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1 05:5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3 14:39
芝英,这个蕴含瑞草传说的地方,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晋时期。应詹随晋元帝南渡,成为镇南大将军,其后代在此繁衍生息,最终将村名改为诸应,后又因灵芝的出现改名为芝英。浙江省永康市的芝英是应氏文化的源头,已有超过1670年的历史。这里曾拥有72座祠堂,用于祭祀和家族聚会,祠堂中常有田地和山房,租谷收入用于祭祀。应氏大宗祠是祭祀始祖的重要场所,管事会由族内德高望重者组成,负责众多族内事务,如祭祀、教育资助等。
芝英的文教传统十分显著,明代有应仕濂、应尚道等人推动教育发展,清代则有多个书院建立,应氏中举和进士者众多。1906年,培英高等小学堂成立,应氏大宗祠包揽了学校的经费,为应姓学生提供了免学费的教育机会。然而,随着1949年解放,大宗祠的族权逐渐消解,村务转由*管理。
应昌金这位67岁的研究者,致力于挖掘应氏家族的历史,他跑了80多个应姓古村,证实了芝英是江南应姓的发源地,其中包含了多个应国贵族后裔的迁徙故事。古应国的青铜器铭文揭示了其历史,而应詹的后裔南迁至婺州大田,即现在的芝英,成为古应国的主要人脉。应氏家族的辉煌和变迁,留下了丰富的传说和历史遗迹。
在蜜岩村,古老的应氏家族痕迹犹存,如“亨得利”钟表眼镜店创始人应启霖的后人,以及应氏祠堂和古民居。这些地方见证了应氏家族从桑蚕到工业,再到现代生活的变迁,他们正朝着小康之路迈进。
滍阳岭:鹰文化的根源地夏商时期,在今山西省朔州市应县一带有古应国,后来古应国的子民迁至今河南平顶山地区定居。西周初期,武王之子、成王之弟应叔被封为应侯,因封地属应国故地,国名仍为应国。应侯在两周有较为显赫的地位,在西周早期为监国,故有应监、应公之称,而后才成为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