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虚剪月过书云”的出处是哪里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1 05:5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5 17:42
“不虚剪月过书云”出自宋代释绍昙的《偈颂一百一十七首》。
“不虚剪月过书云”全诗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
宋代 释绍昙
十方义聚,和气如春。
非魔非佛,无主无宾。
食法二轮能妙转,不虚剪月过书云。
闻韶不知味,门户喜重新。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释绍昙 翻译、赏析和诗意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是宋代释宗法师释绍昙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中描绘了和谐、平等和自由的境界,表达了十方众生共同修行、无我无人的境界。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十方义聚,和气如春。
非魔非佛,无主无宾。
食法二轮能妙转,不虚剪月过书云。
闻韶不知味,门户喜重新。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宛转婉约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和谐、平等的境界。诗中的“十方义聚”指的是十方众生聚集在一起,共同修行。这里的“和气如春”形容整个境界充满了温暖和融洽的氛围,犹如春天般的和谐。接着,诗中提到“非魔非佛,无主无宾”,表达了这个境界超越了对立的概念,没有魔、佛之别,没有主、宾之分,体现了平等和自由的精神。
诗中还描述了修行者的境界和智慧。诗句“食法二轮能妙转,不虚剪月过书云”暗喻修行者能够灵活运用修行的方法,使得修行成果不断深化,不虚度岁月,就像剪月过书云一样,精巧而巧妙。最后两句“闻韶不知味,门户喜重新”,表达了修行者已经超越了对外界的执著和追求,不再受到外物的干扰,心境宁静。修行者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已经超越了表面的味道,感受到的是一种内心的愉悦和满足,重新找到了内在的喜悦。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和谐、平等和自由的境界,表达了修行者追求心灵自由和平静的境地,体现了佛教思想中的无我、无执著的理念。通过婉约的语言和意象的运用,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宁静和美好的境界,激发人们对内心自由和和谐的向往。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5 17:40
“不虚剪月过书云”出自宋代释绍昙的《偈颂一百一十七首》。
“不虚剪月过书云”全诗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
宋代 释绍昙
十方义聚,和气如春。
非魔非佛,无主无宾。
食法二轮能妙转,不虚剪月过书云。
闻韶不知味,门户喜重新。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释绍昙 翻译、赏析和诗意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是宋代释宗法师释绍昙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中描绘了和谐、平等和自由的境界,表达了十方众生共同修行、无我无人的境界。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十方义聚,和气如春。
非魔非佛,无主无宾。
食法二轮能妙转,不虚剪月过书云。
闻韶不知味,门户喜重新。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宛转婉约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和谐、平等的境界。诗中的“十方义聚”指的是十方众生聚集在一起,共同修行。这里的“和气如春”形容整个境界充满了温暖和融洽的氛围,犹如春天般的和谐。接着,诗中提到“非魔非佛,无主无宾”,表达了这个境界超越了对立的概念,没有魔、佛之别,没有主、宾之分,体现了平等和自由的精神。
诗中还描述了修行者的境界和智慧。诗句“食法二轮能妙转,不虚剪月过书云”暗喻修行者能够灵活运用修行的方法,使得修行成果不断深化,不虚度岁月,就像剪月过书云一样,精巧而巧妙。最后两句“闻韶不知味,门户喜重新”,表达了修行者已经超越了对外界的执著和追求,不再受到外物的干扰,心境宁静。修行者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已经超越了表面的味道,感受到的是一种内心的愉悦和满足,重新找到了内在的喜悦。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和谐、平等和自由的境界,表达了修行者追求心灵自由和平静的境地,体现了佛教思想中的无我、无执著的理念。通过婉约的语言和意象的运用,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宁静和美好的境界,激发人们对内心自由和和谐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