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种陶瓷缺陷成因规避制瓷、成瓷失败因素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1 07:0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3 14:32
陶瓷制品在制瓷和烧成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缺陷,以下是八种常见的缺陷及其成因和规避方法:
首先,水泡边是由于釉料或泥料中含有的可溶性物质过多,干燥时聚集在制品边缘或棱角,导致高温时阻碍气体排出,形成小泡。为避免此问题,应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确保其杂质含量低。
溶洞,包括制泥杂质洞、筑模杂质洞和石膏洞,通常源于泥料或模具处理不当。制泥杂质洞源自泥料本身,筑模杂质洞则源于模具未清理干净。在制备和模具使用时,需格外注意清理和质量控制。
杂质洞是成品表面或内部的暗黑色凹孔,可能是制泥过程中的杂质遗留,或是筑模时石膏模中的杂质粘附。生产过程中要确保每个环节的清洁和精细操作。
斑点,也称铁点或黑点,源于泥料中的有机物未充分扩散,烧成后形成暗斑。制泥时要确保泥料纯净,烧窑温度要控制得当,以减少阴斑的出现。
毛孔,又称棕眼或针眼,可能由旋坯工艺不当、排泥不顺或升温过快等原因造成。制作时应重视工艺细节,避免在烧成过程中产生过多气体孔洞。
落渣,包括装坯时的灰砂和匣钵爆砂,源于装填和烧制过程中的疏忽。提高装填质量,定期检查匣钵维护,能有效避免落渣。
烟熏缺陷是由于碳素在烧制中未被排除。这可能与窑火控制、泥料选择等有关,确保窑火稳定且温度适宜是关键。
阴黄的产生可能与烧成过程中的火候控制有关,包括还原焰阶段的火不足、过氧或过火。调整烧窑工艺,确保火候适宜,可以减少阴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