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诗词名句有哪些(9首秋日宋词唯美)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9 03:0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8 17:02
扫花游·秋声
【宋】王沂孙
商飙乍发,渐淅淅初闻,萧萧还住。顿惊倦旅。背青灯吊影,起吟愁赋。断续无凭,试立荒庭听取。在何许?但落叶满阶,惟有高树。迢递归梦阻。正老耳难禁,病怀凄楚。故山院宇。想边鸿孤唳,砌蛩私语。数点相和,更着芭蕉细雨。避无处。这闲愁,夜深尤苦。秋风初起,耳边响起风过竹林的淅淅声、风扫落叶的萧萧声。客居他乡的游子不禁心中一惊,又是一年将尽,而人生又老去一岁。凄凉的秋夜使人无法入眠,背对着孤灯形单影只,吟诵起悲愁的词赋。独自站立在荒凉的庭院中,倾听风声。这时风过高树,吹动落叶飘满的阶梯,萧琴寂寥,寒气袭人。
故乡的路途十分遥远,这秋风惊断了我的归梦。衰老残病的身躯倍感凄凉,老来更不堪听悲怆的秋声。想到故山家园,也是边塞的孤鸿的凄厉鸣叫,阶下幽虫的窃窃私语,秋雨点滴落在芭蕉叶上,这种种秋声相和,故园此刻想必也是院宇荒凉、一片凄清。秋声无处不在,想欲逃避也不可能,这种闲愁,在夜深人静之时尤其令人痛苦。
此词明写“秋声”,实写闲愁。借用欧阳修《秋声赋》的模式,却是为了抒发一己的羁旅忧愁。在元朝统治下,身为南人的王沂孙只能隐约地表达自己对故国的眷念,对出仕元朝的无奈与不满。大约三年以后,王沂孙终于卸任官职,重归故里。在回乡之后写作的《醉蓬莱·归故山》中,他再次写到秋声:“一室秋灯,一庭秋雨,更一声秋雁。”这几句中的寂寥凄黯与《扫花游》中的遥想何其相似。也许早在他被势所迫身不由己出仕元官之时,内心就沉浸在悔恨与自责之中,这种悲哀无处不在,秋声不过是他诉说的媒介。这种难言之痛实为亡国之恨、身世之悲。
醉蓬莱·归故山
【宋】王沂孙
扫西风门径,黄叶凋零,白云萧散。柳换枯阴,赋归来何晚。爽气霏霏,翠蛾眉妩,聊慰登临眼。故国如尘,故人如梦,登高还懒。数点寒英,为谁零落,楚魄难招,暮寒堪揽。步屧荒篱,谁念幽芳远。一室秋灯,一庭秋雨,更一声秋雁。试引芳樽,不知消得,几多依黯。西风似乎有知,知道主人归来,于是殷勤地扫除门径以示欢迎。它吹得黄叶凋零了,白云消散了。柳树儿早已变得枯阴,真悔恨自己为什么回来得如此之晚。清朗的山容纷然而呈,苍翠的山峰像美女的蛾眉一般的美丽和妩媚。这样的景色,登临观览起来,诚然可以使做客归来的人感到赏心悦目。然而想到登临之际,想到故国如尘,故人如梦,徒增愁思,则又兴味索然。虽美景在前,亦懒于一故了。
这寒风中的数点花瓣为谁而凋零呢?屈原一样的楚魂难以召回,但眼前的暮寒之景尚可以延揽。晚上的寒气袭人,散步在荒凉的篱笆前,谁还念及幽远的花香?这一室的秋灯,一庭的秋雨,加上孤雁的鸣叫令人倍感清冷孤寂,想要借酒浇愁,但又怕喝醉了酒,借酒浇愁愁更愁,况且此愁却也不是杯酒所能消得的。
王沂孙的《碧山词》,多系咏物之作,像这首《醉蓬莱》之直接抒写生活感受的,为数较少。此词题作《归故山》,是他回到家乡绍兴玉笥山后的作品。同样是写回归自己的故乡家园,在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快乐、自在的诗人形象,而在这首词中,我们更多感受到的是词人的沧桑与悲凉心境。王沂孙生当南宋末年,宋亡之后,不会没有黍离麦秀之感,仕于元,所任虽系学官,亦不会毫无愧恧之心,所以在这首以“归故山”为题的词里,所唱叹的情感意绪是很复杂、很隐微的。
声声慢·秋声
【宋】蒋捷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正是菊花盛开、红叶掩映的深秋时节,主人公正在深巷中的宅院之内,凭窗谛听着连绵不断的凄凉秋声。八月豆子开花时节的豆花雨声杂着秋风声率先而来。风雨凄凉,偏偏又是在难眠的长夜,随着风声又传来了城门上更鼓楼稀疏的更点声。老朋友明明都在远方,怎么会听到他们身上玉佩的叮咚之声呢?原来那是屋檐下风铃发出的声响。
随着月亮西沉,传来了号角声、各个军营中逐渐*动起来的军马嘶鸣声、腾跳声、四面八方的胡笳声。从那邻舍灯光闪烁之处,又传来了在砧石上捣练之声。邻家的主妇为了赶制寒衣竟然辛苦了一夜,到天明还没有结束。那蟋蟀也碎哝哝地叫了一夜,仿佛在诉说着自己的愁怨,空中传来凄凉的雁声,这是蟋蟀把它未诉完的愁苦又分给了横空的过雁。
王沂孙的《扫花游·秋声》与这首词都受到欧阳修《秋声赋》的影响,但王沂孙的词为隐括欧阳修的《秋声赋》而成。蒋捷的这首词,所写的也是秋声,但是没有像欧阳修那样把秋声作为一个整体来描写,而是在词中具体再现了一个秋夜之中的种种秋声。这首词通体使用“声”字叶韵,这种格律上的“福唐独木桥体”,为这首词增添了与众不同的特色。用同一“声”字叶韵,加强了秋声的连绵不断,使人生愁闷之感。
这首词以“豆雨声”开始,以“雁声”收尾,以夜晚和黎明划分上下片,上片从风声、打更声、风铃声来写秋声,下片从茄声、砧声、蜇声和雁声来写秋声。全词以凄凉为主线,再现主人公一个秋夜中听到的十种秋声,从对这种种秋声的描绘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词人难以言传的苦闷心情。词中的每一声响动,并不一定是入耳的真实声音。词人借助这凄凉的秋声,所要表达的是他内心那份难以言说的凄凉,也许是亡国之痛,也许是故人之思,也许是身世之叹。
尾犯·寒夜
【宋】蒋捷
夜倚读书床,敲碎唾壶,灯晕明灭。多事西风,把斋铃频掣。人共语、温温芋火,雁孤飞、萧萧桧雪。遍阑干外,万顷鱼天,未了予愁绝。鸡边长剑舞,念不到、此样豪杰。瘦骨棱棱,但凄其衾铁。是非梦、无痕堪记,似双瞳、缤纷翠缬。浩然心在,我逢着、梅花便说。一个寒夜,我靠着读书床,在浑浊昏暗的灯光下和朋友对谈,谈到慷慨激昂之时,不觉愤慨击节,敲碎了唾壶。此时西风劲吹,把书斋的门铃吹得叮叮直响。朋友对谈只能烤芋充饥,围着温温的炉火取暖。这时听到飞雁的一声哀鸣,举目远望,只见一只孤雁叫着飞过。在风中萧萧作响的桧树已经满身披霜。勾起一腔愁肠,想到室外走走,虽然栏杆外面,看到的是状如鱼鳞的万顷云天,这空阔的境界,也消除不了心中的抑郁哀怨的愁绪。
真的希望像晋代志士祖逖、刘琨那样,闻鸡起舞,苦练报国的本领,以图来日奔赴救国的缰场,但是看到彼此清瘦的面貌,嶙峋的瘦骨,想到眼前衾冷如铁的穷苦生活,于是便清醒地认识到,已不可能再有祖逖、刘琨那样的英雄壮举了。追思亡国之时的是非功过,如今都已成为过去,恍然如梦。如要细微考察,就像人的眼睛被缬花迷住了一样,只会感到缤纷凌乱。但是我们守节不屈,浩然之心犹在,而这种心情又有谁能理解呢?恐怕只有梅花才能听懂我们的诉说。
这首词的构思如神龙腾云图,环绕着它的是一片凄黯低沉之气,但表现其慷慨激昂之情,如神龙首尾偶然一见,如同神龙在云中舒卷起伏,仍显然可见。激昂敛归凄婉,凄婉不掩激昂。词的上片写词人与朋友寒夜围炉烤芋,击壶谈心的情景,描绘了自然界严冷的气氛,暗喻当时遗民严酷的*处境。下片用晋代志士祖逖、刘琨闻鸡起舞的典故,表达对救亡事业的向往和壮心不能诉说只能悄悄对梅花倾诉的苦闷。全词的基调是偶露激愤,尽归凄婉。
《世说新语·豪爽》说王敦酒后读曹操《步出夏门行》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诗句,深受感动,用铁如意击唾壶为节,壶口尽缺。作者用这个典故,是为了表达亡国之后,救国无方的激愤心情。“梅花”在国破家亡的特定年代,是坚持***气节、忍受一切饥寒痛苦和严峻考验的遗民、志士的象征。
竹马子
【宋】柳永
登孤垒荒凉,危亭旷望,静临烟渚。对雌霓挂雨,雄风拂槛,微收烦暑。渐觉一叶惊秋,残蝉噪晚,素商时序。览景想前欢,指神京、非雾非烟深处。向此成追感,新愁易积,故人难聚。凭高尽日凝伫,赢得消魂无语。极目霁霭霏微,暝鸦零乱,萧索江城暮。南楼画角,又送残阳去。我一个人登上江畔小洲旁荒凉孤寂的军垒,在高高的亭子中眺望,所面对的是细雨中一道黯淡的彩虹,还有强劲的风拂过栏杆,这使烦人的暑意有所收敛。看到一两片落叶飘零,听到寒蝉在晚间鸣叫,使我逐渐惊觉,秋季已经到来了呀。看到这般景致,想起从前的欢娱,我指向都城的方向,都城何在呢?就在那非雾非烟的茫茫深处啊!
昔日欢娱,到今天只剩下追思和感怀,种种新愁轻易就涌上心头,而故人却已离散,再难重聚。我整天都在高处伫立凝望,得到的只有黯然销魂、默默无语。极目远眺,只见雨后初晴的万物都笼罩在漫漫烟雾之中,暮鸦纷乱地飞着,这是多么萧索的江城傍晚啊。南楼上响起了画角,仿佛正在哀伤地送别着夕阳。
《竹马子》也是一首“羁旅行役”词,词人登临高处,凭栏而望,惆怅渐生,想到往日的欢娱今已成空,友人难聚,自身飘零,汴梁遥远而不可见,更难返回,不禁销魂无语。类似情感,唐诗宋词中很多作品都曾经表现过,非独柳永为然,但柳永依然能够用同一手法、同一情感创作出多篇作品,并且篇篇都有新意。词的上片写景抓住物候时序的变化,描绘了特定时节和环境中的景色,为全词造成抒情的氛围;下片写景突出日暮景色,直接渲染伤离情绪,起到了以景结情的作用。从景到情,是由景生情;从情到景,是融情入景,转换自然妥帖。从结构上看,以景起而又以景结,精谨严密,雅致含蓄,是柳永长调雅词的代表作。
卜算子慢
【宋】柳永
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楚客登临,正是暮秋天气,引疏砧,断续残阳里。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脉脉人千里。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尽无言,谁会凭高意?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江边的枫叶渐渐老去,水边的蕙草半是凋零,放眼望去,满目都是败红衰翠的寒秋凄景。楚客登高远望,正是深秋季节,那断断续续、稀稀朗朗的砧杵之声在残阳下回荡。面对一年将尽的暮秋和一日将尽的残阳晚景,怎不令人触目伤怀,旧恨难忘,新愁又起。
虽然人隔千里,我们仍脉脉相望,她怀念着我,我思念着她,两人之间的感情与日俱增。就连万重烟水也阻隔不了。雨过天开,极目所见,唯有山岭重叠,连绵不绝,望尽巫山十二峰,却不见那“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的神女,我的登高之意无人可会,唯有默默无言而已。纵然写得这离肠万种,又有谁能为我乘云寄书呢?
这首词也是一首伤高怀远之作,词的上片写暮秋登临伤怀,一片衰景,愁绪万端。写得有声有色,并牵起“念远”情怀。下片一气贯注,写尽思情离肠,柳词所独擅其事者也。上片以写景为主,而景中有情;下片以写情为主,而情中有景。
古代妇女,每逢深秋季节,就用砧杵捣练,制寒衣以寄在外的征人。杜甫有《捣衣》诗:“亦知戌不返,秋至试清砧。已近苦寒月,况径长别心。宁辞捣熨倦,一寄塞垣深。用尽闺中力,君听空外音。”又有《秋兴》诗:“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所以在他乡作客的人,每闻砧杵之声,必生羁旅之愁。本词也是暗寓自己长期漂泊,伤怀念远之意。
巫山有十二峰,词中用了高唐神女的典故。宋玉《高唐赋》说:巫山有神女,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古代诗词中常用此典,如李商隐《楚宫》“十二峰前落照微,高唐宫暗坐迷归。朝云暮雨长相接,犹自君王恨见稀。”又《深宫》:“岂知为雨为云处,只有高唐十二峰”。此词用典不仅暗抒了相思之情,而且暗示了所思之人非同常人,乃是神女、仙子一流的人物。
风流子
【宋】张耒
木叶亭皋下,重阳近,又是捣衣秋。奈愁入庾肠,老侵潘鬓,谩簪*,花也应羞。楚天晚,白苹烟尽处,红蓼水边头。芳草有情,夕阳无语,雁横南浦,人倚西楼。玉容知安否,香笺共锦字,两处悠悠。空恨碧云离合,青鸟沉浮。向风前懊恼,芳心一点,寸眉两叶,禁甚闲愁。情到不堪言处,分付东流。树叶徐徐掉落在水边的平地,远处传来捣衣的声音,不知不觉之间,重阳佳节又到来了。怎奈我像庾信一样思念家国故土,像潘岳一样未老先衰,两鬓飞霜。枉自将*插在头上,花却因我的衰老而羞愧。从汴京繁华的西池南望故乡楚州淮阴,只见暮天向晚,夕阳残照,白苹洲在烟波尽头,红蓼草在水边深处,红白相映,映衬出心中几多愁惆。芳草脉脉含情,夕阳默默无语,大雁在南面的水滨横列成阵,孤独的人儿斜倚在西楼。
美丽的佳人不知你现在是否安好,我们书写的那些信札和题诗,因两地远隔而无法见寄,其中真情难以传递,只恨碧云聚散有离合,青鸟使者却又隐没其间。佳人临风苦恼,眉头紧锁,让人甚是怜惜。这一片芳心,两页柳眉,怎能禁得起闲愁呢,那离别之后的深情不能言说,只能付诸东流的江水。
这首词作于汴京西池集会,西池(即金明池)乃汴京名胜,每逢春秋佳日,游客如云,车马喧嚣,极为繁盛。这首词主要写西池秋景引发的秋思离愁。全词以景蕴情,精微细致地抒写了词人内心的孤苦闲愁和对佳人的思念。词的上片写临近重阳节的秋情秋景所引发的乡思愁绪;下片写与佳人分隔两地音信不能的离愁别绪。此词是谪迁异乡、羁旅之叹的名篇,其艺术特点是用典极丰,而又不露痕迹,毫无堆砌罗列之感,显得贴切自然、浑然天成。另外全词六幅对偶,也令人叫绝叹服。
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
【宋】李清照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苹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时值深秋,但见秋风阵阵,湖面上烟波浩渺,湖上的荷花已是香消玉殒。但是这里的湖光山色与人亲切,真叫人说不尽那无穷的美好。
枯老的荷叶与饱满的莲房,都一样给人以欢愉,更何况还有临近岸边的苹花汀草,好似经过清露泼洗过一番,清爽、葱俊。眠沙的鸥鹭舍不得游人离去,以致不肯理睬归去的游人。
这首词是李清照年少之作。上片以疏朗之笔写湖上暮秋全景,烟波浩渺,“红稀香少”,但词人并无伤秋之悲,而是感到山水皆“与人亲”而心旷神怡,只觉“湖景”之壮美。这与词人当时年轻,心境单纯、乐观有关。下片则以细致工笔写湖中小景,是几个“特写镜头”:荷叶虽枯败,但莲子结实,苹花汀草,十分清新,鸥鹭飞翔,富有情致。词中描绘的湖上秋景充满了生命的活力,这亦与词人正处青春的生命期相吻合。结句把鸥鹭拟人化,为“人早归”而遗憾,旨在反衬湖景值得留恋。此词与词人后来大量悲秋伤怀之作意趣迥然,别具一格。
唐多令·秋暮有感
【宋】陈允平
休去采芙蓉。秋江烟水空。带斜阳、一片征鸿。欲顿闲愁无顿处,都著在两眉峰。心事寄题红。画桥流水东。断肠人、无奈秋浓。回首层楼归去懒,早新月、挂梧桐。休要涉江去采撷芙蓉,秋江是如此寥廓浩渺,烟水茫茫。如带的斜阳映照着远行的大雁,想要搁置闲愁却感到无处安放,结果都聚敛在两道眉峰之间了。
闲愁无处可顿,只好将心事题于红叶,并将红叶放入画桥的流水之中。断肠的人啊,无奈这深秋的气息太浓,回头望望所居的楼台却懒得归去,因为居所太过孤寂,时辰难熬。再看看时光已经不早,新升的月亮已经挂在梧桐树上了。
暮秋怀人,一直是古代诗词永恒的话题。汉末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中,就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遣谁?所思在远道”的诗句。陈允平的《唐多令·秋暮有感》与该诗相距千年,它在首句反承“涉江采芙蓉”之古意,劝人“休去采芙蓉”,既隐含了所思之人在远道的情意,又在原诗的基础上翻出新意。上片写闲愁,是触景生情所致,因“征鸿”而引发怀远。下片写心事,心事是闲愁的总枢纽正是浓秋。因物牵情,物情交感,触景生情,神味宛然。全词写的是女子在秋天思念远方的人,秋感怀人中隐藏绵绵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