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0 22:5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3 16:43
土壤结构体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具有重要影响。根据结构体的形态、大小和分布,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相应的改良方法。
块状结构体近似立方体型,长、宽、高大致相等,通常组分大于3cm。在1-3cm范围内的称为核状结构体,外形不规则。这类结构体常见于粘重而缺乏有机质的土中,熟化程度低的死黄土中更为常见。相互支撑的块状结构体会增大孔隙,导致水分快速蒸发,从而影响土壤的保水能力。这种结构不利于植物生长,改良方法包括在适宜的墒情下耙耱,冬季冻土后辗压,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或者掺入河沙或炉渣灰进行改良。
片状结构体水平面排列,水平轴比垂直轴长,界面呈水平薄片状。农田犁耕层、森林的灰化层、园林压实的土壤属于此类结构体。这类结构体不利于通气透水,容易导致土壤干旱和水土流失。改良方法包括松土施用有机肥,或者在公园街道绿地行人常经过的地方进行透气铺装、种植地被植物或进行必要的围栏保护。对于结皮和板结的土壤,可以通过适墒深翻,增施有机肥来解决。
柱状和棱状结构体沿垂直轴排列,垂直轴大于水平轴,土体直立,结构体大小不一,结构体之间形成的大裂隙既漏水又漏肥,不利于植物的根系生长和通气。针对这种土壤结构,可以通过深翻施肥和深翻种植绿肥来改良。
团粒结构体是最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类型,它标志着土壤肥力的水平和利用价值。团粒结构体能协调土壤水分和空气的矛盾,调节土壤温度,并改善土壤的可耕性和植物根系的生长条件。这种结构体的存在,使得土壤具有良好的通气性、保水性和养分供应能力,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通过了解土壤结构体的类型及其特点,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改良,以提高土壤的物理性质和植物的生长环境,从而促进作物的健康生长和提高土壤的生产力。
土壤,是由一层层厚度各异的矿物质成分所组成大自然主体。土壤和母质层的区别表现在于形态、物理特性、化学特性以及矿物学特性等方面。由于地壳 、水蒸气、 大气和生物圈的相互作用,土层有别于母质层。它是矿物和有机物的混合组成部分,存在着固体,气体和液体状态。疏松的土壤微粒组合起来,形成充满间隙的土壤的形式。这些孔隙中含有溶解溶液(液体)和空气(气体) 。因此,土壤通常被视为有多种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