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8 22:3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9 06:38
人民日报与杨善洲有着深厚的报道历史。早在1973年,他在《人民日报》发表了《学习*理论 破除经验主义》的文章,展示了他对理论学习和实践的重视。1980年,一篇《他带头不搞特殊化——记保山地委*》在头版发表,文章赞扬了杨善洲以身作则、亲力亲为的工作作风,无论是在劳动中还是在对待财物上,他都坚持原则,不搞特殊化。
1982年的《公仆的正气——记*云南省保山地委*杨善洲》报道了他退休后的奉献精神,他选择在深山创办林场,为滇西南地区的绿化做出了卓越贡献。1989年和1997年,人民日报继续关注他的事迹,揭示了他离休后依旧为家乡建设付出的努力。1999年的《一位老人与一片森林》则深入描绘了杨善洲对大亮山的坚守和他对人生的理解,尽管身处大山,他却找到了内心的宁静和快乐。
2003年,钱江的报道《杨善洲:献给家乡满山绿》再次聚焦这位老人,他们约定以五年为期,共同见证大亮山的改变。如今,大亮山已成为生机盎然的绿色家园,杨善洲的精神如青山常在,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杨善洲(1927.01—2010.10),男,汉族,1927年1月生,云南施甸人,2011年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获奖者。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入党,原任保山地委*,1988年退休,2010年10月10日因病逝世。杨善洲同志从事*工作近40年,曾担任保山地委领导,两袖清风,清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为了兑现自己当初“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上缴给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