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8 17:1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5 14:24
自Ruska和Knoll于1933年发明第一台电子显微镜以来,表面结构分析的科技进步显著,包括TEM、SEM、FEM等。然而,这些技术各有局限,如LEED和AES要求周期性结构,光学显微镜分辨率有限,而TEM主要研究薄层样品,FIM和FIM则局限于极小范围内的原子结构。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技术只能提供平均信息,且对测量环境有特定需求。1982年,STM的诞生,尤其是Binnig和Rohrer的贡献,开创了全新的扫描探针显微镜(SPM)时代,它具有原子级分辨率,实时三维成像,可观察单原子层结构,适应多种环境,且配合衍生技术如STS和力-距离曲线提供了丰富表面信息。SPM与电子显微镜、场离子显微镜相比,设备简单、成本低、操作便捷,对环境要求低,适用于生物样品和多种实验条件下的研究,极大地推动了纳米科技发展并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