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1 17:3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6 06:33
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清世祖,清朝第三位皇帝,也是清军入关以来第一位皇帝,年号“顺治”。于崇德三年正月三十日(1638年)戌时生于盛京,为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的第九子,母为孝庄文皇后,在位18年(1643—1661年)。顺治七年,叔父摄政王多尔衮去世,很快十四岁的顺治帝开始亲政,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逝于禁宫内,时年二十四岁,遗诏传位于第三子玄烨,即康熙帝,葬于河北遵化清东陵的孝陵,庙号世祖,谥号:体天龙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
顺治十八年正月,二十三岁的顺治帝患天花而驾崩。然而,他也是后妃成群的皇帝。顺治帝有名分的皇后、妃嫔共有十九个。虽然顺治帝与董鄂妃演绎了一出生死绝恋,但他除了与董鄂妃生育一子外,还同其他嫔妃生育了七个儿子、六个女儿。顺治一生共有八子六女。他十四岁与表姐妹博尔济吉特氏大婚,时为顺治八年八月。而其皇长子牛钮,出生于顺治八年十一月初一日,生母为顺治庶妃巴氏。皇长女生于顺治九年三月,生母为庶妃陈氏。皇长子和皇长女皆为顺治大婚不久,也就是说顺治帝在大婚前,就已使两个庶妃致孕。那时的顺治,也就十三岁。虽然皇长子和皇长女不久夭折,但无疑顺治很早就已早熟,具备了旺盛的生育能力。清朝的皇帝多为早婚早育,顺治之父皇太极十七岁生育皇长子豪格,顺治之子康熙十四岁生第一子承瑞。
虽说顺治最爱董鄂妃,董鄂妃所生的皇四子于顺治十五年正月夭折,董鄂妃此后一病不起。然而,在董鄂妃重病期间,顺治帝又先后使几个嫔妃怀孕生育:庶妃唐氏于顺治十六年十一月生皇六子奇绶,庶妃钮氏于顺治十七年四月生第七子隆禧、庶妃穆克图氏于顺治十七年十二月廿三生第八子永干。
孝献皇后(1639年-1660年9月23日),董鄂氏,世称董鄂妃,真实名不详。满洲正白旗人,内大臣鄂硕之女,费扬古大将军之姊,世祖顺治帝贞妃族姐。
顺治十三年(1656年),董鄂氏入宫,深受顺治帝宠爱。同年八月二十五日,封为贤妃。仅一月有余,顺治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为理由,晋封她为皇贵妃。升迁速度之快,中国历史少见。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十九日,董鄂氏在承乾宫病逝,年仅22岁。董鄂氏是顺治帝一生最钟爱的女子,死后追封为皇后,合葬清孝陵。谥号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不附帝谥,是中国最后一位独立谥号的皇后)。
顺治与董鄂妃情投意合,心心相印。可谓“长信宫中,三千第一”、“昭阳殿里,八百无双”,真是六宫无色、专宠一身。据顺治亲笔所写《端敬皇后行状》的描述,每次顺治看奏折时,有重要的内容,草草看过后,就随手扔在一边了,董鄂妃提醒他应该仔细看,不能忽视;每当顺治要和她同阅奏章时,她又连忙拜谢,并解释说:后宫不能干政。每当顺治下朝后,她总是亲自安排饮食,斟酒劝饭,问寒问暖;每当顺治批阅奏章至夜分,她总是为其展卷研磨,侍奉汤茶。顺治每次听翰林院的官员们讲课结束后,回到寝宫时,她一定会打听讲课的内容,他也会再给她讲一遍,顺治每次讲给她听的时候,她都非常高兴。他们的真挚感情,并非卿卿我我的小夫妻,而在于理性的相互促进。董鄂妃时常陪伴在顺治的身边。更难得的是,她时常劝说顺治,处理政务要服人心,审判案件要慎重。连宫女太监犯错误时,董鄂妃往往也为他们说情。
情爱是情爱,性爱是性爱,顺治帝并没有因为心痛董鄂妃的病情恶化,而停止与其他后妃的性生活。即便顺治帝使董鄂妃怀孕时,他也同时使两个庶妃受孕,纳喇氏所生的皇六女、陈氏所生的皇五子,与皇四子差不多同期出生,便是一个顺治专情但滥性的证明。
对于董鄂妃的病逝,顺治皇帝悲痛欲绝。亲撰《董鄂后行状》的悼文,数千言长的悼词写得情词恳切,催人泪下。九月九日,根据董鄂妃的遗言,顺治按照佛教的葬仪,请当时的名僧茚溪和尚秉烛将董妃火化。董鄂妃死后,顺治皇帝极其伤悼,因此便产生了出家为僧的念头。于是办完董鄂妃的丧事以后,顺治皇帝就请火化董鄂妃的茚溪和尚给自己剃了发。顺治皇帝落发的消息传开以后,茚溪和尚的师父玉林和尚大惊。一面于十月十五日赴皇城西苑万善殿劝阻顺治出家为僧,一面聚集徒众,声言要烧死茚溪。在这种情况下,顺治皇帝才取消了出家的念头。但是,顺治皇帝终因忧伤过度,于第二年——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病死在皇宫,享年二十四岁。距董鄂妃死尚不足半年。临死前,遗诏死后也同董鄂妃一样,请茚溪和尚秉烛火化。于是,在顺治死后百日时,顺治的尸体亦由茚溪和尚在景山寿皇殿前火化了。顺治皇帝与董鄂妃的骨灰,于康熙二年并葬于河北省遵化县清东陵之孝陵。
顺治最早是受到天主教的影响。顺治八年(1651年),大学士范文程引见居住在北京的耶稣会教士、钦天监监正汤若望,这位传教士因学识高深很快获得了幼龄君主顺治的好感和敬仰,又因孝庄文太后曾认汤若望为“义父”,所以顺治尊称汤若望为“玛法”,即“爷爷”之意。顺治十四年(1657年),可能是由于太监们的鼓励和怂恿,20岁的顺治召见佛教高僧憨璞聪,从此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渐渐疏远了天主教。自是而后,南方高僧玉林琇、茚溪森、木陈、玄水杲先后应召至京,在宫中论经说法,大谈佛理。顺治还请玉林琇为他起了法名“行痴”,号“行痴道人”。他在玉林琇等高僧面前自称弟子,以示尊敬。顺治与僧徒往来甚密、尊礼备至,又广购佛像,可以说他崇信佛教,极为虔笃。他早有削发为僧的念头,临宣布他去世前几天,他还叫最宠信的内监吴良辅去悯忠寺(今北京广安门外法源寺)削发做和尚。
顺治最早是受到天主教的影响。顺治八年(1651年),大学士范文程引见居住在北京的耶稣会教士、钦天监监正汤若望,这位传教士因学识高深很快获得了幼龄君主顺治的好感和敬仰,又因孝庄文太后曾认汤若望为“义父”,所以顺治尊称汤若望为“玛法”,即“爷爷”之意。顺治十四年(1657年),可能是由于太监们的鼓励和怂恿,20岁的顺治召见佛教高僧憨璞聪,从此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渐渐疏远了天主教。自是而后,南方高僧玉林琇、茚溪森、木陈、玄水杲先后应召至京,在宫中论经说法,大谈佛理。顺治还请玉林琇为他起了法名“行痴”,号“行痴道人”。他在玉林琇等高僧面前自称弟子,以示尊敬。顺治与僧徒往来甚密、尊礼备至,又广购佛像,可以说他崇信佛教,极为虔笃。他早有削发为僧的念头,临宣布他去世前几天,他还叫最宠信的内监吴良辅去悯忠寺(今北京广安门外法源寺)削发做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