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1 21:3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8 17:10
定期订货法的关键要素在于订货周期、最高库存量和订货量的设定,以及实际操作中的灵活性和调整。
首先,订货周期,即订货间隔期,对库存水平和费用起着决定性作用。理想的周期既能保持适当的库存水平,避免过多库存导致的费用增加,又不过于频繁,以免增加订货成本。周期的确定可以依据自然日历,如月、季、年,或与生产、供应周期同步,尽管不一定精确,但需灵活调整。
确定最高库存量时,需确保能满足T+R期间的需求。通常,最高库存量等于T+TK期间的总需求量,用D(T+TK)表示。这就需要对需求量有准确的预测和监控。
订货量并非固定,而是根据当前实际库存量与最高库存量的差值来计算。实际库存量包括仓库中的现有物资、已订未到和已售未发的物资。因此,每次订货量可能会因库存检查数据的变化而变化,具体为Qi=Qmax-QK-i+Bi,其中QK-i为当前实际库存,Bi为已售未发物资。
在实施定期订货法时,需进行深入的需求分析、经营方式分析和控制方法选择,确定决策参数Qmax和订货周期T。运行时,周期性地进行库存检查,以发出相应的订货,确保每次订货后的库存量达到设定的最高点Qmax。
定期订货法是按预先确定的订货时间间隔按期进行订货,以补充库存的一种库存控制方法。其决策思路是:每隔一个固定的时间周期检查库存项目的储备量。根据盘点结果与预定的目标库存水平的差额确定每次订购批量。这里假设需求为随机变化,因此,每次盘点时的储备量都是不相等的,为达到目标库存水平Q0而需要补充的数量也随着变化。这样,这类系统的决策变量应是,检查时间周期T、目标库存水平Q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