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1 17:1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1 17:16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叙事性文学体裁。高考中,涉及小说阅读的命题一般都与环境、情节、人物、主题等有关。环境描写历来都是高考热点,因此教师和学生在这方面都要积极做好备考准备。
在解答与环境描写相关的高考题目时,首先需要明确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指人物活动或事件发生的自然空间内的景物构成的画面;社会环境是指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例如,2007年高考宁夏卷中的“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考查的就是社会环境;2008年高考海南卷中的“小说两次写到一阵冷飕飕的风有什么作用”,则是对自然环境的考查。
在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时,可以从人物、情节、主题以及环境本身等多个角度去考虑。环境描写通常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例如,环境方面: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如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③渲染气氛,奠定基调。人物方面:①烘托心情;②表现身份、地位、性格等;③暗示命运。情节方面:①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②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或制造悬念;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主题方面:①揭示主题;②深化主旨。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环境描写在渲染气氛和烘托心情方面的作用在历年的高考试题中考查得最频繁,因此应特别注意。
在南京乐团招考民族器乐演奏员的实战演练中,考生朱丹在终试时选择了一曲悲凉的曲目,而非招考要求的欢乐曲目,这一决定体现了他对民族音乐的挚爱以及对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尊重。大师通过朱丹的出色演奏,不仅认可了他的音乐才华,更被他的民族精神所感动,从而给予了他正式录取的机会。
文中对雪的描写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人物情感,推动了情节发展。这不仅表现了朱丹对历史的深刻记忆和对民族精神的坚守,也反映了孩子们对历史的反思和对和平的向往。
朱丹的两次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不仅体现了他对乐器的珍视和对音乐的热爱,更是对即将演奏曲目的慎重选择,表明了他对民族音乐的尊重和对历史的铭记。
主人公朱丹是一位既有出色的音乐才华,又有崇高的民族精神的人物形象。他通过音乐传达情感,以自己的方式纪念历史,体现了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情厚谊。
在当时的情境中,作为孩子方阵的一员,我们可能会感到一种沉重而庄重的氛围。我们可能会意识到历史的沉痛,对过去遭受苦难的同胞表示哀悼,同时感受到和平的来之不易。这段经历让我们更加珍惜当前的和平生活,激发我们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发展而努力奋斗的决心。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