奔的人得当,他也能帮助甄家东山再起,但是所投奔的岳丈封肃,却连甄氏夫妇仅有的养老钱、保命钱、救命钱都还要想办法哄骗了去,真是人心叵测,令人心寒啊!
曹雪芹把世间诸多现实的无常施加在甄士隐的家庭中,集中展现了人生的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之苦。 对甄家的败落起着推动作用的,从歹毒的人贩子、残暴的盗匪,最后到自家的亲戚——明里说些现成话、暗里哄赚他的岳父,都在追逐各自的私利中,不断地蚕食甄家,使甄家迅速走向衰败。其实,甄家所处的十里街仁清巷就暗指了外部环境的核心特点:人情势利。大家都是“一只富贵心,两只体面眼”,甄士隐有钱、有身份、有体面的时候,众人都捧着他敬着他,有事来求他;但当甄家落难的时候,人人都敬而远之;更有坏心的人还想从他这里再分一杯羹,人情淡薄,小人势利,写得深刻透彻。
这样的社会环境是奉行“劣币驱逐良币”的准则的,以“邪道”修福者往往比以“正道”修福者更容易获得更多的财富、资源和更大的权力,甚至会为争夺自身的利益打压、欺凌“正道”修福者。甄家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迅速败落的。
贰
甄士隐,姓甄名费,“费”字谐音为“废”,曹雪芹是说这个人“真废”,没有什么本事和才能。不得不说,甄家的败落除了外部的恶劣环境之外,与甄士隐本人也有莫大的关系。
甄士隐日常主要在做什么呢? “ 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倒是神仙一流人品 ” , “ 见女儿越发生的粉状玉琢,乖觉可喜,便伸手接来,抱在怀内,逗她玩耍一回 ” , 这样的日子确实是神仙一般的生活,也是很多人向往的生活,但是现实是残酷的,自己无所作为就能长久地保持这样的安逸生活吗?甄士隐虽然并没有安富尊荣、穷奢极欲,但是对家族的发展、家庭可能面临的危机也并没有做到很好的运筹谋划。
甄士隐的*,首先就在于他对社会现实没有清晰深刻的认识。 甄士隐只想维持自己小家庭安逸美满的生活,他一家三口另有几个家人,算不得显贵,他也无意进取,不想求取功名以获得更多的依仗;也没有想着积攒更多的钱财以发家致富,多置办田庄房产以备不测;甚至他连自己的田庄近年“水旱不收、鼠盗蜂起”都是到了那里避难时才知道,可见他平常不理家务已经很长时间了。他只想着过自己安逸的小日子。 他没有认识到,一个人、一个家是不能脱离于社会而独善其身的。 因此,他也就没有考虑到整个社会大环境的恶会给自己带来怎样坏的影响,没有考虑到现实中充斥着的不安稳的因素是否会阻碍自己享受目前的生活。这样疏于考虑、不思进取,甄家的发展延续出现问题是迟早的事情。
第二,甄士隐在识人方面很不擅长,他很善良,似乎他也经常以善心来考量他人,他往往是在遭受恶果之后才会加深对人的认识。 正是因为缺乏对人的认识,所以他在关键问题上所托非人,就会导致自身受到相应的伤害。他能看到贾雨村的才学,但并没有看出来贾雨村的奸黠。他和贾雨村喝酒的中秋佳节的晚上,他赠予贾雨村财物,贾雨村只是略谢一语,没有太大反应,而甄士隐也并不介意。到了第二天,还想着送两封荐书给贾雨村,得知贾雨村五鼓已进京,他似乎也并没有对贾雨村产生什么更多的看法,仅仅是“也只得罢了”。也许正是甄士隐的超逸让他对小节并不怎么介意,这样的素质最终能够让他在听到《好了歌》时大彻大悟,但是不善识人也让他饱受了爱别离和怨憎会之苦。
如果说他跟贾雨村相处不多,识人不善尚有可原的话,那么他对霍启、封肃的认识出现重大偏差则是不可原谅的。凭霍启半夜时因要小解把英莲独自放在别人家门槛上坐着的行为来看,霍启其实是一个很不靠谱的人,但是甄老爷却让这个家人霍启独自抱了英莲去看花灯,这不是“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的行为又是什么呢?霍启肯定在甄家很长时间了,不然甄士隐不会让他抱女儿出去,但是甄士隐却根本不了解霍启是一个办事很不让人放心的人,或者说,甄士隐可能压根就没在家庭的外事内务上花太多心思,但正是这一疏忽,自己的女儿再也找不回来了!封肃是甄士隐的岳父,两人之间的交往应该是挺多的,但甄士隐也只是在被哄骗了钱财和被闲言碎语刻薄讥讽之后才知道自己投人不着,也确实是后知后觉。他原本想着投奔到这里之后能够有个安定的生活,但却竹篮打水一场空。
虽然在甄家繁盛的时候,与甄士隐往来的人并不算少,比如在和雨村聊天的一次,有严老爷来拜,甄士隐也是赶忙起身向雨村*去陪严老爷,但是这些人并不是甄家的真朋友,同学为朋,同道为友,严老爷等都属于酒肉朋友之流。正如贾珍所说, “ 他们哪里是想我。这又到了年下了,不是想我的东西,就是想我的戏酒了 ” 。甄士隐这样一位品德智慧本可跻身于君子之列的人,由于所处的环境“势利”,他并不能结交到真朋友,因此在他落难时也不能得到任何朋友的帮助。 如果甄士隐能够从事一个光明而正义的事业,能够结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情况也许会有所不同。
第三、甄士隐没有安身的本领,不善于过活。 在甄家还没有败落的时候,他只是观花修竹,对于自己家的房舍布置、防火引水、安全隐患等没有考虑,对于田庄地产的收支往来应该也没有仔细过问;在甄家败落之后,他也不惯生理稼穑等事,平日安逸的生活也使得他有些好逸恶劳;此外,他是读书之人,又不以功名为念,只读诗书以消遣,因此家境败落之后就再难以重振家业。由此可以推断,甄士隐自小以来生活优越,对自己要求不高,凭借着祖宗的积蓄能够过得不错,但其实并没有真的本领,这就使得甄家在大环境下更处风雨飘摇了。
总结一下, 甄士隐很善良,但是善良而糊涂,又没有见识和本领,只能让作者曹雪芹更加感到恨铁不成钢,上不能经世致用,下不能安身齐家。 因此相比那些纨绔子弟们,曹雪芹对甄士隐更痛下笔墨用了一个 “ 废 ” 字来形容。
叁
《红楼梦》对于小家庭的描写中,甄家的败落是写的最为具体和全面的,此外还有被薛蟠打死的冯渊,被王熙凤弄权铁槛寺而间接害死的张金哥和守备之子,担任营缮郎的秦业,以及刘姥姥的女婿狗儿等家庭,这些大多是或者曾经是家境殷实的,但是也经不得来自社会现实的哪怕轻轻的一击。 在一个 “ 他人即地狱 ” 的社会里,大多数人过得不幸福,即使出现了像甄士隐这样少有的本可以幸福美满的家庭,在社会大环境下也会逐渐被侵害、吞噬。 《红楼梦》所揭示的正是这样的一个封建时代:上层贵族骄奢淫逸、死而不僵;中层仕宦家道艰难、日渐衰败;下层人民苦不堪言,真的过活不下去了。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要想活得幸福,要想使家族得以良好的维系和发展,个人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 单单对外界报以善良的主观意志是绝不可行的,必须充分认识到人的复杂性和现实的残酷性,督促自己开拓进取、勇往直前。 同时,跳出自己安逸舒适的小生活,融入社会向前发展的大势之中,树立理想抱负,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这样能让自己人生的道路越走越宽,也能够收获更多的人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