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看到一首诗,觉得这首诗写得好,就去找这个人,想要拜师。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1 03:19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0 01:14
这个事情可能是没有的,从来没听说过有这个故事。倒是曾经有过这样的故事:
李白来到黄鹤楼后,想要题诗,但是,猛一抬头,发现已经有人题了一首很好的诗在壁上,也就是崔颢的《黄鹤楼》。李白发现自己正在构思的同名诗看来比不过这首,而李白又是个不愿屈居第二的人,于是只好搁笔。他说了一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就离开了。
但李白毕竟是李白,李白最终还是扳回来了。一是李白在南京仿作了一首足以与原作媲美的《登金陵凤凰台》,一是李白再游黄鹤楼的时候,借着送别诗友孟浩然的机会,终于灵感和激情爆发,写下了千古绝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样,李白终于可以轻松笑面崔颢的《黄鹤楼》了。
李白的行为其实是可以给后世以极大启发的,就是:
一、 可以仿作,但不是抄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仿作可与原作相媲美。
二、不纠缠,比不过就甘心而退,然后设法卷土重来,后来居上,输得起,也赢得回。
最后虽然有点文不对题了,但我希望借此宣传李白的非凡精神!青年勃发的李白,出四川不久,就在黄鹤楼遭遇崔颢的题诗,原想风光一把,岂料惨遭压制,这对年轻气盛、自视才高罕匹的李白来说,郁闷难平可想而知。
但是他爽快地认输,声言不敌,然后飘然而退,完美地体现了君子风度。当然这不是丧失自信,更不是自卑,然后他通过不懈努力,最后终于赢回了底气,赢回了信心!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0 01:14
这个事情可能是没有的,从来没听说过有这个故事。倒是曾经有过这样的故事:
李白来到黄鹤楼后,想要题诗,但是,猛一抬头,发现已经有人题了一首很好的诗在壁上,也就是崔颢的《黄鹤楼》。李白发现自己正在构思的同名诗看来比不过这首,而李白又是个不愿屈居第二的人,于是只好搁笔。他说了一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就离开了。
但李白毕竟是李白,李白最终还是扳回来了。一是李白在南京仿作了一首足以与原作媲美的《登金陵凤凰台》,一是李白再游黄鹤楼的时候,借着送别诗友孟浩然的机会,终于灵感和激情爆发,写下了千古绝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样,李白终于可以轻松笑面崔颢的《黄鹤楼》了。
李白的行为其实是可以给后世以极大启发的,就是:
一、 可以仿作,但不是抄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仿作可与原作相媲美。
二、不纠缠,比不过就甘心而退,然后设法卷土重来,后来居上,输得起,也赢得回。
最后虽然有点文不对题了,但我希望借此宣传李白的非凡精神!青年勃发的李白,出四川不久,就在黄鹤楼遭遇崔颢的题诗,原想风光一把,岂料惨遭压制,这对年轻气盛、自视才高罕匹的李白来说,郁闷难平可想而知。但是他爽快地认输,声言不敌,然后飘然而退,完美地体现了君子风度。当然这不是丧失自信,更不是自卑,然后他通过不懈努力,最后终于赢回了底气,赢回了信心!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0 01:15
这个事情可能是没有的,从来没听说过有这个故事。倒是曾经有过这样的故事:
李白来到黄鹤楼后,想要题诗,但是,猛一抬头,发现已经有人题了一首很好的诗在壁上,也就是崔颢的《黄鹤楼》。李白发现自己正在构思的同名诗看来比不过这首,而李白又是个不愿屈居第二的人,于是只好搁笔。他说了一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就离开了。
但李白毕竟是李白,李白最终还是扳回来了。一是李白在南京仿作了一首足以与原作媲美的《登金陵凤凰台》,一是李白再游黄鹤楼的时候,借着送别诗友孟浩然的机会,终于灵感和激情爆发,写下了千古绝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样,李白终于可以轻松笑面崔颢的《黄鹤楼》了。
李白的行为其实是可以给后世以极大启发的,就是:
一、 可以仿作,但不是抄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仿作可与原作相媲美。
二、不纠缠,比不过就甘心而退,然后设法卷土重来,后来居上,输得起,也赢得回。
最后虽然有点文不对题了,但我希望借此宣传李白的非凡精神!青年勃发的李白,出四川不久,就在黄鹤楼遭遇崔颢的题诗,原想风光一把,岂料惨遭压制,这对年轻气盛、自视才高罕匹的李白来说,郁闷难平可想而知。但是他爽快地认输,声言不敌,然后飘然而退,完美地体现了君子风度。当然这不是丧失自信,更不是自卑,然后他通过不懈努力,最后终于赢回了底气,赢回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