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9分,每小题3分) 古砚说[明]许獬余家...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1 16:3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30 14:56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D
小题4:(1)不久有能辨识古物的人告诉我:“这是五代、宋时的古董,年代很久了,应该小心地把它当作珍宝一样收藏着,不要使它毁坏。
(2)这不是真能爱好古物,只不过与平庸世俗的人趣味相同罢了。
小题1:
试题分析:“示”是“给……看”的意思。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现象十分普遍,本题重点考查的就是这一现象。
小题2:
试题分析:都是转折连词,“但是、可是”的意思。A项虽都是代词,但意义不一样,第一个是“它”,指古砚;第二个是“其中”的意思。C项都是连词,第一个表承接,“那么”;第二个表转折,“可是”。D项都为助词,第一个为“的”,第二个意思更虚,不要译出。
小题3:
试题分析:“批判精神”倒是有一点,但要说“卓尔不群的个性特征”,属无中生有。
小题4:
试题分析:文言翻译题通常涉及若干文言现象,重点是把握好关键词及特殊句式。如本题(1),“已而”(虚词,不久)、“宝”(意动用法,当做宝物)、“此……也”(判断句);(2)“是”(代词,这)、特(副词,只不过,仅仅)、而已(语气词,罢了)、“是非……也”(否定判断句)
参考译文:
我家有方古砚,是过去因友人的赠送所得到的,接受了后就一直放在那里,当作一方(普通)的砚台使用着,不知道它是一方(珍贵)的古砚。不久有能辨识古物的人告诉我:“这是五代、宋时的古董,年代很久了,应该小心的把它当作珍宝一样收藏着,不要让它受损和毁坏了。”我听到了这样的劝告后,也就依从了他的话把(这方砚)当作了宝贝。但没时间来辨识它是否真的是五代、宋代是的物件。
虽然这样,这器物如果真的是五代、宋时的东西,当初的人也只仅仅把它当作一个砚台来使用罢了,哪里知道一定不能毁坏、还一定要把它传到现在而成为一件古物呢?传到现在,然后才知道它是五代、宋时(的宝物),不知道它在五代、宋时,那些把周、秦、汉、魏以上时期的器物当作珍宝的人,对这块(五代、宋时的)砚台又如何(看待)呢?但又不知道那些把周、秦、汉、魏以上时期的器物,拿来给周、秦、汉、魏以上时期的人看,那时期的人看这些器物有怎样呢?
人们看到世上那些和和乐乐的人,沉醉于奢华艳丽的享乐中,在权贵和地位显赫的人的门前来回奔跑,卑躬屈膝的样子,遭受羞辱却不知道羞耻。这时,有一个人站出来改变这种风气,高高直立守道自重,凭淡泊的心态守住自己的操守,拿古代先人琴书图画、器物爱好来娱乐自己,并且美其名叫“好古”。所以大凡能名之曰“好古”的人,一定不是平庸世俗的人。因为那不是平庸世俗的人所喜欢的,那么那些平庸世俗的人也就追随并模仿着他们。于是读书人中那些追求财利求得上进的人,一定想竭尽办法拿出权贵们没有的东西,来巴结侍奉那些权贵要人;权贵要人也时时拿出自己的器物的在读书人中夸耀。可是那些羡慕“好古”却不知追求什么的读书人,也每每与世人竞争角逐,一定要仿效他们所拥有的器物而后快。
唉!这不是真能爱好古物,只不过与平庸世俗的人趣味相同罢了。既然与平庸世俗的人爱好相同,可是还要吵嚷着要拥有好古的名声,来显示与那些平庸世俗的人不一样。不知道他们的名声是这样,而他们真实想法却不是这样的。
我所说的好古的人,想学习(先人或前辈)的道义,写他们那样的文章,思念他们的人却不能相见,上下徘徊,期望只能得到他们的遗墨、遗物来保存把玩,就好像恍然见到他们真人一样,因此喜好而从不满足。所以古代的那些“好古”的人,不是因为他们留下的器物,而是他们的为人。
我看当今诗人所爱好的,大都像这样。不能详尽阐述,只能表述相近似的,就写了一篇《古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