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1 22:1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1 06:06
1978年之后,中国科学界迎来了春天,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象征着科研事业的繁荣。在这个背景下,徐辉碧开始思考学校的无机化学学科的未来方向。经过深入文献调研,并拜访了南京大学戴安邦等知名教授,她决定将目光投向生物无机化学这个前沿领域。1979年,她作为访问学者,踏上了赴美国深造的旅程,目的地是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化学系,G.N.Schrauzer教授的实验室。
Schrauzer是国际生物无机化学会的主席,徐辉碧被安排在维生素B12系列衍生物合成组,与博士生们共同工作。维生素B12,一种富含钴的可啉配合物,因其治疗恶性贫血的特性,成为生物无机化学研究中的关键课题。历史上,三位科学家因这一领域的贡献荣获诺贝尔奖。在Schrauzer的指导下,她的研究课题聚焦于"在氧化—还原条件下从维生素B12合成烷基钴胺素",目标是探索有生物活性化合物的合成途径以及新型合成方法。经过约半年的努力,她的首篇研究成果发表于1980年的德国自然杂志,后续还有两篇论文作为系列文章发表在同一期刊上。
在美国的这段时光,徐辉碧展现了极高的工作热情,周末和节假日她几乎都投身于实验室和图书馆。她渴望找到一个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研究方向。回国前半年,她向Schrauzer坦诚地表达了这个愿望,得到了他的支持。于是,她转向了硒的生物无机化学研究,并将这一领域带回祖国。这个决定,她坚守了近二十年。硒,作为生物体中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虽然引人关注,但其生物学功能的分子基础却鲜为人知,这成为了她研究的重要课题。
徐辉碧,无机化学家。长期从事硒的生物无机化学的研究。为揭示硒的营养作用和毒性的分子基础,她系统地研究了多种硒化合物与活性氧自由基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硒的营养作用是由于在低浓度时,硒化合物形成了硒中心自由基,故具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硒的毒性是由于在较高浓度时,硒在一定条件下会催化产生活性氧自由基。从自由基的角度提出了硒的生物功能具有双向性的分子基础。她的工作为硒的生物无机化学增添了新的内容。