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8 23:5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9 06:14
塑料助剂类别丰富多样,主要根据其功能和作用进行分类。改善加工性能的助剂包括润滑剂、脱模剂、稳定剂、加工助剂、触变剂、增塑剂和PVC稳定剂。改善力学性能的助剂则有增塑剂、增强填充剂、增韧剂和抗击改性剂。改善光学性能的助剂包括颜料、染料、成核剂和荧光增白剂。改善老化性能的助剂有抗氧剂、PVC稳定剂、紫外光吸收剂、杀菌剂和防霉剂。改善表面性能的助剂包括抗静电剂、滑爽剂、耐磨剂、防粘连剂和防雾剂。降低成本的助剂有稀释剂、增溶剂、填料。而改善其他性能的助剂包括发泡剂、助燃剂、化学交联剂和偶联剂。
选择塑料助剂时,应考虑其与合成树脂的相容性,是否能长期稳定、均匀分散在树脂中。协同效应也是关键,应尽量选择能促进功能发挥的助剂。耐久性同样重要,助剂不应渗析、发散或迁移,并能抵抗水及液体物质的萃取。适应制品的使用要求和加工条件是助剂的重要特性,确保能在加工成型过程中容易分散均匀。
增塑剂是增加聚合物塑性的助剂,主要用于PVC软制品,也有在纤维素等极性塑料中的广泛应用。所涉及的化合物类别包括邻苯二甲酸酯、脂肪二羧酸酯、偏苯三酸酯、聚酯、环氧酯、烷基磺酸苯酯、磷酸酯和氯化石蜡等,以邻苯二甲酸酯类最为重要。
热稳定剂用于聚氯乙烯及氯乙烯共聚物的加工,通过吸收氯化氢、取代活泼氯和双键加成等方式达到热稳定化。主稳定剂包括盐基性铅盐类、金属皂类、有机锡类、有机锑类等,辅助稳定剂包括环氧化合物类、亚磷酸酯类、多元醇类、个二酮类等。复合稳定剂在热稳定剂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加工改性剂旨在改善塑化性能、提高树脂熔体黏弹性和促进树脂熔融流动,以丙烯酸酯类共聚物(ACR)为主,广泛应用于硬质PVC制品加工。概念已扩展至聚烯烃、工程热塑性树脂等领域,预计随着茂金属树脂的使用,将出现更新更广的加工改性剂品种。
抗冲击改性剂提高硬质聚合物制品的抗冲击性能,涉及化合物包括氯化聚乙烯(CPE)、丙烯酸酯共聚物(ACR)、甲基丙烯酸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MBS)、乙烯—乙烯基醋酸酯共聚物(EVA)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等。近年来,无机刚性粒子增韧聚合物的理论和纳米技术的发展,赋予了塑料增韧改性和抗冲击改性剂新的含义。
阻燃剂主要分为添加型和反应型,用于提高塑料制品的耐燃性。添加型阻燃剂通过物理混合方式配合到基础树脂中,反应型阻燃剂则通过化学键合到树脂分子链上。阻燃剂和抑烟剂协同作用,抑制聚合物树脂的发烟量和有毒有害气体的释放。
抗氧剂抑制聚合物树脂的热氧化降解,主要分为主抗氧剂、辅助抗氧剂和重金属离子钝化剂等类型。抗氧剂的应用几乎涉及所有聚合物树脂。碳自由基捕获剂概念的引入,提高了塑料制品的抗氧稳定效果。
光稳定剂抑制聚合物树脂的光氧降解,提高塑料制品的耐候性。光稳定剂分为光屏蔽剂、紫外线吸收剂、激发态猝灭剂和自由基捕获剂等。紫外线吸收剂是光稳定剂中产耗量最大的类别。
填充增强体系助剂包括玻璃纤维、碳纤维、金属晶须等增强材料和碳酸钙、滑石粉、陶土等填充剂。偶联剂作为无机和天然填充材料的表面改性剂,能够改善配合量并提高配合物的加工和应用性能。
抗静电剂降低聚合物制品的表面电阻,消除静电危害。传统抗静电剂多为表面活性剂类化合物,而新型的高分子量永久型抗静电剂通过共混合金的方式与基础树脂配合,稳定抗静电效果。
润滑剂和脱模剂降低树脂粒子、熔体与加工设备之间的摩擦,改善流动性并促进脱模。硅油类物质是工业上应用最广泛的脱模剂。
分散剂促进颜料、填料和助剂在树脂中的均匀分散,多用于母料、着色制品和高填充制品。
交联剂用于提高聚合物的交联度,有机过氧化物是最常用的交联剂类型。交联促进剂加快交联速度,改善交联制品的性能。热固性塑料的固化剂、紫外线辐射交联工艺中的光敏化剂也属于交联剂。
发泡剂通过释放气体获得具有微孔结构的聚合物制品,降低表观密度。物理发泡剂依赖自身物理状态变化,化学发泡剂则基于化学反应释放气体。
防霉剂抑制霉菌等微生物生长,防止聚合物树脂被微生物侵蚀而降解。防霉剂包含有机金属化合物、含氮有机化合物、含硫有机化合物、含卤有机化合物和酚类衍生物等。
塑料助剂又叫塑料添加剂(可用微谱分析),是聚合物(合成树脂)进行成型加工时为改善其加工性能或为改善树脂本身性能所不足而必须添加的一些化合物。例如,为了降低聚氯乙烯树脂的成型温度,使制品柔软而添加的增塑剂;又如为了制备质量轻、抗振、隔热、隔音的泡沫塑料而要添加发泡剂;有些塑料的热分解温度与成型加工温度非常接近,不加入热稳定剂就无法成型。因而,塑料助剂在塑料成型加工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