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8 15:4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1 18:48
临汾,作为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沿革。从《帝王世纪》中记载的“尧都平阳”起始,临汾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
西周时期,平阳成为周成王封弟叔虞的唐国所在地,后因境内有晋水,晋国的中心在曲沃、侯马、襄汾一带。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韩建都平阳。秦改分封制为郡县制,平阳属河东郡,后又划属河东郡司隶部辖。三国魏正始八年置平阳郡,西晋永嘉三年刘渊建汉,都平阳。北魏孝昌中置唐州,隋开皇三年置临汾郡,隋末平阳得名沿用至今。
临汾夜景展现出的辉煌,见证了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从丁村人繁衍的10万年前,到枣园稼穑的7000余年前,再到唐尧建国的约4500年前,临汾的历史沿革犹如一条长河,汇聚着古老文明的精华。
唐尧建国,陶唐民族在临汾盆地确立了统领诸方国的特殊地位。大约4500年前,襄汾陶寺遗址的发现,不仅揭示了当时已步入文明社会阶段,还展现了“方国”时代的辉煌。陶寺文化不仅达到了红山文化后期社会更高一阶段的水平,而且确立了在诸方国群中的中心地位,是先秦史籍中出现的最早的“中国”。
叔虞封唐,周成王时期,叔虞被派去管理唐地,对旧唐遗民采取怀柔*,沿用旧唐制度,尊重旧唐习俗,改国名为晋。晋国的历史从此迈出了第一步,晋文公在春秋时期成为霸主,奠定基业,使晋国成为春秋时代称霸时间最长的国家。
迁都新田,公元前585年,晋景公采纳卿韩厥的谏言,迁都新田。新田作为晋国后期*、经济、文化的中心,经历了十三世,共208年,见证着晋国的繁荣与兴盛。
三家分晋,韩、赵、魏逐渐掌握了晋国的政权,公元前403年,周王室正式承认韩、赵、魏为诸侯,与晋侯并列,晋自唐叔虞传至静公共二十九世,其祀遂绝。
平阳封侯,秦汉之际,项羽所封魏王豹的国都曾设在平阳。汉高祖年间,平阳侯曹参及其家族显赫一时,卫子夫及其家族的发迹与显贵,以其军功而得贵,威震天下60年。
刘渊建汉,西晋末年,匈奴人刘渊在左国城起兵反晋,迁都蒲子,后定都平阳。汉国势力迅速发展,声威赫赫,但最终在公元318年被石勒攻入平阳,汉国灭亡。
法显西行,东晋高僧法显从长安启程西行,历经艰辛,游历30多国,带回大量佛经,成为研究古代中亚、南亚诸国历史、文化、宗教和中国南洋海上交通的重要资料。
霍邑之战,公元617年,李渊起兵反隋,霍邑成为南下必经之路,李渊率军*近霍邑,采取诱敌出战战术,最终拿下霍邑,突破黄河天险,攻入长安,建立唐朝。
梁兴抗金,两宋之际,金朝*扰中原,梁兴在平阳一带组织农民建立抗金武装“忠义社”,与金军展开英勇激战,后与金军殊死搏斗,最终杀开血路,渡过黄河,投奔岳飞帐下,坚持抗金斗争直到公元1148年。
平水雕版,金元时期,平阳是北方文化都市之一,官民雕印作坊林立,形成了家置书楼、人蓄书库的盛况。平水雕版主要编集经史、道教经卷、民间文艺和农医杂书,其中《平水韵》成为后世诗人做诗押韵的依据,还有《赵城金藏》、《刘知远诸宫调》、《铜人针灸图经》和《四美图》等。
临汾地处太原、郑州、西安三个省会城市连接中点,区位优势突出,交通通讯便捷。该市历史悠久,是华夏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和黄河文明的摇篮,有“华夏第一都”之称;该市是华北地区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盛产小麦、棉花等,素有“棉麦之乡”和“膏腴之地”美誉;该市已形成多元产业体系,是山西省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市自然资源丰富,是中国三大优质主焦煤基地之一;该市非物质文化种类繁多,有蒲州梆子、威风锣鼓等多种民间艺术形式,被誉为“梅花之乡”、“剪纸之乡”和“锣鼓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