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关于苏小妹的故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0 18:58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2 07:51
一天,苏东坡跟一群和尚出外游玩,苏小妹亦步亦趋地跟着,突然看到一个和尚在江中游泳,载沉载浮,碧波中就好像一个光溜溜的圆球滚动不已,苏小妹少见多怪,看得兴致盎然,谩声说道:“清江水中洗和尚,浪滚葫芦。”跟在她后边的一位主持僧也是个爱开玩笑的,当即对道:“碧纱帐内坐佳人,烟笼芍药。”这一下扯开话题就不止不休,苏小妹不甘示弱,再出一联:
“僧眠锦被,万花丛中一葫芦。”
主持立即对道:“女对青铜,半亩塘中两菡萏。”
苏小妹一时为之语拙,正无可奈何,抬头望见江心有个和尚在撑船,话题一转:
“和尚撑船,篙打江心罗汉。”
这联有些难处,它是从“影子”落笔,必须要以“影子”对答才能贴切,主持不由得仔细推敲,终于说道:
“佳人汲水,绳牵井底观音。”
苏小妹不甘心,再次发难:
“五百罗汉渡江,岸畔江心千佛手。”
这次苏小妹遇到了对手,主持僧迅速对道:
“一个佳人望月,人间天上两蝉娟。”
2、一日,苏洵来到后花园内,只见山石间流过一泓淙淙碧水,微风中送来阵阵花香。红日西下,绿树掩映,一弯新月挂在半天之上。这位老先生顿时诗兴大发,忙唤来苏轼和小妹,三人拂石而坐,苏洵说道:“如此佳境,不可无诗。如今老夫拈出‘冷’、‘香’二字,我们各自吟出两句诗来,且要将此二字依次作为上下句的末字,吾儿以为如何?”
兄妹一起应道:“父亲说得好。”
苏洵见儿女一起应允,十分高兴,首先吟出两句诗来:
水向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间过来香。
苏轼一向以诗词著称,听了父亲的诗句,以为过平过俗,不以为佳。谁知正当他沉吟之际,调皮的小妹却开口道:“兄长平日作诗,思路何等敏捷,想当初嘲弄小妹额角长得高,那‘未出庭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的诗句,得来何等迅速,今日缘何思路闭塞?”
苏东坡一听,知道小妹又在调皮了,只是微微一笑,便吟出两句诗来:
拂石坐来衣带冷,踏花归去马蹄香。
这苏小妹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不精妙,听了父兄的诗句,两相比较,觉得还是哥哥的略高一筹。心中寻思道:“长兄的诗句好则好,但嫌欠雅。”小妹略加沉思,恰好远处传来杜鹃的啼鸣,她闻声生情,也信口因此两句诗来:
叫月杜鹃喉舌冷,宿花蝴蝶梦魂香。
小妹诗句刚吟出,父兄不禁齐声赞好。
3、传说有一天,苏小妹、苏东坡和黄山谷三人在一起谈论诗句。苏小妹说:“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两句中间各加上一个字,作为诗的‘腰’,成为五言联句。”
苏东坡略加思索,随即说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苏小妹说:“还算好。不过,这个‘腰’不够美。”黄山谷接着吟道:“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苏小妹说:“是个佳句,但是仍然没用上理想的字。”这时苏东坡忍不住了,问:“那么,妹妹你加的是什么字呢?”苏小妹说:“兄长的‘摇’‘映’二字,确实写出了柳的动态和月的皎洁,但山谷公的‘舞’‘隐’,要略胜一筹。因为‘舞’是模仿人的动作,把柳的姿态反映得更加形象;‘隐’是夸张写法,使月的皎洁更加突出。而我要说的是:‘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听了,一起鼓掌称赞,说:“妙极!”
苏小妹的“扶”字和“失”字,好在“扶”的拟人化更准确,既写出了风的轻微、柳的纤弱,又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和互相依偎的神态,所以黄山谷的“舞”更生动得体。“失”字,也比“隐”字更传神,它准确地写出了月、梅融为一体的情景。
4、一天苏东坡拿妹妹的长相开玩笑,形容妹妹的凸额凹眼是:
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几回拭泪深难到,留得汪汪两道泉。
苏小妹嘻嘻一笑,当即反唇相讥:
一丛哀草出唇间,须发连鬓耳杏然;
口角几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
这诗讥笑的是苏轼那不加修理、乱蓬蓬的络腮胡须。女孩子最怕别人说出她长相的弱点,苏小妹额头凸出一些,眼窝凹下一些,就被苏轼抓出来调侃一顿,苏小妹说苏轼的胡须似乎又还没有抓到痛处,觉得自己没有占到便宜,再一端详,发现哥哥额头扁平,了无峥嵘之感,又一幅马脸,长达一尺,两只眼睛距离较远,整个就是五官搭配不合比例,当即喜孜孜地再占一诗:
天平地阔路三千,遥望双眉云汉间;
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未到耳腮边。
苏轼一听乐得拍着妹妹的头大笑不已。苏家兄妹戏谚起来,可说百无禁忌,常常是语带双关,任你想象。
http://tieba.baidu.com/f?z=243313983&ct=335544320&lm=0&sc=0&rn=30&tn=baiduPostBrowser&word=%CB%D5%D0%A1%C3%C3&pn=0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2 07:46
传说苏小妹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的妹妹,汉族,四川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她从小习读诗文,精通经理,是个有才识的女子。苏小妹长得端庄秀丽,身材不胖不瘦,薄薄的丹唇、圆圆的脸蛋,乌溜溜的大眼睛,再配上高高的额头,突出的双颚,一看就是一副慧黠的样子。她从小就爱与两个哥哥比才斗口比才智。世间流传着好多有关她的故事。
据考证,苏轼并没有妹妹,而是民间传说而已。小妹十六岁时,上门说亲的人很多,小妹因为自己年纪还轻,不准备过早结婚,力争年轻的时候多学点东西,因此对前来说亲的人非常讨嫌,但又不能贸然失礼。于是她想了一个办法,要求所有求婚者答三道题,答对了,就嫁给他。
苏小妹以才择夫婿,蜀地多才女,到宋代又出了个苏小妹。可说宋代四川的灵秀之气尽革于苏氏一门,苏小妹的父亲苏洵,哥哥苏轼、苏辙个个才高八斗,所谓“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苏小妹长得不胖不瘦,薄薄的丹唇、圆圆的脸蛋,乌溜溜的大眼睛,再配上高高的额头,突出的双颚,一看就是一副慧黠的样子。她从小就爱与两个哥哥比才斗口,一派天真,尤其是大哥苏轼满腮胡须,肚突身肥,穿着宽袍大袖的衣服,不修边幅,不拘小节,更是她斗口的对象,于是整天在家口战不休。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2 07:45
有年冬天,雪后初晴,苏轼披一件大裘袍坐在向阳的地方晒太阳,风吹过,裘毛拂动,苏小妹在旁边走过,看到这一景象,当即说道:“风吹裘裘毛乱动。”说完笑眯眯地看着苏轼傻笑,一副得意的神气。她所站墙角的墙壁上正好也结了些冰雪,此时在太阳的照射下,融化的雪水,顺着墙壁直往下淌,苏轼想也不想,顺口就说:“阳照壁壁水直流。”苏小妹虽还年小,但已初解人事,当即羞红了脸,狠狠地看了哥哥一眼,飞快地跑开。 还有一次,苏小妹正蹲在井边剖鱼,苏东坡从外回来,骑马经过,一见,立即说道:“妹妹剖鱼,蹲下来一剖两半!”苏小妹犹豫了一下,但终究忍不住,将头微微扬起,半羞半嗔对哥哥说:“哥哥骑马,跨上去又加一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