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帝汶屠杀事件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1 10:3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4 11:37
意大利电影《天主教学校》初看简介,以为就是一部天主教学校里的故事,而电影的主题可能是反教会、反封建的主题。但是看完电影之后,感觉仿佛低估了它。虽然这部电影的豆瓣评分不是很高,但是我却觉得它应该有更高的分数。因为它是一部探讨引发暴力原因的电影。
这部电影的故事背景是1975年9月下旬,在罗马的一所著名的天主教学校,发生了一场袭击,而这场“袭击”事件就是著名的Circeo大*事件意为东帝汶大*。目前到底杀了多少人,不详,但是事件地点在东帝汶。
故事以男主的视角展开,以他的话语作为电影的旁白。天主教学校是为中上层阶级的男孩们提供的庇护所,而这所学校只招收男生。影片以倒叙的方式来讲述了引发这场事件发生的原因。
从发生这场事件的前六个月开始讲起,在这所学校里,即便是引发暴力,充满对抗,老师都是漠视,因为父母为了摆脱责任和麻烦就用钱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样的行为滋生了男学生们即便是真正的伤害到了谁,也完全不用负责任的心里,于是失去了责任心。
而男生之间也会相互竞争,就像日本女作家上野千鹤子写的那本《厌女:日本的女性嫌恶》里提到的,男性存在的价值就是来自于同性男人之间的高度认可和肯定。
所以影片中男主说:“生为男性是一种不治之症,为了获得同伴的认同,你必须做好心理准备忍受一切,就算你很弱,也必须证明自己很强。每天都得证明自己是真正的男人,然后又必须从头开始再次证明一切,只要失败一次,就会永远被贴上标签。”
所以男性的价值需要在男性中获得,而为了获得同性认可的价值,他们就必须要迎合比自己强的人的使唤。比如父亲就是最好的例子,很多的儿子为了获得父亲的认可,最后误入歧途,而父亲因为之前也是想要获得父亲的认可所以根本不知道儿子真实的需求和想法。于是在儿子误入歧途的时候,才终于反应过来,自己似乎*儿子成为了什么样的人。
这样的例子在众多的电影中都有体现,而在电影《离亲叛众》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父亲总是要求儿子要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男人,社会也是如此教育男孩的,但是这种方式却是通过压抑他们的真实想法和感官来完成的,而不是让他们学会责任和更好的与自己和解。
所以为什么母亲总是教育自己的女儿不要怎么样怎么样,而父亲却总是教育自己的儿子说你是男子汉,所以应该怎么样怎么样。于是家庭的怂恿,加上学校的不制止,引发了一场又一场的血案。
所以影片的推荐指数四颗星,画面感很美,里面的每个主角颜值都很高。剧情节奏适中,由于是真实事件改编,因此那时的*还并未被视为侵害人身罪,因此加害者并没有获得严重的处罚,直到1996年他们才被判终身监禁。但是由于其中一名男子表现良好在2005年获得假释,出狱不久又杀害了两名女性,一直逃亡。
这起暴力事件想要表达:如果你做了伤害别人的事情,你自己也会受到伤害。即便因为一时的暴力和金钱解决了问题,但是只有爱和责任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