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2 03:2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6 16:35
儿童品行障碍是儿童在特定年龄阶段出现的严重行为问题,如逆反行为、攻击性行为等,这些行为违反了与其年龄相匹配的行为规范和准则。若儿童品行障碍行为严重到危及他人生命安全、财产或破坏社会治安,且涉及违法行为,则称其为青少年违法(限于18岁以下儿童)。儿童品行障碍在7至8岁和青春期儿童中高发,男孩的发病率通常高于女孩。
病因:儿童品行障碍的产生与遗传因素、身体发育因素、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紧密相关。研究发现,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血中雄性激素水平可能偏高,但是否产生攻击行为还需要考虑个体素质、家庭教育与外部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难抚育气质的儿童和具有不稳定个性特征的儿童更容易发展为品行障碍,因此,早期干预是关键。
表现:儿童品行障碍主要表现为攻击性行为和逆反行为。攻击性行为包括打人、伤人、破坏物品、虐待他人或动物、性攻击、抢劫等,这类行为通常是冲动性的,缺乏明显动机或目的,有时仅仅是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在某些情况下,攻击行为可能表现为有组织的小团伙行为,最终可能导致青少年犯罪。品行障碍儿童往往在人际关系、情感交流等方面存在障碍,他们与他人建立的联系肤浅,以自我为中心,具有强烈的利己主义倾向,缺乏罪恶感、羞耻心、同情心和责任感。
儿童品行障碍(conduct disorder in childhood)发生于18岁以前的儿童和少年的经常性的明显违反与其年龄相应的社会规范或道德准则的行为。其严重性超出一般的淘气,行为的发生不是由于一时的过失或年幼无知,而是一贯的行为模式。常见的不良行为有说谎、打架、偷窃、伤害别人、虐待动物、破坏财物、纵火、逃学、离家出走、惹是生非、酗酒、赌博、过早的性行为以及其他触犯刑律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